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sla Auto
icon
搜索文档
特斯拉-汽车文化、人才争夺战、政府持股、摒弃激光雷达-Tesla Inc-Car Culture, Talent War, Govt Stakes, No LiDAR
2025-07-19 22:57
July 18, 2025 03:56 AM GMT Tesla Inc | North America Car Culture: Do your kids care about cars? Talent War: As cars become AI-driven robots, how can legacy auto keep up with tech firm offers for multi-hundred-million-$ contracts for top talent? Car Culture, Talent War, Govt Stakes, No LiDAR Government Stakes: As the United States aims to strike a better balance with China in the emerging 'Autonomous Industrial Complex', does the nation risk 'putting its thumb on the scale' too hard/too soon... unintentional ...
对话哈啰Robotaxi首席科学家:无人驾驶进入爆发前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4:48
行业现状与前景 - 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超10万亿美元,Robotaxi处于爆发前夜 [1][3] - 产业链已实现飞跃式发展:激光雷达成本从十万美元降至几千元人民币,线控底盘技术成熟,宁德时代滑板底盘实现电池与线控智能化 [4] - 政策层面推动明显:国家智能车联网规范出台,各地政府推行L4准入规范并发放示范牌照 [4] - C端消费者接受度提升,Robotaxi从新奇事物变为日常出行选择 [5] 技术路线与成本优化 - 行业技术路线趋同:端到端AI技术融合数据驱动,PSA(感知-仿真-标注)实现一站式端到端 [4] - 单车成本显著下降:从100万+人民币降至40-50万人民币以内 [8] - 运营运维隐性成本成为新挑战:充换电便利性、无人车调度效率、智能云舱技术等需优化以降低整体成本 [8] - 中国在单车成本上具优势:海外未进入前装量产阶段,成本远高于中国 [9] 商业化进程 - 2023年为量产元年:百度、小马、滴滴、文远等推出前装量产套件 [10] - 预计2024年单个城市达千台级部署,三年后实现规模化运营 [10] - 商业模式需形成闭环:技术闭环+产品闭环+商业闭环共同推进 [8] - Waymo单位经济效益(UE)即将打正,为行业提供参考 [1] 中国玩家竞争力 - 中国自动驾驶走在世界前列:技术、人才密度、成本三方面具优势 [10] - 国内场景复杂度高:道路结构、车辆多样化程度远超海外,训练出的L4技术出海更具适应性 [12][13] - 产业多元化特点突出:覆盖Robotaxi、无人物流、L4特定场景等多领域 [11] - 特斯拉本土化挑战:国内数据采样和训练有限,但底层技术获行业认可 [14]
哈啰Robotaxi业务计划三年内进行商业化尝试
第一财经· 2025-06-27 21:36
公司动态 - 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曾在特斯拉无人驾驶核心研发团队任职,参与构建Tesla Autopilot系统[1] - 哈啰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成立造父智能科技,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1] - 哈啰Robotaxi团队已有百人规模,计划继续扩张[1] - 公司计划打造多层级可接入的运营平台,适配不同车型和公司,并提供运维体系和服务[2] - 哈啰Robotaxi业务计划出海,利用国内成本优势[2] - 公司计划三年内进行商业化尝试[3] 行业趋势 - Robotaxi行业处于爆发前期,AI技术、产业链和政策助力推动发展[2] - 行业核心零部件如激光雷达、线控底盘等在技术可靠性、性能和成本方面有显著提升[2] - 国家智能车联网和L3规定逐步出台,各地推行L4准入规范并发放示范牌照[2] - L3发展为L4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提供依据,多家车企计划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量产L3车型[2] - 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2023年达118.5亿元,预计2025年前后将迎来规模性产业化契机[3] - 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服务的需求同步增长[3] 技术合作 - 蚂蚁集团将为哈啰提供大模型、强化学习、具身智能等技术支持,以及安全和隐私保护经验[3] - 宁德时代通过动力电池技术和智能滑板底盘技术,支持底盘与智驾模块深度集成[3] 行业挑战 - 单车成本相比普通车仍有压缩空间[3] - 行业尚未进入大规模运营和运维阶段,存在隐性成本[3]
Forget Tesla. Amazon's Zoox Is On Track To Be Waymo's Biggest Robotaxi Rival
Forbes· 2025-06-18 23:05
