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驾各环节弹性与核心标的梳理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2025-02-16 21:3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车载芯片、线控底盘等零部件行业 - 公司:比亚迪、华为、小鹏汽车、小米、赛力斯、特斯拉、地平线、利尔、宝龙科技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自动驾驶渗透率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 历史借鉴:2020 - 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从6%提升到36%,2020年6月 - 年底德国新能源车动力半年内从5 - 6%提升到20%左右,为全球市场预演[2] - 现状与趋势:2024年国内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约9%,从10%到30%是提升斜率最陡阶段,是估值和业绩双击阶段[3] - 自动驾驶发展的推动因素 - 硬件端降本:执行端如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空权等过去两三年降本速度快,为铺开做铺垫[5] - 软件算法迭代:软件算法端随AI迭代,采用规则 + 端到端混合模型,规则保证下限和安全性,端到端提升上限,感知融合(多模态)让算法迭代更快更智能[6][7] - 自动驾驶市场变化 - 价格带下沉:最初30万以上车型先进行高阶自动驾驶渗透,2024年下半年开始下沉到15 - 20万价格带,不同价格带对应不同销量规模,价格下沉使可对标销量基数增大,推动自动驾驶发展[4][23] - 消费者需求转变:自动驾驶从可用到好用,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无自动驾驶的汽车难有好销量[8] - 车厂核心差别与打法 - 核心差别:车厂都在进行硬件降本和软件迭代,核心差别在于研发积累、基建和整体车辆规模[10] - 打法变化:优秀车厂打法一是打造1 - 2款产品经营和爆发的车型,二是注重流量[14] - 投资机会 - 主机厂:15万以下相对受益的是徐迪汽车,15 - 20万相对受益的是小鹏汽车,小米、苏西对应20多万价格带;目前主机厂估值体系未充分体现自动驾驶估值潜力,后续可能出现业绩和估值双重扩张趋势[13][15] - 零部件:激光雷达配套价格上升,具备安全冗余能力,产业趋势值得关注;车载芯片环节受关注,10 - 20万自动驾驶车型未来两三年复合增速基本每年翻倍,叠加国产替代逻辑;线控底盘相关公司如利尔、宝龙科技值得关注[16][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斯拉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都有布局,其底层FSD在车和机械上有通用性,供应链环境可从人形机械和自动驾驶领域挖掘,汽车供应链具备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生产能力,对迁移到其他领域很重要[17][18][19] - 分析师2020年入行新能源产业,经历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过程,股价表现最好阶段是渗透率提升斜率最陡阶段,类比当下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阶段[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