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1销售1359.4万美元,Q4为1444.1万美元,但Q4包含350万美元导弹项目的必要组件销售 [8] - Q1毛利润500万美元,Q4为547.2万美元,Q1毛利率40.3%,调整后EBITDA为410.4万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30.2% [10][11] - Q1销售处于1330 - 1380万美元的预计范围内,调整后EBITDA处于360 - 410万美元预计范围的上限 [12] - 季度末现金和有价证券约1.17亿美元,与2021财年末相近,Q1投资组合收益率0.35% [22] - 第一季度有效税率30.0%,因注销新加坡部分递延税资产,预计后续季度接近27% [25] - 2022财年折旧约120万美元,将逐季增加,明年因扩张资产折旧将显著增加 [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GE航空项目Q3销售额180万美元,Q1达700万美元,约四倍增长 [70] - 预测GE项目Q2销售额600 - 625万美元,此前预测为650 - 700万美元,2022财年总预测2600 - 2800万美元不变 [80] - 预测公司Q2销售额1325 - 1425万美元,此前为1400 - 1500万美元,EBITDA预测为300 - 370万美元,此前为330 - 400万美元 [8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Q1收入结构开始类似2020财年,2021财年商业航空下降、军事航空上升 [32] - 中国国内航空受广东疫情影响有小挫折,但仍达疫情前水平,美国国内航空恢复至约84%,预计2022年全面恢复,欧洲国内航空开始复苏 [42][43] - 截至2021年5月底,CFM的LEAP - 1A发动机占A320neo系列飞机确认订单的约60.4% [5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计划招聘人员,T&E费用预计增加,以应对业务发展 [17] - 继续推进牛顿堪萨斯工厂的重大扩张,总预算1900万美元,已花费1650万美元,预计本月开始制造试验,9月开始资格运行 [36] - 进行战略收购,参与银行主导的拍卖,进入第二轮后退出,目前战略瞄准航空航天行业细分市场和产品线,已联系部分公司 [93][95] - 行业内,美国和欧盟解决了波音和空客长达17年的贸易争端,波音表示不急于开发新单通道飞机5X与空客A321XLR竞争 [44][4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Q1高毛利率和EBITDA利润率短期内难以再现,但展示了潜力,未来成本会增加,是积极信号 [17] - 长期来看,A320neo、Comac 919、Global 7500等飞机的产量和销量对公司至关重要,虽有供应链风险,但部分OEM的迹象显示有上行潜力 [82][84] - 对长期预测持谨慎态度,因仍有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在Q2或更可能在Q3提高长期预测 [9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疫情期间未裁员,目前招聘困难,员工在人员减少情况下应对业务增长,表现出色,每位员工获250美元奖金 [68][75][78] - 公司客户灵活性计划对业务调整非常重要 [7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如何看待空客与公司先前长期预测相比21%的增长,各业务线情况如何 - 商业业务很大程度依赖GE航空项目,尤其是A320neo项目,难以判断空客声明,与MRAS预测有几百万美元差异,需观望;军事业务有机会,尤其是利基领域;公务机业务主要由庞巴迪Global 7500驱动 [106][108][110] 问题: 能否谈谈空客2025年75架的目标是否真实 - 公司将关注空客后续评论和市场情况,IndiGo大量订购飞机是积极信号 [114] 问题: Comac 919的长期潜力如何 - 认为其规模不及A320,但有显著潜力,希望其在中国获得认证和生产成功,不确定波音和空客的和平条约对其影响 [115] 问题: 战略投资航空航天和飞机项目具体指什么 - 公司参与拍卖进入第二轮后退出,因协同效应不足;约六个月前决定瞄准与复合材料密切相关的航空航天材料领域,已联系部分公司,成功的话对公司更有利 [117][118][121] 问题: 中期内公司在获取利润率方面有何发展 - 预计扩张不会带来显著制造效率提升,公司成本结构合理且精简;成本方面,原材料涨价部分可转嫁,部分如供应品、劳动力和公用事业成本需自行承担;希望维持缓冲库存,但因供应问题难以实现 [128][129][130] 问题: 国内生产和回流对现有产品组合和并购机会有何影响 - 作为国内两家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制造商之一,有助于开发更多军事业务,不确定对并购的影响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