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及行业与公司 - 未提及特定公司,涉及宏观经济、金融、房地产、制造业、出口等多个行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海外市场影响 1. 美国 - 特朗普胜选影响经济与通胀:特朗普胜选后宽财政政策使美国经济韧性强于预期、衰退预期下降,减税、移民政策、加征关税等会带来通胀结构影响,使通胀粘性更强,可能导致再通胀风险[1][2]。 - 货币政策利率变化:两年期美债在9月底约3.4 - 3.5,近期接近4.25 - 4.29,回升近80个BP,反映未来利率终点可能高于预期,美联储降息终点可能在3.75 - 4甚至更高,未来可能只有两到三次降息[3]。 - 对美股影响:强美元和相对高利率会对美股形成支撑,美元资产表现强则美股表现不会差,进而带动美国经济[4]。 2. 日本 - 关税影响:特朗普可能对中国加征60%关税、对欧洲加征20%关税。关税落地时间可能在2025或2026年,60%关税可能是恐吓式的极限压制,实际可能谈到40% - 45%,也可能为了供应链替代中国而加征更高关税,但目前中国对美出口份额已下降,且可通过转口贸易、性价比优势等对冲关税影响,整体出口不会大幅下滑[5][6][7]。 - 科技领域制裁:特朗普可能支持本国人工智能发展并对中国相关领域进行产业链深层次打击,联合盟友限制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这将倒逼中国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进程[8]。 3. 欧洲 - 经济前景与欧元:欧洲明年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特朗普上任可能加征20%关税、欧洲财政刺激率下降、全球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因素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欧元可能走弱,进而支撑强美元预期[10]。 (二)国内政策与经济 1. 政策转向 - 政策转向的表现:从926政局会和10月28号政局会议措辞体现政策转向鼓励积极有为,央行等运用创新型政策工具并进行远期预期引导,926政局会开始直面价格较低背后的负财务效应等问题,如房地产止跌回稳[11][12]。 - 强预期弱现实下的关注点:强预期弱现实背景下,从自上而下关注广义财政发力(M1受企业盈利、化债、融资影响,目前工业企业盈利低,化债带动十月份M1较九月修复1.3个百分点,但四季度宽财政宽信用未看到;自下而上关注价格信号如PPI,9 - 10月PPI虽在积极位置但微观层面需求未大幅改善),未来12月中旬中央经济会、明年3月两会、明年4月政局会议可能出台新政策[13][14][15]。 2. 房地产领域 - 现状与期望:10月17号提出35大中心城市100万套安置规模,目前社会面库存多,期望后续能扩围加码到更多城市、更多套数,同时对三四线城市产生利好以修正库存、促进房价回稳[15][16]。 3. 财政领域 - 广义财政发力:广义财政发力相关资金增量积极,赤字率明年预计3.5%(不宜过高因海外评级展望负面),专项债规模可能在5万以上(从经济建设、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卖地收入不足、支持化债等用途分析),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相关领域支持明年至少1万亿,还有可能5000亿以上规模支持其他消费领域,这些增量资金加上地方政府积极性提升带动信用债融资和政策性银行扩表,促进金融数据改善,预计明年社融37万亿、信贷24万亿左右[18][19][20][21][22]。 4. 经济基本面表现 - GDP与消费:考虑政局会议延续性,明年GDP增长目标可能在5%左右,全年约4.9%。消费方面,社零中枢可能高于预期,因为房价下跌带来的负财务效应下降(房价下跌最快阶段已过且后续政策有望使房价企稳),资本市场在926会议后有正财富效应,二者对冲后对消费压制下降[23][24]。 - 固定投资 - 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将持续较好,预计明年维持在9%左右,原因是规模影响概念下的设备革新和先进产能投放(如光伏行业通过配额制鼓励创新)、内外贸标准统一和统一大市场建设利好大型企业促使其资本开支意愿强[25][26][27][28]。 - 地产投资:今年地产投资增速约 - 10%,明年仍接近 - 10%,但拖累在下降(房地产投资占固定产业投资比重不到17%,制造业投资占比近45%),房价企稳和房地产风险下降是关键[29]。 - 基建投资:广义财政扩张带动基建到位资金增速15 - 20%,但狭义基建投资增速仅6%,因为传统狭义基建多为非经济性因素强、资本金占比高成效低的项目,而新能源基建和新基建是重点支持领域[30]。 - 出口领域:美国加征关税虽有影响但不宜过度悲观,中国对美出口份额下降且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份额高可对冲,企业也会积极拓展非美国家出口[31]。 - 就业与通胀 - 就业:就业总体稳定,青年人失业率需时间解决[31][32]。 - 通胀:CPI存在分歧,主要是对猪价判断不同,随着房价企稳价格体系会企稳,明年CPI可能在1%以上;PPI预期温和修复但转正较难,因为影响PPI的铜价、油价等从需求侧大幅涨价较难,更多靠供给侧逻辑[32][33][34]。 (三)资产配置 - 中国特色的哑铃型策略:红利方面,因风险偏好提升虽有回撤但明年初会重新被积极配置;科技成长方面,海外倒逼国内自主可控加速发展;短期看好核心资产和顺周期(受增量政策预期或微观基本面改善影响),中期更推荐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强者恒强龙头股逻辑),出口出海型公司受关税政策影响可能超跌但国内竞争力强业绩确定性高;债券方面,明年利率可能在1.8 - 2.25区间震荡下行(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破二概率有限,二季度中下旬往后受短端政策利率下降等因素影响可能震荡下行);大宗商品方面,看好黄金中长期上涨趋势,铜受国内增长政策、美国经济韧性、供给偏紧和产业需求等因素影响中枢价格往上走[35][36][37][38] 三、其他重要内容 - 提及926政局会和10月28号政局会议对政策的定调作用,但未详细阐述会议其他内容[11][12] - 提到M1由企业盈利、化债、融资三方面力量构成,分析了目前各方面的情况[13] - 在分析制造业投资持续好的原因时,详细阐述了如光伏行业的配额制等具体例子[26] - 在分析财政领域时,详细列举了专项债的几类用途,如经济建设、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卖地收入不足、支持化债等[19]
2025年策略展望-见龙在田
-·2024-11-14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