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建筑建材行业,细分包括建筑(基建、地产、制造业投资相关建筑)、建材(水泥、玻纤、消费建材、玻璃等) - 公司: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四川路桥、上海建工、安徽建工、中国化学、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铁工业、中材国际、易普力、雪峰科技、鸿合科技、亚夏实业、紫金、中旅、西部矿业、鸿路钢构、弘裕、中国核建、三棵树、坚朗五金、华新水泥、海螺水泥、麒麟集团、信义玻璃、东方雨虹、联塑、北新建材、立邦、嘉宝利、儒鸿、美心、福耀玻璃、旗滨集团、丽清、时代新材、内蒙天浩、邢台金牛、泰波、国际复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环境和政策背景 - 2025年初建筑建材行业处于微妙时段,春节早致春季开工和复工数据不准,2月项目施工复工率大概率同比农历不理想,“开门红”或推迟到3月中下旬判断需求恢复情况,因天气冷、资金未到位、工人未返岗[2] - 2 - 3月数据空窗期,投资者应关注政策动向,建议2月中下旬前布局低估值且政策敏感板块,如建筑央企、水泥、消费建材和玻璃等[4] 建筑行业投资主线及各领域预测 - 地产:预计2025年地产投资增速为 - 10.9%,新开工面积降幅近20%,竣工降幅加速至13%,但对中国建筑等多元化房建企业影响有限,因其收入来源多元化[3][5] - 基建:2024年基建投资9.2%但实物工作量低,因地方项目缺资金、央国企考核重回款安全;预计2025年增速提升至10%左右,专项债和特别国债扩容推动基建设施工作量转正[3][5] - 制造业:2024年制造业固定投资完成额与基建均为9.2%,但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同比增速2022年见顶后下滑,2024年转负;预计2025年增速维持在8 - 9%,由设备更新驱动,传统建筑和制造业项目投资或收缩[3][8]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趋势 - 建筑央企:稳内需和化债政策及央企市值管理使其受益,债务置换动作持续至2027年,推动企业修复债务问题[3][6] - 国际工程:历史上一带一路峰会周期性推动股价上涨,2025年市场有峰会预期,国际工程企业如中国化学、中国交建等海外新签合同额占比高,估值较低有望获阶段性关注[3][10] - 西部大开发:四川、新疆、西藏有发展潜力,四川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厂房建设需求大,看好四川路桥;新疆煤炭产能增量显著,民爆及煤化工行业潜力大,关注易普力等;西藏关注亚夏实业及四大铜矿民爆需求[3][11][12] - 专业工程企业:钢结构、民爆、核电等企业具阿尔法属性,如鸿路钢构有技术优势,民爆在特定区域有潜力,核电随能源结构调整有长期发展空间[3][13] 各细分行业情况 - 钢结构:市场近1亿吨,具顺周期特性,2025年需求不乐观,除非宏观经济刺激政策超预期弥补工业厂房需求下滑;弘裕公司焊接机器人替代率达100%,单吨钢构可节省超100元,公司倾向增产不增人节约成本[14][15] - 核电:自“十四五”以来政策积极,2022 - 2023年核准机组均超10台,预计2024年保持,在建装机规划约30台,2025 - 2026年是中国核建装机收入转化为结转收入高峰期[16] - 消费建材:大行业小公司,2019 - 2021年靠应收账款和资本开支扩份额,2021 - 2024年受房地产下行影响;二手房交易量比重提升带动C端需求,但新房减少和精装房下降使企业经营压力大,行业格局趋于清晰,龙头企业未来仍占主要份额,C端有望通过渠道下沉等增长,家居建材消费补贴政策或带来超预期需求[18][19] - 水泥:2024年需求降10%,2025年预计降5% - 8%,较2024年改善;全国熟料产能约18亿吨,对应水泥产能约30亿吨,产能利用率60%左右,实际产能22亿吨,政策限制产能有助于供给侧变化和提高行业集中度;2025年价格达400元/吨,盈利确定性高;长期有30%下跌空间,需收购清理供给和海外扩展[24][26][27] - 玻纤:近期无碱玻纤纱主流价格3500 - 3600元/吨,电子级玻纤含税价4 - 4.1元;2025年初库存超预期,1月累库低于预期,淡季需求稳健;预计2025年供需相对平衡,上半年难大面积提价;龙头企业在风电、热塑纱及电子布领域有提价机会,中国巨石具长期配置价值,中泰科技和长海股份具阶段性潜力[28][30][33] - 浮法玻璃:2025年供需双弱,下游需求平淡,春节累库快,厂库同比增加;预计表观需求降幅中高个位数,关注供给变化;建议关注旗滨集团和信义玻璃,其业务多元化[34][36] - 光伏玻璃:2024年下半年低迷,2025年组件开工率上升、供给冷修收缩,有提价预期;丽清和信义玻璃业绩具弹性[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装修需求方面,每年约2000万套装修,1000万套新房装修,其余为二手房及存量房装修,经济回暖局部装修需求将释放,经销商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增长;“马上住”单店模型年接单100多单,客单价100万元左右,靠增加服务提升客单价盈利[20][21] - 中国建筑面积近900亿平方米,每年翻新需求约30亿平方米,新房交易面积降至10亿平方米以下,存量翻新需求将替代新房需求,能创造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将获优势[22]
ZJ公司-当前时点-我们怎么看建筑建材板块
2025-02-10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