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竞争格局 - Waymo已在美国多个城市扩展服务,特斯拉计划下周在奥斯汀启动试点项目,声称能以更低成本系统超越Waymo [2] - 亚马逊旗下Zoox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加入竞争,推出定制设计的厢式自动驾驶出租车,配备大量传感器和摄像头 [2] - Zoox在拉斯维加斯首发商业服务后,将陆续拓展至旧金山、奥斯汀、迈阿密、洛杉矶和亚特兰大 [3] Zoox的差异化产品设计 - 车辆无方向盘、踏板和外后视镜,采用双向设计(前后对称),最高时速75英里(目前城市运行限速45英里) [4] - 车厢采用列车式滑动门和面对面座椅布局,强调乘坐体验和宽敞内部空间 [3][4] - 单次充电可运行16小时/天,设计使用寿命至少5年或10万英里 [4] Zoox的生产与商业化计划 - 加州海沃德工厂目前日产1辆,明年目标单班次每小时3辆(年产能5000辆),双班次可扩至年产1万辆 [5] - 中型城市预计需投放500-1000辆,拉斯维加斯为首发城市(具体数量未披露) [6] - 商业模式聚焦"卖服务而非车辆",通过长期运营和高频使用实现盈利 [5] 技术路线对比 - Zoox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8个激光雷达、10个雷达、18个摄像头、8个麦克风及4个热成像摄像头 [7] - 特斯拉主张仅用8个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的低成本方案,但因其自动驾驶事故正受美国监管部门调查 [9][10] - Zoox认为多传感器能最大化安全性,尤其强调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检测能力 [7][10] 测试与认证进展 - 已在拉斯维加斯、湾区及旧金山进行无安全员的完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 [6] - 加州尚未获得付费载客许可,商业化进度落后Waymo约5年 [6] - 技术开发包含10年实际道路测试和虚拟仿真训练 [7]
摩根士丹利:特斯拉-机器人时代的估值
摩根· 2025-05-21 14: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 - Line”(与基准市场表现一致),目标价格为$410.00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市近15年后,投资者仍难以对特斯拉进行合理估值,且这种估值“问题”可能先恶化后改善 [1] - 特斯拉汽车安装基数方面,今年每售出一辆特斯拉汽车,约有4辆在公共道路上运行,预计到2030年代中期,安装基数将接近5000万辆,每100美元/月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对特斯拉股价贡献80 - 100美元/股 [2] - 能源存储业务是特斯拉目前增长最快、利润率最高的硬件业务,对特斯拉能源业务估值为67美元/股,且未考虑固定存储基础设施安装基数带来的大量经常性服务收入潜力 [3] - 目前在基本情景和乐观情景中未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进行估值,但股市已有所反应,多数汽车和机器人专家认为该市场规模远超当前全球汽车总潜在市场(TAM),全球劳动力约40亿人,平均年薪1万美元,全球劳动力市场规模达40万亿美元,每台人形机器人租赁价格5美元/小时可替代2名时薪25美元的人类工人,每台人形机器人净现值约20万美元,美国劳动力市场1.6亿人,每1%的人形机器人替代率对应超3000亿美元或约每股特斯拉100美元 [4] - 特斯拉作为“初创企业组合”让公共投资者面临难题,其当前1.1万亿美元市值多数基于信息披露差、未披露或未商业化的业务,对“预收入”业务估值是私募股权估值范畴,非上市公司估值范畴 [5] - 投资者最终需看到盈利和现金流,停止近2年的负面盈利修正将是良好开端,如对特斯拉股票800美元的乐观情景需至少20美元的每股收益(EPS),将当前接近2美元/股的EPS提升至20美元,需扭转将EPS从近5美元/股压缩至2美元/股的趋势,先回到5美元/股(稳定汽车业务、增加经常性服务收入、拓展能源业务),预计到本十年末EPS接近10美元/股,进一步增长至20美元/股需自动驾驶战略在汽车/机器人出租车行业之外有出色执行 [10] 不同情景下各业务估值及相关数据 乐观情景(Bull Case) - 特斯拉汽车(核心):到2030年销量700万辆,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EBITDA margin)18%,估值130美元 [13] - 特斯拉能源:20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CAGR)28%,到2030年毛利率26%,估值85美元 [13] - 特斯拉出行/拼车:到2040年车队规模1200万辆,EBITDA利润率45%,估值263美元 [13] - 特斯拉网络服务(净):到2040年附加率75%,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280美元,估值248美元 [13] -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第三方业务:到2030年销量230万辆,EBITDA利润率25%,估值74美元 [13] - 总计估值800美元 [13] 基本情景(Base Case) - 特斯拉汽车(核心):到2030年销量470万辆,EBITDA利润率16.1%,估值75美元 [13] - 特斯拉能源:20年营收CAGR 25.4%,到2030年毛利率26.5%,估值67美元 [13] - 特斯拉出行/拼车:到2040年车队规模750万辆,EBITDA利润率29%,估值90美元 [13] - 特斯拉网络服务(净):到2040年附加率65%,ARPU 200美元,估值160美元 [13] -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第三方业务:到2030年销量50万辆,EBITDA利润率25%,估值17美元 [13] - 总计估值410美元 [13] 悲观情景(Bear Case) - 特斯拉汽车(核心):到2030年销量400万辆,EBITDA利润率12%,估值53美元 [13] - 特斯拉能源:20年营收CAGR 12%,到2030年毛利率20%,估值30美元 [13] - 特斯拉出行/拼车:到2040年车队规模350万辆,EBITDA利润率25%,估值38美元 [13] - 特斯拉网络服务:到2040年附加率40%,ARPU 100美元,估值71美元 [13] -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第三方业务:假设为基本情景价值的一半,估值8美元 [13] - 总计估值200美元 [13] 估值方法 - 目标价格410美元由五部分组成:核心特斯拉汽车业务按2030年470万辆销量、9.