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宏观经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基建投资、人民币汇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市场表现与情绪 - 近期股票市场下跌,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基金经理普遍悲观,市场成交量萎缩至 1 万亿元以下,反映出市场情绪低迷[2][3] - 当前经济政策处于观察期,经济数据自 12 月份以来回落,PMI、CPI、PPI 等指标偏弱,经济复苏动能不足[3][4] - 特朗普就职和美国经济数据强劲导致美元走强,美债收益率上升,加剧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并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3][5] 2. 政策与财政 - 尽管表面上政策处于空窗期,但政府财政政策仍保持积极态势,预计 2025 年财政赤字率至少为 4%,专项债发行规模增加 5,000 亿元,财政扩张规模可能达 10.3 万亿元[3][7] - 市场对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表述反应积极,但政策落地和细节仍需观察,未来需关注全国两会期间的政策动向[3][8] - 目前确实处于相对的政策空窗期,这种情况通常会持续到 3 月份全国两会期间[9] 3. 人民币汇率 - 人民币汇率近期波动较大,受美元走强影响,但兑一篮子货币总体升值,央行短期内维稳汇率诉求增强[3][10] - 如果未来美国大幅加关税,人民币可能继续贬值,参考 2018 年贸易摩擦升级时人民币走势[11] 4. 利率与经济前景 - 中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反映出市场对 2025 年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基建投资增长依赖于信贷和地方政府发债的进展[3][12] - 2025 年中国经济整体表现较为复杂,房地产、消费和基建等各项指标全面大幅转正仍有难度[13] 5. 房地产市场 - 2025 年房地产市场需要稳住局面,新房销售下滑明显,而二手房相对较强,但新房销售更具参考意义[14] 6. 政策力度与经济影响 - 从去年 12 月 9 日到现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政策总体力度并未出现滑坡,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力度大概率仍将较大[15] - 如果未来一两个月美国大幅增加关税,中国将加码扩张性政策;如果没有增加关税,则在今年二三季度左右,中国也将持续加码以应对经济压力[15] 7. 投资建议 - 当前市场表现反映了极致情绪反应,从长期来看,大跌时可以考虑大买股票[16] - 如果 2 月中下旬之后基建相关设备快速增长,债券可能面临一定调整压力,而周期相关股票逻辑则会得到强化[16] 8. 政策转向逻辑 - 过去三个月,中国政府明确了当前经济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并通过各种会议释放积极信号[17] - 尽管愿意提供资金支持,但实际手段上仍有所保留,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全面实施量化宽松(QE)[17] 其他重要内容 - 美国近期数据总体偏强,包括通胀和就业动力强劲,导致美元走强,目前约为 109 点,自特朗普当选以来上涨约 8%[5] - 中国暂停国债买卖并上调宏观审慎系数,以维稳汇率[10] - 2025 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预计不会太差,基建方面,由于审批放宽、资金安排以及地方政府积极性提高等因素,水泥、沥青和挖掘机等基建相关指标可能会比预期更强[13]
宏观-最新政策-市场看法
2025-01-15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