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urning Rock Dx(BNR) - 2020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BNRBurning Rock Dx(BNR)2020-11-21 03:4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营收环比增长16%,高于中国同行业其他公司 [27] - 中央实验室渠道业务量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28%;医院渠道现有签约医院业务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27] - 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9%,中央实验室渠道营收同比增长30%,医院渠道营收同比仅增长3%;若以2019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平均值为基数,2020年第三季度医院渠道营收同比增长率为41.6%,且环比增长15% [30][31] - 制药业务收入在第三季度下降,原因是该季度制药项目测试量减少 [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早期检测业务 - 早期检测技术ELSA - Seq可从低至1纳克的游离DNA中检测循环肿瘤DNA,并预测肿瘤起源 [11] - 早期检测产品开发路线:2019年展示肺癌概念验证;2020年初展示3种癌症检测性能,特异性95.1%,灵敏度约81%;近期在ESMO亚洲虚拟大会展示6种癌症模型,验证队列中特异性98.3%,整体灵敏度80.6%,98.6%的病例可获得肿瘤起源结果,其中约81%正确 [12][13] 治疗选择业务 - Magnis BR自动化系统今年已兼容多种热门检测面板,其分析验证结果显示性能与手动检测相当或更好,且能与多种生物标志物兼容 [21][22] - 公司与Myriad签署myChoice HRD检测许可协议,该检测是PARP抑制剂的金标准,FDA已批准其作为两种PARP抑制剂的伴随诊断 [2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央实验室渠道业务量同比增长28%,公司认为基于轶事观察正在获得市场份额,如行业内一家公司第三季度LBT业务量同比仅增长5% [27][28] - 医院渠道第三季度新签约医院数量较少,但现有签约医院业务持续复苏并实现两位数增长 [2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治疗选择业务方面,公司基于产品性能和质量扩大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通过基于试剂盒的医院渠道提高NGS渗透率,以补充现有的中央实验室检测 [7] - 早期检测业务方面,公司处于全球基于血液的泛癌早期检测研发前沿,通过内部研发和与中国顶级医生及医院的临床合作开展工作 [7] 行业竞争 - 中国行业竞争加剧,但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仍实现增长,表现优于部分同行 [27] - Illumina在中国市场降价,公司认为长期来看有助于提高利润率,但预计不会显著提高 [5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仍有新冠疫情爆发,公共卫生系统和医院仍高度重视疫情,难以准确预测何时恢复正常,公司将持续观察并在公布第四季度业绩时提供最新情况 [33][34] - 公司对早期检测研发机会感到兴奋,预计未来将增加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 [3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预计2021年将完成大部分已投放的Magnis BR仪器的销售合同签订并确认收入,少数将因医院采购周期推迟至2022年 [29] - 公司认为目前IVD产品尤其是癌症伴随诊断产品由政府定价还为时尚早,预计未来三年不会有变化 [58][5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无症状癌症数据呈现方式从追求高灵敏度转向高特异性的原因 - 公司并非故意为之,从3种癌症检测到6种癌症检测,标记物选择、化学方法和算法都有重塑,是在寻找灵敏度和特异性之间的良好平衡 [39] 问题2:早期癌症检测中部分癌症灵敏度是否足够,以及如何看待该性能 - 目前性能虽非理想状态,但对于早期检测市场已是很好的表现,尤其是多癌种检测。算法需平衡不同检测的灵敏度,且特异性与不同癌症类型高度相关。未来随着样本量增加,可能会更精确地调整性能。与中国其他创新者相比,该数据表现强劲 [42][43][45] 问题3:PREDICT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其他大型研究计划 - 公司目前无法提供PREDICT研究的进一步细节,有更新时会与大家分享 [47] 问题4:中央实验室业务中订购医生和医院数量增长未达预期,以及医院渠道业务无新增订单的原因 - 中央实验室业务受中国疫情影响,尚未恢复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覆盖范围,但每位医生检测的患者数量有所进步;医院业务按年度周期运行,不应仅根据一个季度的数据得出结论 [50] 问题5:Illumina在中国市场降价对公司在医院渠道竞争地位的影响 - 多数竞争对手使用Illumina平台,其降价对公司有利,长期来看有助于提高利润率,但由于测序成本在医院模式总成本中占比不高,预计利润率提升幅度不大 [54] 问题6:PCR检测纳入集中采购的可能性及对公司业务的长期影响 - 公司认为目前谈论IVD产品尤其是癌症伴随诊断产品由政府定价还为时尚早,主要原因包括医院在IVD产品中获取较大利润、检测成本在癌症治疗总成本中占比不大,以及类似情况通常在定价三年后才会出现价格调整或政府采购,因此预计未来三年公司业务不会受影响 [58][59] 问题7:公司6种癌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数据,尤其是早期癌症数据与同行的比较,以及未来是否会改善 - 与同行相比,公司在相同特异性下整体灵敏度略高。公司正在通过完善研发流程和方法,如数据过滤和模型构建,来提高早期癌症尤其是肺癌和卵巢癌的灵敏度,但目前无法确定具体提升幅度 [60][61] 问题8:与Myriad合作对公司潜在收入、利润和定价策略的影响 - 公司目前无法评论具体的定价或收入情况,需先进行技术转移,预计2021年推出该产品,届时会讨论其商业方面的问题 [63] 问题9:6种癌症模型数据与3种癌症模型数据趋势的解读,以及该趋势能否在更多癌症模型中持续 - 公司对将性能维持并提升至9种或更多癌症检测有信心,未来会通过改进化学方法和算法提高性能,尤其是肿瘤起源准确性。早期癌症灵敏度会随着数据增加而更稳健 [67][68] 问题10:国家医保报销目录谈判中纳入更多靶向癌症疗法对癌症基因分型市场尤其是NGS的推动作用 - 公司认为这有助于推动市场需求,提高靶向治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对整体市场是积极趋势。公司主要关注顶级医院和中心,受影响较小,但会通过医院模式提高NGS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相结合,有助于提高NGS渗透率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