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N Semiconductor(ON) - 2022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ONON Semiconductor(ON)2022-05-02 22:2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总营收19.5亿美元,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5% [24] - 第一季度GAAP和非GAAP毛利率为49.4%,非GAAP毛利率环比提高420个基点 [25] - 第一季度GAAP和非GAAP运营利润率分别达到创纪录的33.3%和33.9%,非GAAP运营收入环比增速是营收的4.5倍 [26] - 第一季度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18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为1.22美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0.35美元,2021年第四季度为1.09美元 [26] - 第一季度GAAP运营费用为3.14亿美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3.95亿美元;非GAAP运营费用为3.02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247亿美元,环比减少360万美元 [27] - 第一季度非GAAP税率从2021年的约6%提高到15.6%,导致每股收益较第四季度稀释0.16美元 [28] - 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亿美元,循环信贷额度未动用金额为19.7亿美元;运营现金流为4.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3.05亿美元;资本支出为1.738亿美元,资本密集度为9% [28] - 第一季度应收账款为9.107亿美元,库存环比增加1.165亿美元至15亿美元,库存天数增加15天至139天;分销库存略降至7.1周;总债务为32亿美元,净杠杆率低于1 [29][30] - 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在19.65亿 - 20.65亿美元之间,非GAAP毛利率在48.5% - 50.5%之间,非GAAP运营费用在3.05亿 - 3.2亿美元之间,非GAAP其他收入及支出在2000万 - 2400万美元之间,非GAAP税率在15.5% - 16.5%之间,非GAAP摊薄后股数约为4.43亿股,非GAAP每股收益在1.20 - 1.32美元之间,资本支出在2.4亿 - 2.7亿美元之间 [30][31][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智能电源和智能传感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智能电源同比增长37%,占营收的47%;智能传感同比增长35%,占营收的17% [24] - 功率解决方案集团(PSG)营收为9.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先进解决方案集团(ASG)营收为6.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0%;智能传感集团(ISG)营收为2.69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4] - 能源基础设施业务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4%,已与七家全球顶级太阳能逆变器供应商开展合作,并与其中三家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 [16] - 5G云负载点业务第一季度营收和设计中标数量均同比增长33% [16] - 智能传感业务在汽车成像领域保持增长势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4% [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和工业市场第一季度营收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42%,占总营收的65%,均创历史新高 [11] - 第一季度汽车市场SAAR虽被下调,但公司汽车业务收入仍实现增长,体现了产品组合的优势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于智能电源和传感解决方案,服务于汽车和工业终端市场,受益于车辆电气化、ADAS、能源基础设施和工厂自动化等大趋势 [9] - 实施“轻晶圆厂”战略,整合晶圆厂布局,退出小规模晶圆厂,加速300毫米晶圆厂的产能提升,提高运营效率 [13][22] - 选择性投资战略领域以扩大产能,缓解瓶颈,特别是成像产品的后端工厂 [12] - 确保从外部制造合作伙伴获得额外产能,并在300毫米晶圆厂进行产品认证,以满足长期产能需求 [13] - 持续推进碳化硅业务增长,计划在2022年使碳化硅营收翻倍以上,到2023年底实现10亿美元的年化营收 [14] - 凭借端到端的垂直整合解决方案和市场领先的产品效率,在供应受限的环境中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不利,但汽车和工业终端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 [10] - 目前中国的疫情封锁对业务没有重大影响,但如果封锁持续更长时间,第二季度可能存在风险,当前指引已考虑了几个百分点的增长风险 [12] - 预计到2023年大部分时间内,需求仍将超过供应 [30] - 公司有信心维持毛利率在第一季度的水平,并实现长期盈利增长和价值提升 [32] 其他重要信息 - 过去12个月,公司退出了约2亿美元的营收,平均毛利率为21%,其中第一季度退出了3200万美元,平均毛利率为20%,部分损失已被新产品营收抵消,新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1%,且毛利率良好 [13][14] - 公司客户参与度强劲,设计中标数量同比增长约100%,其中智能电源和传感业务的设计中标数量均同比翻倍 [14] - 公司GTAT业务进展顺利,自收购完成后已扩展至第二座厂房,预计到2022年底衬底产能将增长四倍以上 [15] - 公司在工程方面,所有良率和产出均达到承诺的生产水平,并在200毫米衬底开发和投产方面取得快速进展 [1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需求是否会持续,如何缓解投资者对经济衰退或周期性下滑的担忧? - 公司在汽车和工业领域的需求环境和前景至少到2023年不会改变,客户签订的长期供应协议延长至2024 - 2025年,体现了需求的可持续性 [35] - 汽车和工业市场的增长受电动汽车、ADAS等大趋势驱动,客户对前景充满信心 [36] 问题: 