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2.372亿美元,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4.2%,超出指引 [8] - 第四季度毛利率达30.5%,高于上季度的30%和去年同期的30.3% [8] - 第四季度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利润为0.14美元,远超0.09 - 0.11美元的指引范围 [9] - 2024年全年营收9.068亿美元,较2023年略有下降4.1% [17] - 2024年全年毛利率为27.9%,高于2023年的23.5% [20] - 2024年全年运营费用2.08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5.6% [21] - 2024年全年运营收入682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7.5%,高于2023年的4320万美元和4.6% [21] - 2024年全年净利润798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ADS为0.46美元,显著高于2023年的5060万美元和0.29美元 [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其他金融资产2.24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064亿美元和上季度的2.065亿美元 [22] - 第四季度实现强劲的正运营现金流3540万美元,而第三季度为现金流出310万美元 [22] - 2024年末库存为1.587亿美元,低于上季度的1.925亿美元和去年末的2.173亿美元 [23] - 2024年12月底应收账款为2.368亿美元,与上季度的2.246亿美元和去年的2.358亿美元相比变化不大 [24] - 第四季度资本支出为32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510万美元 [24] - 2024年总资本支出为1310万美元,低于2023年的2340万美元 [25]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环比下降8.5% - 12.5%,同比表现从持平到增长4.6% [27] - 预计第一季度毛利率约为30.5%,去年同期为29.3% [27] - 预计第一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每股完全摊薄ADS 0.09 - 0.11美元,同比增长26% - 54% [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大尺寸显示驱动业务 - 第四季度大尺寸显示驱动收入为2500万美元,环比下降18.6%,主要因客户去库存和中国同行的价格竞争 [9] - 大尺寸面板驱动IC销售额占本季度总收入的10.5%,上季度为13.8%,去年同期为14.8% [10] - 预计第一季度大尺寸显示驱动IC销售额将实现个位数环比增长,受中国政府家电补贴和家电行业需求复苏的推动 [44] 中小尺寸显示驱动业务 - 第四季度中小尺寸显示驱动业务收入为1.668亿美元,环比增长7.4%,得益于汽车和 tablet 市场的强劲销售 [10] - 第四季度汽车驱动销售(包括传统DDIC和TDDI)实现两位数增长,TDDI销售首次超过DDIC销售 [10][11] - 汽车业务(包括驱动、Tcon和OLED IC销售)约占第四季度总收入的50% [11] - 第四季度 tablet IC 销售略高于上季度,智能手机 IC 销售略有下降 [12] - 中小尺寸驱动IC业务占本季度总销售额的69.9%,上季度为71.6%,去年同期为71.6% [12] - 2024年全年汽车驱动IC销售(包括TDDI和传统DDIC)同比增长近20%,远超全球汽车市场增长 [49] - 预计第一季度汽车业务收入将环比下降低两位数,但同比仍将增长中两位数 [49] - 汽车TDDI领域,累计出货量远超竞争对手,市场领导地位超50%,有近5个设计项目,仅20%已量产 [50] - 传统汽车DDIC 2024年销售下降,但出货量仍有适度增加,全球市场份额约40% [51][52] - 预计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和 tablet IC 销售将环比下降 [55] - 预计第一季度中小尺寸显示驱动IC业务将环比下降低两位数 [58] 非驱动业务 - 第四季度非驱动销售达到4540万美元,较上季度增长24.9%,主要受一次性Tcon产品出货和汽车Tcon销售增长的推动 [13] - 非驱动产品占总收入的19.2%,上季度为16.3%,去年同期为13.6% [14] - 预计第一季度非驱动IC业务收入将环比下降高两位数 [58] - 预计第一季度Tcon销售将环比下降中两位数,主要因一次性ASIC Tcon出货不再发生和汽车Tcon出货量的适度下降 [5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半导体市场未出现因关税因素导致客户提前下单的情况,而部分消费电子领域同行有此现象 [29] - 笔记本市场对采用OLED显示屏和触摸功能的高端笔记本需求增加,部分受AI PC兴起的推动 [4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加强在汽车显示市场的领导地位,推进汽车OLED领域的发展,预计汽车OLED IC将成为未来关键增长驱动力 [32][33] - 积极拓展显示IC以外的技术发展,在WiseEye AI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预计2025年及以后该业务将实现强劲增长 [33] - 公司的Wafer Level Optics(WLO)技术用于Co - Packaged Optics(CPO)受到资本市场关注,与FOCI合作开发的CPO技术有望加速在云应用中的采用,并推动在AI应用中的更广泛应用 [34][38] - 在CES 2025上展示了包括汽车显示技术、WiseEye AI和AR/VR先进光学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凸显了公司在多个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39] - 在大尺寸显示驱动IC业务中,公司提供全面的IC产品,包括DDIC、Tcon、触摸控制器和TDDI,以满足市场对高端笔记本和AI PC的需求 [46] - 在汽车显示IC创新方面,公司推出了TED(Tcon Embedded Driver IC)解决方案、具有先进用户感知触摸控制的汽车TDDI和独特的非嵌入式显示解决方案,以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 [53] - 在OLED业务中,公司与韩国、中国和日本的领先面板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推动OLED在汽车、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应用,并预计在智能手机OLED市场实现量产 [55][57] - 在Tcon业务中,公司在局部调光Tcon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有超过200个设计赢单项目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投入生产 [59] - 在WiseEye AI领域,公司的超低功耗AI传感解决方案在多个行业取得市场成功,并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AIoT应用模块 [63][6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各季度销售收入持续超指引,但也面临市场能见度有限和客户需求保守的挑战,不过公司能够处理大部分紧急订单,显示了其灵活性和市场响应能力 [30] - 对汽车业务的乐观态度不变,汽车IC销售在2024年同比增长近20%,远超整体汽车市场增长,预计汽车TDDI和Tcon技术将保持增长势头 [18][31] - 尽管CPO技术仍处于工程验证和试生产阶段,但随着客户试生产数量的显著增加,预计该技术将加速进入大规模生产,公司对WLO业务的前景更加乐观 [36][76] 其他重要信息 - 会议中的部分陈述为前瞻性陈述,涉及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实际结果可能与陈述有重大差异,风险因素列表可在公司2023年12月31日结束年度的SEC文件Form 20 - F中找到 [4] - 会议中的财务信息未经审计,按照IFRS会计标准编制,可能与经审计的同期合并财务信息有重大差异,公司无义务公开更新或修改前瞻性陈述 [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CPO技术首先会被应用于扩展型还是增强型服务器系统,何时能看到更大规模的量产,以及竞争格局如何 - 2025年是工程验证年,仅有样品出货,收入贡献有限,预计第四季度收入为数百万美元,与总收入相比仍较小 [85] - 大规模生产可能在2026年开始,但具体时间不确定,目前难以给出该年的收入指示 [86][87] - 基于保守假设,CPO业务在早期大规模生产阶段的年化收入可能达到数亿美元 [90][91] - CPO技术具有提高传输带宽、降低功耗和成本等优势,有望快速推广,但最终取决于终端客户的决策 [92] 问题2:2026年CPO主要用于交换机还是直接用于GPU之间的连接 - 据公司所知,CPO技术早期将主要应用于交换机,但公司作为上游供应商,无法确切了解客户的具体应用方式 [96] - 除云应用外,CPO技术在汽车和机器人领域也有很大潜力,但目前评估仅考虑云应用 [97][98] 问题3:汽车驱动IC业务第一季度环比下降的原因,以及第一季度毛利率与第四季度相似但汽车销售贡献较低的原因 - 第一季度销售环比下降主要是受农历新年假期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与往年相比并非糟糕的开局 [102] - 未观察到汽车领域客户因关税因素提前下单的情况,订单水平正常,且汽车显示IC生态系统的库存水平健康 [103][105] - 毛利率保持稳定是产品组合的结果,DDIC表现强劲,TDDI略有下降,这只是单季度现象,无异常情况 [105][106] 问题4:汽车业务在中国和非中国汽车市场的收入占比情况 - 公司在主要汽车市场(包括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的市场份额分布较为均衡,尽管中国客户在将新技术投入大规模生产方面更为积极 [108][109] 问题5:前三大汽车客户及其各自的收入贡献百分比 - 公司的直接客户主要是面板制造商,前三大汽车客户是产能最大的LCD制造商,但未透露具体名称 [111] 问题6:剩余70%尚未进入量产的汽车设计赢单项目是否预计在2025年量产 - 从设计赢单到大规模生产的时间因技术成熟度和客户类型而异,可能在9个月到2.5年甚至更长时间,2025年只会有部分项目量产 [115][116] 问题7:公司是否与一个或多个CPO客户合作以应用其解决方案 - FOCI是公司明确的客户/合作伙伴,目前公司将优先满足FOCI的需求,双方合作面临的竞争较小,当前重点是解决客户问题并实现大规模生产 [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