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集运行业、物流供应链行业、租船市场 - 公司:中远海控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巴以冲突及胡塞武装影响 - 巴以冲突难短期结束:虽有停火协议报道,但双方未明确停火或签署正式文件,因历史背景、地缘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因素,近期停火协议多为政治表态而非实质解决方案[1][2] - 胡塞武装威胁持续:其袭击商船为声援巴勒斯坦,美国将其定义为恐怖组织,政治性协议难影响其行为,即便达成停火协议,胡塞是否停止袭击及船公司等是否继续通行红海存不确定性,预计绕行红海至少持续到2024年末[1][3] 红海事件对航运供需影响 - 形成供给缺口推动运价上涨:红海事件使吨海里需求增加12.8%,名义供给增速仅9.8%,形成供给缺口,截至2024年数据,供需失衡显著,虽2023 - 2024年是新船交付高峰期,但该事件抵消新增供给压力,使运价超预期,2025年新增供给压力将下降[1][4][5] 船公司运力情况 - 虽有开支仍感不足:全球海运行业进入上行周期,但受疫情、逆全球化及地缘冲突等影响,短周期波动加剧,船公司仍感运力不足并计划继续下订单[1][5] - 资本开支为产能替换:集运行业呈寡头垄断结构,此轮资本开支是因进入新的产能替换周期,老旧船舶老化且需满足环保和碳达峰要求,预计2025 - 2026年市场常态化后,老旧船舶拆解,新船交付放缓[6] 集运市场供需及运价走势 - 下半年供需及运价:下半年新增供给约7%,每月新增1%,红海事件使每月新增吨海里需求约1%,消化新增运力,下半年是旺季,6月起货量攀升,推动运价上涨,7月价格涨幅14% - 20%[7] - 未来三月航线运价预测:美西航线自5月底价格强劲上涨,预计未来三月突破疫情高点;欧洲航线有2000美元左右上涨空间,三季度接近疫情水平,差异源于两经济体需求不同[8] 各市场需求情况 - 美国市场:下半年需求受季节性因素和抢关税现象驱动,大买家可能提前囤货避免加关税风险,推动货量增长[9] - 欧洲市场:内生经济疲软,末端消费不振,价格上涨受益于红海绕行带来的供应链变化,涨幅相对温和[9] - 东南亚市场:涨价斜率缓慢,欧美长航线先涨价再传导至短航线,下半年呈环比逐步涨价趋势[9] 租船市场及船舶租赁 - 租船市场关注现象:欧洲绕行使货源取消挂靠港口,影响租船市场动态和供应链布局[9] - 中小型船舶租赁需求增加:船公司采用中转港策略,增加对中小型船舶租赁需求,欧洲市场相关船舶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6,800TEU级船型租金显著上升,租赁市场活跃,船只数量减少,租金上涨,租期延长[10] 细分市场货量及产业结构 - 货量需求地区差异:截至一季度,北美、非洲和南美需求强劲,欧洲相对较弱,反映产业转移和重构带来的变化,导致全社会周转效率下降[10] 港口拥堵问题 - 现状及未来影响:5月出现港口拥堵迹象,6月初全球在港运力占比30%,低于疫情和2019年正常水平,预计三季度旺季更严重,导致供给舱位紧缺,支撑价格上涨[10] - 不同航线情况:年初至今东南亚航线在岗运力斜率增长约20%,美国部分港口罢工增加供应链不确定性[11] 船公司应对措施 - 调配航线和加速难解决问题:各航线均紧缺,调配航线会导致其他市场供给不足和价格暴涨,虽行业平均航速从12节提高到15.7美元/海里,但难以解决供应链劳动力紧缺问题,涨价成必然选择[12] 贸易重构影响 - 长期变化及影响:地缘冲突等使运营劳动和贸易结构调整,一季度全市场供给增加29%,需求仅增加8.4%,新增供给被新兴市场消化,细分市场差异大[13] 各市场供需匹配情况 - 美国市场:内生经济需求强劲,货运量增长28%,仓位比重仅增加11%,供需不平衡致价格上涨[14] - 中东和南美市场:作为新兴市场,运力投放和需求增长均超30%,供需匹配较好,船公司倾向将新增产能投放到新兴市场[14] 中远海控相关情况 - 推荐理由:在欧美长航线及南美等高价格弹性区域曝光率大,成本结构相对固定,业绩弹性大,涨价直接提升纯利润或现金流[14] - 业绩预测:预计2024年全年吞吐量同比增长6%,单箱价格从2023年的930美元涨至1300美元,同比涨幅约40% - 50%,假设美欧线路运价同比涨50%,全年业绩上调至580亿元[15] - 估值及买入时机:建议关注现金流指标,2024年底预计账上现金达2000亿元,高于港股且接近A股市值80%,24年港股和A股股息率分别为15%和12%,目标价定为19.8港币及3.1元人民币[16] 行业展望 - 短期内运价上涨:三季度受季节性旺季、港口拥堵及潜在抢关税影响,运价将进一步上涨[16] - 长期前景不宜悲观:2025 - 2026年即使业绩或价格较2024年高位回落,也不会极端亏损,新增供给会被贸易变化及环保拆船消化[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物流供应链行业需修正研究框架,将地缘冲突、供应链劳动及异常天气纳入考量范围,解释了去年四季度行业运价差和单季度亏损,以及2024年运价超预期表现[1][5]
集运高景气产业重构重塑航线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2024-06-20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