Workflow
GenAI software
icon
搜索文档
亚太地区股票: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投资范式-APAC equities_ a new investment paradigm in the age of AI
2025-09-08 00:19
**亚太地区人工智能(AI)股权投资策略纪要**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包括AI芯片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 高带宽内存(HBM) 数据中心 云计算 生成式AI软件 IT服务 电力设备 液冷 人形机器人 自动驾驶汽车(AV) 国防等[1][2][4][9][47][48][49][50][51][52][53] * 公司涵盖亚太地区主要科技企业 如台积电(TSMC) 三星(Samsung) 腾讯(Tencent) 阿里巴巴(Alibaba) SK海力士(SK Hynix) 以及中国AI芯片 光学模块 PCB 软件领域的领先企业[14][38][4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AI重塑亚太股市格局** AI的突破性进展正在重塑亚太股市的投资范式 影响国家经济地位 地缘政治格局及企业命运[1][3][16] * **全球AI市场高速增长** 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超过300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近1.2万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30% 2025-2030年累计投资达3-5万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可能占1万亿美元[4][17][21][152] * **各国AI准备度差异显著** 美国是全球AI创新与应用的领导者 中国凭借政策支持 强大制造能力 充足电力供应和多样化应用场景紧随其后 日本在半导体材料 工业机器人 量子计算领域保持领先 韩国和台湾分别在内存技术和晶圆代工方面不可或缺[2][25][55][96][97][98][99] * **AI或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AI可能使经济增长与劳动力成本脱钩 中国 日本 韩国等人口老龄化国家有望借助AI实现高于预期的长期GDP增长 而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新兴亚洲经济体可能面临外资吸引力下降的风险[3][26][104][105][106] * **AI应用驱动多行业增长** 亚太地区AI相关行业增长预期分化 台湾AI晶圆代工 韩国HBM 中国AI芯片 生成式AI软件和液冷行业预计年增长20-50% 而中国半导体设备和印度IT服务增长乏力[4][22][153] * **电力供应成为关键约束** 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预计从2024年的416TWh增至2030年的950TWh 美国电力约束问题突出(数据中心用电占比从2024年4.2%升至2030年8%以上) 而中国电力供应相对充足(占比从1.7%升至3%)[59][65][66] * **AI接受度与使用率差异** 印度和中国在AI接受度 知识水平和日常使用率上领先大多数发达国家 日本和澳大利亚公众对AI的信任度较低[67][69]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风险与过热迹象** AI相关股票可能出现炒作-修正周期("S曲线") 中国CSI AI指数市盈率在过去两个月从55倍跃升至73倍 显示过热迹象[35][37][42][54] * **地缘政治与技术分裂** 政治分歧可能导致技术分裂和排他性 亚太国家正发展主权AI能力(如韩国"主权AI"倡议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制造"AI芯片)[136][137] * **就业与社会影响** AI可能取代知识工作者和工程师 印度IT服务行业(占劳动力1.2%但贡献GDP超过7%)面临自动化冲击 可能引发重大经济和社会挑战[27][33][120][124][126][128] * **中国私营企业创新活力** 2025年"DeepSeek时刻"显示中国私营企业在AI模型 人形机器人和创新药物领域取得突破 未上市私营公司推动技术创新[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 * **细分市场增长预测** * AI芯片:亚洲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50亿美元增至2030年2610亿美元 CAGR 32%[47][157] * 半导体设备:后端设备市场CAGR >10% 前端设备增长6-10% 中国2024年晶圆制造设备(WFE)账单增长21%至380亿美元[48][165][169] * 数据中心: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预计以13% CAGR增长 2030年达460亿美元 AI相关部分以44% CAGR增长[50][185] * 液冷:中国液冷需求预计以57% CAGR增长 2030年达19GW(2024年为1.3GW)[52][233] * 人形机器人:全球出货量预计从2025年1.8万台增至2030年100万台 2035年1000万台[52][237] * 自动驾驶:中国L2+/L3功能乘用车销量预计从2025年610万辆增至2030年1840万辆 CAGR 25%[5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