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velo Biosciences(EVLO) - 2019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780万美元,2018年底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投资为1.479亿美元,现金减少是由于2019年运营支出,部分被2019年7月与K2 HealthVentures债务再融资所得净收益抵消 [29] - 2019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为1640万美元,全年为6310万美元,2018年第四季度为1130万美元,全年为3900万美元,2019年增加2320万美元主要因炎症临床项目、研发平台和人员成本增加 [30] - 2019年第四季度管理费用为630万美元,全年为2320万美元,2018年第四季度为470万美元,全年为1820万美元,2019年增加500万美元主要因人员成本、支持研发管线的专业和咨询费用增加以及2018年5月IPO后全年上市公司基础设施成本增加 [31] - 2019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2260万美元,全年为8550万美元,2018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1540万美元,全年为6090万美元 [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炎症业务线 - EDP1815在2019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针对银屑病两个队列报告积极临床数据,验证了靶向小肠轴开发口服免疫调节药物的核心假设,为其作为新药提供了作用机制证明,有望满足数百万银屑病及其他炎症性疾病患者需求 [7][8] - EDP1815治疗银屑病的二期剂量范围研究将评估新配方的三个剂量与安慰剂,约180名患者参与,主要终点是第16周PASI评分的主要降低,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启动,年底公布中期数据,若数据积极,2021年有望进入三期注册研究 [15][16] - EDP1815治疗特应性皮炎处于一期b阶段,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从约24名受试者队列获得初始数据,该疾病在美国影响1800 - 2500万人,90%为轻度或中度,目前系统性疗法较少 [19] - EDP1815在其他炎症性疾病也有潜力,临床前数据显示对Th17、Th1和Th2生物学有明确影响,公司正探索其在银屑病关节炎、轴性脊柱关节炎等Th17驱动疾病,以及特应性疾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等Th1驱动疾病的应用 [20] - 公司2020年将推进首个非复制单克隆微生物EDP1867进入临床,计划下半年在哮喘中启动一期b试验,并继续构建炎症临床前管线,因EDP1066对全身免疫学影响不如EDP1815,完成一期b试验最后队列后停止其开发 [21] 肿瘤业务线 - 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从正在进行的评估EDP1503与默克抗PD - 1抗体KEYTRUDA联合治疗的一期/二期临床试验中获得更多临床数据,该试验包括微卫星稳定结直肠癌、三阴性乳腺癌及其他肿瘤类型患者 [2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小肠轴,开发在小肠局部作用以影响全身的新型药物,认为其药物在疗效、安全性、便利性和可负担性方面优于替代方案 [6] - 推进EDP1815进入二期试验,预计2020年有多个现有炎症和肿瘤临床项目的读数,继续研究小肠轴的全部潜力 [9] - 行业中慢性炎症是许多重大疾病的核心驱动因素,全球七分之一的人患有慢性炎症性疾病,针对这些疾病的有效、安全、方便且可负担的治疗选择有限,公司通过靶向小肠轴有潜力开发新型口服生物疗法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能够支持到2020年底的计划运营费用和资本支出需求,预计2020年有丰富成果,随着项目进展会进一步更新情况 [29][3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发现药物制剂对在小肠正确位置释放药物很重要,新制剂将药物释放时间从90分钟缩短到5分钟,能最大化靶向抗炎性上小肠轴的药物量,且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改善剂量反应的益处 [24][25] - 公司使用单菌株微生物即单克隆微生物,其分布局限于肠道,但对全身有显著药理作用,不改变微生物群或在肠道中持续存在,通过直接修饰小肠内壁宿主细胞发挥作用,这带来了药物作用的全新概念 [26] - 公司在代谢领域有发现项目,寻找新微生物并通过小肠将代谢与炎症联系起来,所有临床和发现工作都凸显了小肠作为调节全身生理的核心重要性 [2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EDP1815年底中期数据预计涉及多少患者以及能看到什么样的数据 - 试验设计灵活,可在50%以上受试者达到12周治疗后的任何时间进行中期分析,具体时间后续确定,中期分析关注的终点包括Ez Scorad、IGA和体表面积等 [34][35] 问题2: EDP1815二期与一期b患者基线严重程度差异下,对推进剂量水平有信心的效应以及无明显剂量反应时次要终点如何影响决策 - 对于推进到三期所需的反应水平未给出正式指导,因轻度至中度患者目前可用疗法少,门槛较低,重要的是安全性和耐受性,公司已有数据显示药物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疗效数据至少与正在研究的口服药物如Otezla相当;关于剂量反应,将在三个活性剂量范围内选择可进一步开发的剂量 [37][38][40] 问题3: EDP1815除承诺在第四季度有数据外,跨越阈值后停止研究的其他考虑因素以及16周时的最大治疗效果 - 中期分析是至少50%患者达到12周治疗,现阶段无其他具体考虑因素;选择16周是因为这是受试者接受安慰剂的最佳时间,且能基于关键意见领袖反馈和其他药物经验了解全部临床益处,16周能很好掌握EDP1815的临床益处 [42][44][45] 问题4: EDP1867非复制特性从产品特性角度带来的影响 - 非复制微生物在制造和稳定性方面更易管理,消除了感染风险的理论可能性,且表明单克隆微生物通过直接与小肠内壁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全身免疫学,无需在肠道定植和持续存在即可产生治疗效果,公司在EDP1867发现过程中特意筛选非复制状态微生物 [46][47][48] 问题5: EDP1815进入二期的制剂情况以及不同制剂间的转化 - 二期使用新制剂,即将进行的一期b数据也是新制剂,转化较直接;基于与FDA和MHRA讨论,推进新制剂剂量范围研究,若数据积极有望进入全面注册研究,且因EDP1815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预计三期可采用加速和简化的安全数据库,约800名患者而非典型的1500名 [50] 问题6: 快速释放制剂驱动最佳抗炎效果的原理和数据依据 - 学术研究表明小肠上部反应更具抗炎性,下部更具促炎性,公司临床前观察显示微生物通过胃后快速首次释放与更高效力相关,在EDP1815和EDP1867临床前研究中得到证实,且EDP1066在特应性皮炎中使用新旧制剂的对比显示新制剂全身生物标志物炎症反应改善 [51][52] 问题7: EDP1066项目除制剂外的其他经验教训 - EDP1066和EDP1815是不同微生物,最初选择具有多种特性的微生物进行临床项目,因该领域较新,不确定理想药物效果;EDP1066是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类似益生菌,常用于食品生产,临床效果一般;EDP1815和EDP1867源自小肠黏膜表面,是专性厌氧菌,与宿主细胞密切相关,临床和临床前显示出更好的抗炎效果,且EDP1815在动物模型中比EDP1066更有效 [54][56][57] 问题8: 提到的现金跑道是否包含K2债务融资剩余部分 - 公司指导假设未提取K2融资剩余部分,仅基于现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