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70美元,较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52% [8] - 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下降4%至16亿美元,可比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9.4%;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净销售额增长11%,两年累计可比销售额增长2.2% [38][39] - 第一季度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7.2%,高于2019年第一季度的5.7% [40] - 第一季度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增长221%,占总销售额的12.5% [41] - 第一季度毛利润为5.86亿美元,毛利率为37.2%,较2020年第一季度增加114个基点 [42] - 第一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SG&A)增加300万美元至4.4亿美元,占销售额的27.9%,较去年同期下降141个基点 [43] - 第一季度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13亿美元,较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41% [45] - 第一季度利息费用为300万美元,有效税率为25% [46]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1.05亿美元,资本支出为900万美元,回购约300万美元股票 [46][47] - 截至第一季度末,循环信贷额度剩余2.5亿美元,未偿还信用证3900万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6亿美元,3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剩余2.97亿美元,净债务与EBITDA比率为0.01倍 [48] - 预计2021年净销售额与2020年持平或略有增长,可比门店销售额低至中个位数下降;资本支出净额在1.4亿 - 1.6亿美元;公司税率约为25%;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在3.05亿 - 3.25亿美元;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在1.87 - 2美元 [50][51][5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全店有机销售额增长21%至14亿美元,农产品有机销售额增长23% [11] - 第一季度属性驱动的产品推动了收入增长,如植物性产品、猪肉、烘焙食品等 [15][16] - 杂货业务第一季度新增400多个新品,今年还会有更多 [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未提及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1年公司聚焦通过有意义的营销、精选商品、高效供应链和新店拓展来赢得目标客户 [9] - 成为食品行业新兴供应商的首选合作方,建立产品创新管道 [12] - 开展 “Where Goodness Grows” 品牌活动,通过新门店和产品设计体现品牌变化 [19][20] - 推进数字营销成本计划,增加电子邮件订阅用户和网站流量 [21] - 开设新的配送中心,建立更高效的供应链,增加本地农产品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食品浪费 [24][25][27] - 2021年投资于库存管理、补货、计算机辅助订购、劳动力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系统 [28] - 计划2021年开设约20家新店,新门店采用更小的占地面积、更多的销售空间,建造成本降低20%,预计有更高的回报 [29][3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公司在当前环境中的表现感到满意,认为2020年是转折点,2021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7][8] -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有利于公司发展 [10] - 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垃圾转移率和捐赠食品等 [32][33] - 尽管疫情对销售有影响,但公司通过战略调整保持了盈利能力,对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 [40][5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发布了2020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展示了团队在各方面的工作成果 [31] - 2020年公司晋升了7200名员工,其中一半是多元化员工,72%的门店经理职位由内部候选人填补 [3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第一季度可比销售额增长2.2%,除维生素销售未达预期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营收? - 第一季度维生素销售因疫情期间人们戴口罩、流感减少而未达预期,对营收有一定影响 [58] - 餐厅的开业和关闭情况对肉类和酒类销售有影响 [59] - 消费者减少购物地点,公司未能从之前的增长中受益,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有望缓解 [60] 问题2: 如何看待未来几个月的食品通胀,新促销策略是否会影响成本转嫁? - 