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OTT(Over - The - Top)流媒体行业、广告行业、智能电视行业 - 公司:Roku, Inc.;DataXu;迪士尼(Disney);Kroger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疫情对Roku业务的影响 - 核心观点:疫情对Roku长期发展有利,短期业务整体积极但广告业务有喜有忧 [4] - 论据: - 长期来看,世界电视流媒体化趋势因疫情加速,Roku作为领先流媒体平台将受益 [4] - 短期来看,用户增长方面,“掐线族”趋势加速,Roku播放器和Roku电视销售强劲,上季度活跃账户达4300万,增长约40%;流媒体播放时长在封锁初期大幅飙升,虽之后有所缓和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5] - 货币化方面,Q2的SVOD、TVOD收入分成表现出色,尤其是优质TVOD细分市场;广告业务整体广告支出同比下降,但Roku有部分抵消因素,广告业务仍强劲增长,上季度Roku货币化视频广告展示量增长约50% [6][7] Roku的竞争优势 - 核心观点:Roku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具有领先地位,有多种关键差异化因素 [9] - 论据: - 专注OTT领域,是该领域专家,这使其领先于知名竞争对手 [9] - 拥有专为电视打造的操作系统,可在低成本硬件上运行,相比使用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对手,构建Roku播放器和电视成本更低,这是重要的结构性优势 [10] - 具有中立定位,在与电视原始设备制造商、零售商和内容合作伙伴沟通时表现出色 [11] - 是免费广告支持电视领域的专家,在国际市场上该优势更明显 [12] 国际市场机会与挑战 - 核心观点:国际流媒体市场是长期机遇,但Roku拓展面临挑战 [14] - 论据: - 机会:流媒体向全球发展,不同市场有不同的货币化潜力,Roku采用三阶段商业模式,在已进入市场取得进展,如在加拿大,四分之一的电视可使用Roku频道 [14][15] - 挑战:历史上开发资源是瓶颈,拓展新市场需构建新的区域调谐器堆栈、建立原始设备制造商和零售关系、获取大量当地语言内容等 [16] DataXu收购及广告技术解决方案 - 核心观点:DataXu收购是重要进步,OneView平台带来协同效应和积极反馈 [18] - 论据: - Roku原本有领先的OTT广告堆栈,收购DataXu加速了自助规划和购买工具的开发,可利用全渠道DSP覆盖进行再营销 [18] - 整合到OneView平台后,结合了双方优势,目前反馈积极,还与其他创新举措如Kroger Shopper Data合作等共同提升价值 [19] 广告业务发展 - 核心观点:广告业务有增长机会,不同类型广告商处于不同阶段 [22] - 论据: - 对于精通数字广告的广告商,绩效营销部分虽基数小但增长快,Roku在增量OTT受众与线性电视受众对比方面有独特优势 [22] - 对于传统电视购买团队,Roku进行大量投资帮助其过渡,疫情可能打破传统思维和流程,使更多预算流向Roku [23][24] 广告货币化前景 - 核心观点:广告业务主要机会在于电视预算转移,未来广告商对平台能力的利用将更充分 [26] - 论据:电视广告预算约700亿美元,若全部转移将是主要机会;随着广告商对Roku作为原生数字平台的了解加深,其对平台能力的利用将更充分 [26] TVOD发展 - 核心观点:疫情对内容发行的传统模式产生冲击,TVOD发展积极,Roku能为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创造价值 [28] - 论据:迪士尼的《花木兰》等案例表明TVOD发展良好,Roku是展示TVOD内容的好平台,拥有最佳的受众开发工具包,可帮助找到合适受众 [29] 与内容平台的关系 - 核心观点:Roku作为中立平台希望所有内容上线,合作基于公平市场交易 [31] - 论据: - 多数内容服务能顺利上线或续约,少数未上线情况是因未满足认证要求或未达成公平经济协议 [31] - 以迪士尼+为例,双方合作良好,Roku助力其快速增长,说明公平合作能实现双赢 [32] 投资策略 - 核心观点:Roku在疫情下仍致力于战略投资领域,同时保持谨慎 [37] - 论据: - 战略投资领域包括广告业务、Roku电视项目、Roku频道和国际扩张 [37] - 疫情初期适度放缓招聘速度,采取短期成本节约措施,虽可能出现EBITDA亏损,但长期趋势积极,将继续为长期机会投资 [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平台毛利率方面,Q2有一些变化,平台内业务毛利率有高有低,广告业务毛利率超50%,随着广告业务占比增加,平台毛利率会有变化,且各季度情况复杂 [40][41] - 新推出的OneView平台早期反馈积极,广告商认可其规划和购买工具及再营销能力,结合其他创新举措受到好评 [43][44]
Roku, Inc. (ROKU) Management Presents at KeyBanc Future of Technology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