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inerva Neurosciences(NERV) - 2019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有价证券约为4600万美元,而2018年12月31日为8810万美元 [26] - 2019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为2850万美元,2018年第四季度为900万美元;2019年全年研发费用为5810万美元,2018年全年为3490万美元 [27] - 2019年第四季度一般及行政费用为380万美元,2018年第四季度为460万美元;2019年全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770万美元,2018年全年为1680万美元 [28] - 2019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299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亏损0.77美元,2018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132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亏损0.34美元;2019年全年净亏损为722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亏损1.85美元,2018年全年净亏损为502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亏损1.29美元 [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鲁吡瑞酮(roluperidone) - 已招募超500名患者进入鲁吡瑞酮的III期研究,2月初宣布完成515名患者的入组,原目标为501名患者 [10][12] - III期试验是在美国和欧洲的临床地点进行的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的12周研究,评估32毫克和64毫克剂量鲁吡瑞酮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Marder阴性症状因子评分 [12][13] 塞尔托雷生(seltorexant) - 2019年宣布了塞尔托雷生三项2b期试验和一项1b期试验的积极数据结果,其中三项在重度抑郁症(MDD)患者中进行,一项在失眠症患者中进行 [17] MIN - 301 - MIN - 301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前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临床前毒理学和其他IND启用研究正在进行中 [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开发创新疗法,以满足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睡眠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患者的重大未满足医疗需求 [9] - 认为鲁吡瑞酮有潜力成为跨诊断分子,不仅用于治疗阴性症状,还可能用于认知方面,公司已提交IND申请,准备开展治疗痴呆症冷漠症状的临床研究 [11][16] - 与杨森制药就塞尔托雷生的III期战略开发进行讨论,目标适应症为MDD的辅助治疗,同时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就该目标适应症进行咨询 [18][1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认为2019年是公司的里程碑之年,鲁吡瑞酮和塞尔托雷生取得的成果使公司整体取得成功,鲁吡瑞酮III期试验完成患者入组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9][22] - 预计公司现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至少在未来12个月至2021年年中能够满足预期资本需求,但该估计所基于的假设会定期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 [26] 其他重要信息 - 自鲁吡瑞酮2b期试验结果公布和III期试验启动以来,关键意见领袖(KOL)社区对阴性症状的关注加剧,已有七篇同行评审出版物发表,显示鲁吡瑞酮对改善阴性症状的独特和特定效果 [14] - 公司最近举办的KOL早餐会上,研究人员讨论了鲁吡瑞酮2b期数据的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治疗核心阴性症状“[evolution] [ph]”是精神分裂症其他阴性症状总体改善的关键驱动因素 [1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鲁吡瑞酮在涉及阴性症状的其他适应症中的潜力,以及评估阴性症状的不同组成部分如何影响其他适应症,鲁吡瑞酮对这些组成部分的影响 - 文献显示“[evolution] [ph]”是许多病症的驱动因素,鲁吡瑞酮在其他适应症中可能有效,如抑郁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因为它能显著增加BDNF、GDNF,有助于神经可塑性和神经修复,鲁吡瑞酮可被视为跨诊断分子 [33][34][35] 问题2: NDA提交的非临床部分(如CMC组件)的进展,以及除临床组件外,从III期结果到NDA提交是否有时间限制因素 - 公司在NDA提交准备方面非常先进,除了需要临床数据外,其他方面进展顺利,CMC方面也很先进,对所有临床前数据进行了仔细审查,部分数据根据最新指南进行了重复试验 [38][39] 问题3: 新冠疫情对鲁吡瑞酮III期试验执行的影响,以及选择冷漠症状作为鲁吡瑞酮下一适应症的考虑 - 截至目前,新冠疫情对试验没有影响,所有患者已入组,且有备用样本,试验为门诊研究,患者就诊的精神病医院未接收新冠症状患者,很多患者已完成双盲阶段,试验情况可控 [45][46][47] - 选择冷漠症状作为下一适应症是因为从患者症状和大脑情况来看,鲁吡瑞酮可能有效,后续会进行小规模研究获取数据,同时公司也在考虑其他适应症,采取逐步推进的务实方法 [48][49] 问题4: 鲁吡瑞酮III期研究中目标年龄分布,40%的脱落率假设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及选择进入开放标签扩展阶段的患者比例 - 为获得NDA和FDA批准,需证明18至55岁患者整体研究的Marder阴性评分有p值,会进行额外分析确认年龄对效应大小的影响,年轻患者效应大小高于1.5,会考虑针对年轻人群开展试验 [54][55] - 试验脱落率低于40%,符合预期;进入开放标签扩展阶段的患者数量较多,已有大量患者完成12个月的扩展阶段,2b期研究中约80%患者进入扩展阶段,3期可参考此比例 [56][57] 问题5: 开放标签扩展阶段完成的患者(尤其是从安慰剂转为活性药物的患者)的情况,以及开放标签扩展阶段完成患者与退出患者的比例 - 由于研究是盲法的,不清楚哪些患者从安慰剂转为活性药物,但通过访问试验点,有患者在治疗几周后开始对周围事物感兴趣,重新融入社交生活和家庭,甚至找到工作,反馈非常积极 [62][63][64] - 目前无法提供开放标签扩展阶段完成患者与退出患者的比例,因为完成患者数量相对进行中的患者数量还不够多,随着时间推移数据可能会变化,但目前开放标签阶段退出患者不多 [66][67] 问题6: 鲁吡瑞酮3期试验中“evolution”的基线严重程度和发病率是否与2b期匹配,以及“evolution”的变化是否最好通过适度阴性因子症状评分来捕捉,还是需要使用简短阴性症状量表 - 目前通过比较2b期和3期研究中完全盲法的患者群体的PANSS阴性总分,发现两项研究的起始阴性评分非常相似,前12周阴性症状下降的时间进程也相同,关于“evolution”的具体数据暂无 [77][78][79] - PANSS不是分析阴性症状的最佳工具,公司在2b期研究中使用简短阴性症状量表(BNSS)作为次要终点并已发表分析结果,两项量表显示药物效果相同,目前FDA确认使用的量表仍是PANSS,3期研究采用PANSS的Marder阴性评分 [80][81] 问题7: 塞尔托雷生的机会,在失眠症中的疗效和次日嗜睡情况,以及资产负债表上1500万美元在研研发资产(与杨森和塞尔托雷生项目相关)的实现时间 - 塞尔托雷生在失眠症治疗方面是独特分子,是唯一处于临床开发或高度先进临床开发阶段的特异性拮抗剂,与双重拮抗剂相比,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差异,分子半衰期短但PK/PD效果好,能帮助人们入睡和保持睡眠,在2b期原发性失眠研究中表现良好,对老年患者也有效且无损害 [84][85][88] - 资产负债表上剩余的1500万美元在研研发资产与MIN - 301相关,该资产于2013年收购公司时计入资产负债表,在资产商业化之前不会摊销,会在资产负债表上保留一段时间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