第一季度农产品价格有轻微通缩,预计未来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有优势,公司对农产品通胀不太担忧 [64] - 公司更关注肉类和部分杂货业务的通胀,会密切关注运输成本对供应商的压力 [65] - 公司认为自身产品具有差异化,有信心适当转嫁成本,但如果成本涨幅过大,会与供应商沟通 [66] 问题3: 有人认为公司无法实现可比销售额增长,毛利率提升不可持续,如何反驳? - 公司认为毛利率提升具有可持续性,主要得益于促销策略调整,之前的高 - 低促销和负盈利促销已不再采用 [69] - 公司销售差异化产品,能够根据弹性定价,同时在物流、运营等方面有可持续的改进措施,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 [70][72] - 公司战略调整旨在吸引目标客户,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策略开始产生积极效果,客户数量和客单价表现良好 [74][75][77] 问题4: 公司资产负债表良好,现金流充足,为何不加大股票回购力度? - 公司有股票回购授权,并打算充分利用,但第一季度授权较晚,且受10b5 - 1计划限制,回购规模未达预期 [79] 问题5: 近期客流量改善,能否提供4月的销售趋势和可比销售额数据? - 公司不提供具体数据,因为每周数据波动较大 [81] - 目标客户的购物篮更大且持续增加,目标客户留存率也在提高,表明创新和其他举措对目标客户有吸引力 [81] 问题6: 如何看待全年SG&A费用? - 公司预计全年SG&A费率大致持平,虽然各季度可能有波动,但奖金减少带来的收益会与英雄薪酬、医疗费用和销售去杠杆化等额外费用相互抵消 [83] 问题7: 电子商务渗透率是否会继续上升,如何提高履约效率和降低SG&A负担? - 公司认为电子商务渗透率可能已达到峰值,随着人们外出活动增加,预计渗透率将回落至8% - 10% [86][87] - 公司通过自有员工处理门店自提业务,提高了速度、效率和成本效益 [88] - 公司继续投资自有电商渠道Shop.Sprouts.com,目前该渠道销售额占总电商销售额的17%,有助于获取客户数据和提高盈利能力 [89] 问题8: 是否有必要增加促销活动以提高客流量? - 公司的营销和促销活动旨在直接与目标客户沟通,吸引目标客户的关键是建立忠诚度的策略,而非传统的产品和价格促销 [93][94] - 公司在第一季度进行了测试和学习,将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探索合适的营销方式,可能会增加营销投入而非促销投入 [95][96] 问题9: 如何平衡盈利能力提升和销售增长的优先级? - 公司的长期增长计划是通过开设新店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多接触公司独特产品的机会,重点是通过有效沟通吸引目标客户,而非牺牲利润率来提高销售额 [99][100][102] - 公司的业务模式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同时运营基础仍有提升空间,能够在维持利润率的同时吸引更多目标客户 [101][102] 问题10: 如何看待第一季度可比销售额放缓以及全年的销售趋势? - 公司预计第一、二季度可比销售额较低是行业普遍现象,随着业务逐渐正常化,预计第三、四季度两年累计可比销售额将有所改善 [104] - 公司的营销活动和测试学习成果将在第三、四季度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新的配送中心和持续的产品创新也将推动销售增长 [105][106][107] 问题11: 能否谈谈销售的区域趋势和产品组合变化? - 加利福尼亚州业务在12月和1月有波动,近期全国销售情况更加一致,消费者外出活动增加,购物篮保持稳定 [109][110] - 随着餐厅重新开业,肉类销售略有放缓,酒类销售增速也有所下降;4 - 5月,维生素等健康相关产品销售出现积极趋势 [111][112] 问题12: 3 - 4月客流量转正,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何,是指店内客流量还是总交易数? - 去年3 - 4月,客流量显著下降,但客单价大幅增长;全年客流量呈负增长,客单价在第三、四季度趋于稳定 [116][117] - 今年3月底至4月,客流量开始恢复,虽然两年累计仍未转正,但呈上升趋势,且客单价保持稳定,表明公司业务得到消费者认可 [118][119] 问题13: 有多少客户计划在疫情后回归,这在公司指导中如何体现,预计何时改善,客户流失到了哪里? - 客户流失主要是因为他们选择在一家商店完成所有购物,可能流向了Kroger、Albertsons等传统超市或Target等综合零售商 [121][122] - 公司未在计划中详细考虑流失客户的回归比例,但预计全年客户状况将持续改善,大部分表示会回归的客户将带来销售增长 [123][124] - 公司的营销活动和新门店将吸引新客户,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新门店的潜力将得到释放 [125][126] 问题14: 如何看待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 公司对目前强大的资产负债表感到满意,将利用现金进行新店建设、技术投资和股票回购等 [130] - 公司计划将新门店的创新元素引入现有门店,如创新中心,以提升业务表现 [132] 问题15: 过去公司促销策略未能提升可比销售额,原因是什么? - 过去公司为追求销售额采用了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促销策略,吸引了大量 “优惠券消费者”,但未能带来实际销售增长,反而导致目标客户购买低利润商品,使销售额下降 [135][136][137] - 公司曾试图采用传统杂货店的策略,忽视了自身作为特色杂货店的差异化定位,导致业务受损,目前正在进行调整 [139][140] 问题16: 预计何时可比销售额能反映公司的基本面,是否需要等待新店增长和成熟? - 公司更关注业务增长而非可比销售额,新门店的成熟将推动可比销售额增长 [142] - 公司预计未来几年销售额增长将超过10%,EBITDA增长将更高,业务规模将从65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以上,同时利润率将显著提升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