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14倍2030年退出EBITDA倍数、16.1%退出EBITDA利润率估值75美元/股;网络服务按到2040年65%附加率、200美元ARPU估值160美元;特斯拉出行按现金流折现法(DCF),到2040年约750万辆汽车、约1.46美元/英里估值90美元;能源业务估值67美元/股;特斯拉作为第三方供应商估值17美元/股 [17]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及价格 | 公司(代码) | 评级(截至日期) | 价格(05/16/2025) | | --- | --- | --- | | Adient PLC(ADNT.N) | U(03/17/2021) | $15.82 | |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Holdings Inc(AXL.N) | O(02/28/2022) | $4.48 | | Aptiv Plc(APTV.N) | U(02/06/2024) | $68.26 | | Avis Budget Group Inc(CAR.O) | O(06/20/2023) | $108.84 | | BorgWarner Inc.(BWA.N) | O(05/15/2023) | $33.33 | | Carmax Inc(KMX.N) | O(07/10/2018) | $67.25 | | Carvana Co(CVNA.N) | O(03/25/2025) | $299.89 | | Ferrari NV(RACE.N) | O(05/09/2019) | $498.74 | | Ford Motor Company(F.N) | E(09/25/2024) | $10.80 | | General Motors Company(GM.N) | E(12/10/2024) | $50.37 | | 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HTZ.O) | E(02/08/2024) | $6.66 | | Lear Corporation(LEA.N) | O(05/10/2024) | $94.72 | | Lucid Group Inc(LCID.O) | E(03/17/2025) | $2.84 |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MGA.N) | E(09/25/2024) | $36.69 | | Mobileye Global Inc(MBLY.O) | E(08/02/2024) | $15.96 | | PHINIA INC(PHIN.N) | E(09/25/2024) | $44.20 | | Quantumscape Corp(QS.N) | NR(11/21/2024) | $4.73 | | Rivian Automotive, Inc.(RIVN.O) | E(09/25/2024) | $15.81 | | Tesla Inc(TSLA.O) | O(09/10/2023) | $349.98 | | Visteon Corporation(VC.O) | E(06/01/2022) | $86.85 | | Asbury Automotive Group Inc(ABG.N) | E(09/25/2024) | $235.07 | | AutoNation Inc.(AN.N) | O(09/25/2024) | $190.11 | | Group 1 Automotive, Inc(GPI.N) | O(09/25/2024) | $444.20 | | Lithia Motors Inc.(LAD.N) | E(09/25/2024) | $323.58 | | Penske Automotive Group, Inc(PAG.N) | O(09/25/2024) | $166.54 | | Sonic Automotive Inc(SAH.N) | E(09/25/2024) | $69.31 | |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GT.O) | E(06/13/2024) | $10.77 | [78]
Elon Musk says there's 'no need' for Tesla to buy Uber since Tesla owners could one day join its autonomous fleet
Business Insider· 2025-05-21 06:23
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 - 公司CEO Elon Musk否认特斯拉需要收购Uber 认为未来用户可直接呼叫自动驾驶特斯拉车辆而非Uber [1] - 公司计划通过自有车队和车主共享车辆两种模式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 车主可通过出租闲置车辆获利 [2] - 公司将于下月在奥斯汀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 初期每周投放10辆 数月内扩展至1000辆 [3]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公司尚未发布商业版FSD Unsupervised软件 该软件将用于机器人出租车车队且无需驾驶员 [3] - CEO表示公司已具备大规模运营自动驾驶车队的所有技术条件 无需额外改进 [4] 行业竞争格局 - Uber和Lyft已放弃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汽车 转而通过合作方式在其平台提供机器人出租车服务 [4] - Uber目前已在凤凰城 奥斯汀和亚特兰大提供Alphabet旗下Waymo的自动驾驶服务 [5] - Lyft宣布与May Mobility Mobileye和日本丸红合作 计划2025年夏季推出自动驾驶车辆服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