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医疗器械行业 [1][2][3][4][5] - 公司:振德医疗 [1][2][3][4][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 振德医疗是国内低值耗材龙头,疫情后积累积极变化,具备投资价值 [1][2] - 公司业务多元发展,医疗、健康、海外业务前景良好 [3][4][5] -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分红慷慨,未来收入和利润有望增长 [8][9][10][32][34][36] - 公司当前估值低估,存在提升空间 [31][34][36] 论据 - 业务发展 - 医疗业务:分为手术感控、伤口护理、压力固定、感染防护等五大块,政策免疫,预期稳健。成熟业务增速13 - 15%,发展型业务增速20%以上 [3][12][13] - 健康业务:聚焦家庭和个人,分为发展型和成熟型业务。弹力袜市场容量大,运动护具与云南白药合作,预计24 - 25年收入增长20%以上 [18][19][20][21][22] - 海外业务:起家业务,产能富裕,通过并购扩张。24年肯尼亚工厂投产,25年墨西哥工厂建成,有望完善欧洲业务,拓展美国市场 [23][24][25][26][27][28][29][30] - 财务状况 - 截止24年Q1,在手现金17.4亿元,为并购和分红打下基础 [2] - 剔除疫情收入,常规产品发展稳健,预计24年收入增速20%左右,若包含疫情因素降至个位数 [10] - 毛利率稳健,国内和国外占比相对恒定,国内ToC业务占比略有提升 [10] - 人员结构优化,疫后有望轻装上阵,控制三大费用 [11] - 23年两次分红,股息率5.1%,股利支付率超100%,预计24年股利支付率回落至30 - 50%,股息率近3.5% [8][9] - 估值情况 - 选取稳健医疗、滚动医疗为例,科技公司预期估值16倍,振德医疗剔除疫情有20%增长,25 - 26年即便不剔除疫情也有15%以上增速,当前估值13倍左右,明显低估 [31][34] - 随着开工率提升,净利润呈上升状态,利润增速比收入增速更高,结合分红水平,符合“15加3”估值逻辑 [35][3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实际控制人鲁建国先生和沈振峰女士总计控制公司50%以上股权,22年9月董事长及实控人卢建国先生掏钱上亿增持公司股份,体现对公司长远发展信心 [7] - 2022年手术感控业务收入增速下降是因为疫情放开导致就诊量和手术量下滑,后续有望恢复 [14] - 现代伤口辅料主要由外资厂商主导,公司21年9月亿元收购上海亚澳100%股权,有望借助渠道放量并支持新产品开发,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17] - 造口护理业务是新兴领域,由外资品牌主导,公司作为国产龙头,享受渗透率和国产替代提升逻辑,增速20%以上 [18] - 23年医疗行业整顿使弹力袜业务收入面临压力,24 - 25年公司将推出新款产品,如运动护具 [21] - 公司运动护具发展历史悠久,为李宁、阿迪等代工,24 - 25年与云南白药合作推出双品牌护膝和护腰产品,预计今年收入上亿元 [22] - 英国子公司并购成功,疫情期间收入是19年的十倍,23年公司进一步拓展,实现英国从院线市场到下层诊所市场全覆盖 [25][26] - 24年口罩业务压力较大,预计收入3亿元左右,26年随着渠道库存出清,收入有望回涨至4 - 5亿元 [32][33]
振德医疗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