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Blink Charging Co.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业务模式 - 主机拥有模式:向美国、欧洲、南美、亚太地区等的站点主机销售充电服务和设备,有产品销售及少量网络服务费用和维护合同的经常性收入[3] - Blink即服务模式:为美国站点主机提供全包套餐,按月收费,五年后资产归Blink所有[4] - 混合模式:与美国站点主机合作,主机支付安装费用,Blink支付充电器和服务费用,按60 - 40比例分配千瓦时销售收入[4] - Blink自有模式:根据利用率分析站点主机,投入资本安装、拥有和运营充电器[4] 2. 公司发展现状 - 业务规模:全球网络覆盖六种语言、19种货币和25个国家,员工从不到40人增至625人[6] - 产品情况:从三年前的两款产品发展到如今多种产品,部分产品将由Blink在全球多地的制造工厂独家生产[10] - 市场排名:在美国充电器部署规模上排名第三,在全球也处于前列[15] 3. 行业前景 - 需求增长:预计到2040年全球乘用车电动汽车车队将达1亿辆,需新增4.9亿个充电器[8][9] - 政策推动:美国部分州和欧洲多国禁止内燃机汽车销售,推动电动汽车普及[8][9] - 市场渗透:加州电动汽车月销量渗透率达20%,部分欧洲国家达50%[8] 4. 公司产品优势 - 成本降低:50千瓦壁盒充电器成本大幅下降,零售价在1 - 1.4万美元,重量为原来四分之一[10] - 创新设计:推出30千瓦壁挂式充电器、广告充电器、100千瓦直流快速充电器等创新产品[11][12] - 适应市场:针对印度市场推出适用于两轮和三轮电动汽车的充电器,在欧洲使用通用充电器[12][13] 5. 公司竞争优势 - 垂直整合:集充电器销售、制造、运营、网络和维护于一体,区别于竞争对手[20] - L2充电主导:预计90%的千瓦时分配将通过L2充电器实现,公司将重点发展L2充电业务[21][22] 6. 公司财务与经济模型 - 业务比例:目前产品销售模式与所有者 - 运营商模式比例为80 - 20,但所有者 - 运营商模式的利用率收入不断增加[5] - 投资回报:混合模式下利用率达10%,投资回收期略超一年;交钥匙模式下投资回收期在18 - 24个月[38] - 合同期限:平均合同期限为7年加2次续约,共21年,混合模式部分已延长至7年[39] 7. 政策影响 - IRA法案:可增加电动汽车销量,使更多车型符合补贴标准,与基础设施法案共同推动行业发展[28][29] - Buy America规定:公司积极应对,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要求,以获取政府资金支持[18][19][20] 8. 市场发展与公司策略 - 市场平衡:美国电动汽车市场需在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取得平衡,公司通过游说和教育推动其他州发展[32][33] - 质量提升:行业面临充电失败和质量问题,公司进行根因分析,推动标准制定,提高产品和网络质量[42][43][44] - 产能规划:逐步提高Bowie工厂产能,建设新的直流快速充电器工厂,预计产能达1万辆[53][54] - 产品组合:预计2030年产品组合中L2占85% - 90%,DC占10% - 15%,运营模式中所有者 - 运营商模式将逐渐占据主导[59][60] - 广告业务:推出带广告屏幕的充电器,与专业公司合作进行内容管理和广告投放,实现收入分成[62][63] 其他重要内容 1. 团队经验:公司团队经验丰富,成员曾在其他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公司和原始设备制造商工作[7] 2. 收购整合:2020年以来进行多次收购,目前正进行协同整合,预计今年夏天完成[15][16] 3. 充电器维护:采用高效的充电器维护模式,将故障充电器返回工厂翻新后重新投入使用[17] 4. 行业规则:加州规则要求充电器配备磁条信用卡读卡器,该规则可能被撤销,行业对此表示欢迎[44][45]
Blink Charging Co. (BLNK) Presents at Citi's 2023 Global Industrial Tech and Mobility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