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资本市场、科技、债券、大宗商品、房地产、中美贸易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资本市场 - 春节前后资本市场变化集中在关税、科技、高频消费、债券和大宗商品市场等方面,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重构,已反映在资本市场,影响美中相关资产[2][4] - AI技术驱动的科技革命类似过去的个人电脑和互联网革命,美国处于信用小周期叠加科技增长长周期,美国资产大拐点需更大经济周期决定[2][5] - 债券市场 - 近期债券市场变化源于央行流动性调控,春节前后流动性先紧后松,带动十年国债利率回落至1.6%左右,30年国债触及历史低点,消除政策收紧预期[2][6] - 科技板块积极表现不太可能带来债券市场方向性变化,中国债券大方向与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逻辑有关,若2025年地产相关信贷无强劲反弹,仍看好债券市场,十年国债利率可能更低[21] - 大宗商品市场 - 近期大宗商品表现较好,以黄金为代表的商品价格上涨,中国国内黑色系产品预期升温,但定价需关注基本面和宏观环境变化[2][7] - 特朗普上台后大宗商品价格受地缘政治、美元指数、加征关税提前出口、国内政策预期等多因素影响出现波动[22] - 国内黑色系大宗商品近期涨价是节奏性交易,受特朗普执政、提前出口、国内政策预期等因素驱动[23] - 对黄金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2025年黄金有确定性投资机会,价格可能处高平台期,2026年可能进入震荡波动期,黄金定价受实际利率和地缘政治博弈影响[25] - 中美贸易和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策中的关税问题影响大,美国通过内外政策推动科技与高端制造业发展,内政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外交通过差别性关税等手段引导全球制造业重塑[10][12] - 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目的是引导非美国家参与全球化,对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领域提高关税,对低端制造业象征性增加关税,鼓励转移至新兴国家[13] - 未来四年美国可能继续针对中国实施更高差别化关税,中国转口贸易安排可能面临新加征措施,中美围绕关键技术与产业链布局博弈将更激烈[14][17][18] - 过去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有负面影响,但疫情后全球需求增长、能源政策和地缘政治博弈、拜登政策缓冲及中国绕开关税壁垒手段使中国出口表现良好[19] - 房地产市场 - 近期房地产市场数据回暖是脉冲,非长期趋势,按揭利率与租金回报率比价不合理,中国核心通胀偏低、收入预期偏低,房价及房地产信贷负债利率较高[2][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机构负债成本下行慢于资产收益率下行,买债面临负carry,这是中国从高利率时代向低利率时代转变中金融体系结构调整问题,需通过降利率、财政刺激、供给侧改革应对[26][27] - 若美股AI崩盘被证伪,长端美债可能大幅下行,美债利率与通胀走势及货币政策方向不一致,价差由实际增长和通胀预期决定[28] - 预计CPI和PPI仍将低波动,节奏性波动可能与春节错位有关,PPI中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能与11月以来大宗市场交易变化有关[29]
ZXJT宏观-周周芝道-全球变局已启动
2025-02-10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