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ost(POST) - 2022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POSTPost(POST)2022-08-06 03:18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合并净销售额为15亿美元,调整后EBITDA为2.51亿美元,净销售额增长22%,得益于近期收购带来约6300万美元的增量销售、各部门的定价行动以及餐饮服务部门的销量需求复苏 [18] - 第三季度末净杠杆率约为6.2倍,预计在完成对BellRing 1940万股的债转股后,杠杆率将降低约0.5倍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邮政消费者品牌 - 净销售额和销量分别增长23%和14%,剔除收购影响后,净销售额和销量分别增长16%和7% [20] - 品牌和传统自有品牌谷物平均净定价增长8.8%,调整后EBITDA较上年下降1.3%,主要受供应链挑战和员工激励成本增加影响 [20] Weetabix - 净销售额增长1%,受美元兑英镑汇率影响,外汇换算带来近1100个基点的不利影响 [21] - 剔除收购影响,销量下降6%,调整后EBITDA较上年下降2%,主要因外汇换算不利影响 [21] 餐饮服务 - 净销售额和销量分别增长33%和6%,调整后EBITDA增长45%,得益于销量复苏和平均净定价提高 [22] 冷藏零售 - 净销售额增长12%,销量下降3%,剔除收购和剥离业务影响,净销售额和销量分别增长10%和2% [23] - 调整后EBITDA降至3000万美元,受乳制品成本、禽流感成本、制造成本和运费增加的压力 [2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资本市场波动对其有利,将继续积极进行并购,过去两年已完成6次小规模收购,预计波动市场会带来更大机会,且会在价格上保持谨慎 [14] - 持续探索SPAC的组合机会,虽IPO市场疲软使执行更具挑战性,但会保持高度自律,若市场时机不佳,不会强行推进 [15] - 公司拥有1940万股BellRing Brands股票,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变现 [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本季度取得成功,虽供应链存在问题和通胀处于历史高位,但仍在为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和明年积累动力 [5] - 公司基本通过定价抵消了通胀影响,但投入成本仍不稳定,预计会有更多通胀和定价行动 [6] - 供应链虽仍面临压力,但持续改善,预计改善将更稳定和渐进,最终会带来更好的销量和扩大的利润率 [8] - 进入2023年,公司对业务的发展感到乐观,随着供应链的持续改善,在销量和利润率方面都有长期机会 [16]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三季度,公司以每股76.43美元的平均价格回购约190万股股票,年初至今已回购约380万股 [24] - 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完成荷兰式拍卖,以4.5亿美元购买本金约1.4亿美元的2030年4.625%优先票据和本金约3.82亿美元的2031年4.5%优先票据,较面值折价7200万美元 [2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PCB业务有机增长的可持续性及关键驱动因素,以及贸易下行和弹性情况 - 定价是重要因素,价值产品组合销量增长良好,MOM系列产品分销增加,自有品牌也有增长,从消费者和客户角度看是机会,但供应链执行是阻碍 [32] 问题2: 对下一财年详细指导的初步看法 - 目前没有理由与之前的观点不同,但供应链情况是进入和结束2023年的关键因素,公司尚未完成规划 [34] 问题3: 餐饮服务部门利润增长中禽流感的影响,以及定价举措和销量复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本季度禽流感带来约1000万美元的收益,EBITDA预期从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的48 - 52变为50 - 50,第四季度影响有限,预计定价稳定,公司能有效转嫁通胀,需求也不错 [43] 问题4: 冷藏零售部门EBITDA受挑战的原因及供应链相关因素 - 内部估计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主要是餐饮服务业务的禽流感成本内部转移所致;为解决供应链问题,更多依赖第三方制造商,有暂时成本;香肠业务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虽规模小但会放大市场波动 [45] 问题5: 展望2023财年第一部分,公司对扣除大宗商品后的定价情况,以及供应链摩擦成本改善情况 - 预计到2023年初,公司会根据已知通胀进行定价,未来变化不确定,但公司有能力应对原料输入通胀;供应链改善是渐进过程,有较大的利润率提升机会,但目前无法量化 [50] 问题6: 邮政消费者品牌业务在销量增长情况下,利润率不佳的原因 - 产品组合从品牌向自有品牌和价值产品转移,虽盈利但稀释了利润率;激励目标的可比性问题,去年第三季度未达成部分激励目标,今年达成了 [52] 问题7: 供应链挑战中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具体情况,未充分发挥产能造成的损失,以及解决方案的成本 - 资本支出不会大幅增加,但会调整支出结构,更注重资产可靠性和维护;劳动力方面,“大辞职”导致员工经验不足,需要更多培训和发展活动,长期来看需考虑生产力举措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