全年毛利率保持平稳的因素有哪些,以及维持较高毛利率下限的信心来源? - 公司对当前毛利率下限有信心,认为会保持在40%以上 [38] - 未来毛利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制造端的优势将被原材料成本上升和碳化硅业务的启动成本抵消,因此预计全年毛利率维持在第一季度的水平 [39] 问题: 第一季度毛利率增长中,产品组合和定价的贡献分别是多少,以及2022年剩余时间的定价预期? - 第一季度定价因素对毛利率增长的影响大于产品组合,公司将继续将成本增加转嫁给客户,并缩小产品价格与价值的差距 [42] - 计划在下半年退出3亿美元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定价策略逐步退出该市场 [42] 问题: 公司的供应短缺情况是否与过去几个季度相同,以及年底前供应情况是否会改善? - 目前供需情况没有重大变化,预计2022年剩余时间内仍将面临供应限制,尽管有一些制造效率提升和供应增加,但仍无法满足需求 [44] 问题: 中国疫情封锁对第二季度业绩的影响有多大,是否可以在后期弥补,以及如何量化影响? - 第二季度指引中已考虑了几个百分点的营收增长风险,需求仍然存在,但供应方面会受到短期挑战 [46] - 预计封锁解除后,需求将得到释放,但由于不确定性,将风险纳入了指引 [47] 问题: 碳化硅业务目前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 - 未披露碳化硅业务目前占销售额的百分比,但预计2022年营收将翻倍以上,到2023年底实现10亿美元的年化营收,且这些都是有长期供应协议保障的承诺收入 [49] - 公司的差异化优势在于能够为客户提供衬底、垂直整合以及从器件设计到封装的专业知识,以满足客户需求 [50] 问题: 碳化硅业务的设计中标漏斗情况,以及汽车和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营收占比? - 重申碳化硅业务的承诺收入为26亿美元,其中约80%(20亿美元)来自汽车牵引领域,其余来自非汽车牵引领域(如工业替代能源或基础设施) [54] - 非汽车牵引领域业务增长良好,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5% [55] 问题: 碳化硅业务对毛利率的影响何时会逆转,以及比利时、缅因州和东菲什基尔工厂的积极影响? - 碳化硅业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对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可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之后将开始产生积极影响 [57] - 缅因州工厂将减少3000万 - 3500万美元的固定成本,比利时工厂将减少约2000万美元的固定成本 [57] 问题: 公司退出的产品营收在未来几个季度的情况,以及是否会在年底前完成产品退出? - 第一季度退出了3200万美元的营收,第二季度预计没有重大退出,下半年预计再退出约3亿美元的营收 [60] - 到2023年仍有更多非核心业务需要退出,公司将把产能转移到高毛利率产品上 [61] 问题: 订单模式或渠道销售点是否有变化,是否包括渠道需求? - 公司认为需求包括直接销售和渠道销售,目前需求在各方面都很强劲,供应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63] 问题: 第二季度营收结构是否与第一季度相似,以及如何看待营收细分? - 第二季度营收增长主要由汽车和工业市场驱动,其中汽车市场表现更为强劲,增长情况与第一季度相似 [66] 问题: 毛利率上升是由于渠道提价、产品组合变化还是其他因素? - 毛利率上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产品价格与价值的重新校准、向汽车和工业市场的产品组合转移以及净价格上涨 [69] - 部分净价格上涨是由于退出低毛利率业务,这部分增长不可持续,随着业务退出,毛利率将进一步提升 [70] 问题: 公司是否有信心通过GTAT扩大碳化硅产能,以实现预期的营收增长? - 公司对GTAT的运营充满信心,第一个厂房已达到预期产出,目前正在进行制造扩张 [72] - 预计到2022年底,产能将增长四倍,公司的资本支出也在向该业务倾斜,目前已基于该材料产生营收 [72] 问题: 竞争对手对公司提价和提高毛利率的反应如何,这种情况是否可持续? - 公司认为市场价格上涨是由产品价值驱动的,具有可持续性 [75] - 公司将专注于战略产品和为客户提供价值,不会参与非核心业务的价格竞争 [76] 问题: 下半年营收与上半年相比的情况如何? - 目前市场需求强劲,公司从外部代工厂获得更多供应,内部制造效率也有所提高,这将为下半年营收带来一定的上行空间 [79] - 但需要考虑下半年将退出3亿美元营收的影响,预计下半年营收将超过上半年 [79] 问题: 云数据中心和5G基础设施市场业务目前的同比增长情况如何? - 该业务的设计中标数量同比增长33%,新设计和替代现有供应商的情况支持了公司设定的11%的复合年增长率目标 [82] 问题: 中国疫情封锁对公司设施和客户制造的影响,以及是否对图像传感器供应有不成比例的影响? - 主要影响是整体供应中断,如物流和原材料进出工厂等问题,公司正在通过重新路由来缓解部分影响 [85] - 无法对关于图像传感器供应的媒体评论发表意见,未发现特定产品受到的影响与整体物流问题不同 [85] 问题: 汽车和工业市场营收增长中,单位增长和平均销售价格(ASP)增长的贡献分别是多少,以及核心业务定价的可持续性? - 核心业务增长主要由单位增长驱动,特别是产品内容的增加,如每辆车的成像和功率产品含量增加 [88] - ASP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随着向汽车和工业市场的销售增加,将受益于2021年进行的ASP调整,公司认为这种定价调整具有可持续性 [89] 问题: 到2023年,公司的供需情况如何,供应紧张的程度会如何变化? - 公司预计2022 - 2023年供应将有所增加,但需求增长更快,供需仍无法达到平衡,供应仍将受到限制 [91] - 公司的资本支出将重点投资于能够推动增长和提高毛利率的技术领域,而不是非核心产品 [92] 问题: 东菲什基尔工厂是否会在2023年全面投入使用,以及之后的内部和外部产能规划? - 公司将于2023年1月接管东菲什基尔工厂,GLOBALFOUNDRIES将在三年内逐步退出,公司预计届时工厂将满负荷运转 [95] - 在2023 - 2025年期间,公司将作为代工厂与GLOBALFOUNDRIES合作,这将带来一定的毛利率压力,但可以通过产品组合的成本改善来抵消 [96] - 长期来看,退出其他工厂并扩大东菲什基尔工厂的产能将提高整体产能,降低固定成本,实现更好的“轻晶圆厂”布局 [97] 问题: 考虑到300毫米晶圆产能已被占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建设第二座300毫米晶圆厂,或者是否有办法增加东菲什基尔工厂的产能? - 在GLOBALFOUNDRIES退出的三年内,东菲什基尔工厂有足够的空间扩大300毫米晶圆产能 [99] - 未来五年,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情况评估是否需要额外的制造产能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