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 - 公司:比亚迪、理想、华为、蔚来、特斯拉、领跑、长安、Momenta、速能巨创、英伟达、地平线、卓域科技、新世界微电、中科后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比亚迪自动驾驶发布情况 - 核心观点:比亚迪近期发布智能化新方案新配置,此次高阶智驾发布有望提升自身智驾销量和消费市场认可度,拉升远期渗透率天花板 [1] - 论据:实现高快领航、代客泊车、记忆领航等功能,推广范围广,涵盖王朝和海洋几乎全部车型,十万以上车型全部配套,十万以下车型部分中高配选配,且加配不加价 [2][3] 此时发布更广泛智驾的重要性 - 核心观点:DeepSeek出圈使自动驾驶算法多样性有望百花齐放,此时将受益范围从30万扩大到10万级别车型是重要响应 [4] - 论据:此前自动驾驶功能受众集中在30万以上车主,DeepSeek有广泛高级且成本优势的模型,获大众广泛认知,后发企业有更新机会 [4] - 核心观点:10万级车型自动驾驶有巨大潜力 [5] - 论据:截止去年10月,有预控制器车型高快NVA渗透率为13.3%,支持高快NOA的智驾芯片渗透率约13%,15万以上渗透率不到1%,10万以下是0.2%左右,但10万和15万是最大细分市场 [5][6] - 核心观点:提升15万以下新能源车智能化功能对提高渗透率很重要 [8] - 论据:25 - 30万价位段车企通过优秀智能化功能实现对传统燃油车替代,15万及以下新能源车渗透率虽有提升但仍较低,成本和智能化功能不足是阻碍因素 [7][8] - 核心观点:比亚迪推出更广泛智驾系统有必要性 [13] - 论据:去年下半年比亚迪市占率承压,头部车企智驾数据积累可观,比亚迪过去不在智驾金字塔塔尖,且面临领跑、长安等同级对手压力 [9][10][11] 比亚迪能推出广泛智驾系统的原因 - 核心观点:比亚迪此前对智能化系统深入布局和研发 [13] - 论据:2023年研发投入接近400亿,同比翻番,研发费用率达6.6%且同比提升,战略分为标准化自驾平台和整车智能创新平台 [13][14] - 核心观点:比亚迪掌握广泛智驾方案,可快速广泛迭代 [17] - 论据:标准化自驾平台“天神之眼”基于纯视觉系统,可给多种车型配套,实现高快领航和智能泊车功能;整车智能创新平台在仰望和腾势,针对高阶和高端车系深度定制 [15][16][17] - 核心观点:比亚迪进行了多方面合作 [18] - 论据:软件方面与Momenta、华为合作,硬件方面与速能巨创、英伟达、地平线合作,还对外参股投资卓域科技、新世界微电、中科后芯等 [18][20] 智能化对比亚迪的影响 - 核心观点:智能化不会拖累比亚迪盈利能力,长期看能提升盈利能力 [21] - 论据:传感器新增成本不高,控制器芯片需求不多,执行器无新增成本,考虑规模效应和议价能力,增量成本一两千左右,且研发费用大幅前置并被大量车型摊薄 [22][23][24] - 核心观点:智能化能释放比亚迪销量优势,提升其在更高档次智驾上的能力 [24] - 论据:本次发布后全系上智驾系统,可收集高快和城市智驾数据,扭转数据积累劣势,提升长期智驾能力 [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风险提示:新车型的品牌销量不及预期、智驾价值渗透率不及预期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26]
海通刘一鸣:从deepseek到比亚迪,自动驾驶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