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技硬件、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 公司:戴尔科技集团(Dell Technologies Inc.) 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3财年整体业绩 - 2023财年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上半年营收增长12%,下半年下降9%,全年营收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运营收入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每股收益7.61美元,同比增长22% [4] - ISG业务表现出色,营收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2%,服务器、网络和存储业务均创纪录,存储业务在第四季度增长10% [4][5] 市场环境与展望 - 宏观环境挑战持续,消费PC业务于2022年第一季度放缓,商业PC业务于第二季度放缓,服务器业务在第二季度末放缓,存储业务虽表现良好但也出现谨慎迹象,客户在支出上更加谨慎,IT预算受通胀影响但总体保持稳定 [8][9] - 预计随着时间推移将恢复环比增长,依据是过往行业衰退周期通常为4 - 6个季度,目前已进入深度衰退阶段,且客户仍致力于技术支出,只是推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PC市场因混合工作模式的永久性转变,设备更新需求即将到来 [10][11] PC市场 - 当前市场需求低迷、价格竞争激烈,尤其是消费业务,竞争对手通过前后端回扣清理渠道库存,但戴尔在总营收每单位基础上实现增长,得益于有利的产品组合、更丰富的配置以及显示器和周边服务的附加销售 [14][15] - 长期来看,PC市场总可寻址市场(TAM)具有增长潜力,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商业和高端消费领域,这些细分市场利润更高,升级利润率也更高,且对生产力和混合工作至关重要 [16][17] ISG业务 - 过去8个季度ISG业务实现盈利增长,但目前面临增长基数较高和服务器业务正常消化周期的挑战,存储业务上季度增长10%,但中小客户业务出现疲软和下滑,这可能是存储市场放缓的领先指标 [22][23] - 第一季度ISG业务预计下降20%左右,全年公司整体营收预计下降15%左右 [23][24] 云支出优化 - 云支出优化是结构性趋势,公共云支出仍在增长但增速放缓,客户对云支出的考虑更加成熟,希望在成本、安全和控制方面有更多保障,因此会采用多云架构,包括多个公共云和本地云 [26][27] - 这对戴尔的本地业务和多云解决方案战略有利,公司的“从地面到云”战略(Project Alpine)可实现本地和公共云之间的运营一致性,有助于支持复杂的多云环境 [28][29] 市场份额增长因素 - 戴尔的业务模式具有优势,包括构建优质解决方案、拥有强大的销售团队、高效的供应链、全球服务网络和金融服务能力,且在各主要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均低于30%,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31][32] 成本与利润率 - 预计明年毛利率将提高约100个基点,主要得益于业务向存储业务的组合转移以及服务器和存储业务毛利率的改善,这得益于成本下降和服务附加率的提高 [34] - 运营支出减少是积极因素,但业务规模缩减会带来一定的运营利润率压力,INO将增加2亿美元,税率提高至24%,第一季度股份数量在7.37亿至7.42亿股之间,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预计全年营收下降15%左右,每股收益约为5.30美元 [34][35] 长期展望 - 长期来看,公司预计实现3% - 4%的营收增长、6%的复合年每股收益增长,净收入向自由现金流的转化率超过100%,并承诺将40% - 60%的调整后自由现金流返还给股东 [37] 资本分配 - 公司致力于平衡的资本分配,去年资本返还总额为38亿美元,包括642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和约10亿美元的股息,近期股息提高了12% [39] - 目前杠杆率处于理想水平,无迫切的债务偿还需求,并购战略聚焦于人才和技术收购,以支持新的增长业务,股票回购将以管理稀释为首要任务,并在股价合理时进行机会性回购 [39][40] 人工智能业务 - 戴尔长期参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已融入公司的解决方案、业务流程和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合作中,有助于提高业务效率和盈利能力 [43][44] - 人工智能市场可分为广义的无界人工智能和应用于私有数据集的人工智能,后者对戴尔更具吸引力,因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可控的基础设施 [45] APEX业务 - APEX业务表现出色,客户数量翻倍,ARR超过10亿美元,在当前环境下,灵活的消费模式和现代云体验对客户具有吸引力,公司将继续获取新客户并拓展APEX解决方案组合 [47][4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2年第四季度,戴尔收购了名为Cloudify的云编排软件资产,用于其边缘环境项目Frontier [40] - 戴尔在Azure Stack ACI部署中占据全球70%的份额,且在PowerFlex验证线路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力 [29]
Dell Technologies Inc. (DELL) Presents at Morgan Stanley Technology, Media & Telecom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