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航空制造业、军工行业 - 公司:长江军工企业、波音、罗尔斯 - 罗伊斯(罗罗)、洛克希德·马丁、普惠、中航重机、航宇科技、航亚科技、泰科新材、航材股份、豪迈公司、派克新材、中航西飞、沈飞、成飞、西飞、洪都航空、中直股份、航发动力、宝钛股份、西部超导、西部材料、光威复材、中简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长江军工企业成长性 - 核心观点:长江军工企业未来成长潜力高 - 论据:国内军工企业未全面拓展全球市场且民用业务未完全启动,实现军民协同和全球扩张后成长空间大;外贸转包使国内供应商全球供应链份额提升,2024 年外贸业务增长显著;中游环节先外贸后国内,上、下游先国内后国外发展路径清晰 [2][3] 国内航空制造业全球地位及优势 - 核心观点:国内航空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地位逐步提升,有进入海外配套环节的优势 - 论据:中国航空市场增长快、规模大,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2024 年以来外贸业务增长反映海外产业景气及供应链转移;中游环节先外贸后国内显示国际竞争力 [4] 国际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发展路径 - 核心观点:通过拓展产品线、收并购和国际合作可实现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 - 论据:波音从军品扩展至民用,通过收并购实现多元化和全球布局;罗罗从汽车发动机进入军用航发再拓展至民用航发,与中国合作建厂及技术转移 [5] 中国与国际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及影响 - 核心观点:合作促进技术交流和本土生产能力发展,强化中国市场和生产基地地位 - 论据:罗罗与中国开展广泛合作,赛峰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波音民用业务对中国市场依赖增强 [6] 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业务差异 - 核心观点:波音民用业务收入占比高,洛克希德·马丁专注军工业务靠海外出口增长,开拓国际市场对企业长期增长重要 - 论据:波音民用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2012 - 2018 年洛克希德·马丁海外业务显著增长 [7][8] 普惠和罗尔斯·罗伊斯收入结构 - 核心观点:收入主要来自商用航空发动机,实现军民协同和全球扩张 - 论据:商用业务占比均超 70%,罗罗近半收入来自民用领域 [9] 中国军事装备出口特点 - 核心观点:与美俄有差距但先进装备差距缩小,客户集中度高 - 论据:俄乌冲突后美出口增长、俄下滑,中国出口比例小;歼 - 20 等装备表现优异;主要出口巴基斯坦及东南亚国家 [10] 中国民用航空领域发展 - 核心观点:目前出口几乎为零,未来 10 - 20 年有望自主可控并拓展国际市场 - 论据:上飞飞机 2023 年商业运营处于起步阶段;未来 20 年中国交付规模约 1.4 - 1.5 万亿美元,海外市场约 50 万亿人民币 [11] 海外供应链对波音影响 - 核心观点:跨国供应链体系降低成本,推动全球供应链发展 - 论据:从 727 到 787 海外制造工作量从 2%增至 90% [12] 全球航空主机厂寻找供应商原因 - 核心观点:降低配套成本,实现互利共赢 - 论据:主机厂寻找有降本潜力供应商培育改进工艺,小型企业与巨头合作可快速成长 [13] 中国企业在国际航空配套体系表现 - 核心观点:地位逐渐提升,转包贸易补偿机制推动市场扩大和技术提升 - 论据:2016 - 2021 年中国供应商在空客供应链占比从 1.7%增至 2.4%;转包贸易补偿机制要求中国承担不低于 20%零部件生产 [15] 国内外相关公司业务表现 - 核心观点:中国企业有技术实力和成本管控能力,具国际竞争优势 - 论据:中航重机等公司利润率高于豪迈公司,2018 - 2019 年航亚科技和派克新材利润率超豪迈 [16] 中国市场规模增长逻辑 - 核心观点: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 论据:2019 - 2032 年中国客流量复合增速 5.6%高于美国;中国人均乘机次数将大幅提升;总量将超越美国 [17] 未来全球航空市场需求趋势 - 核心观点:未来 20 年需求来自规模扩张和更新换代,利于公司投资价值 - 论据:发展中国家需求增加,飞机需更新换代;2023 年空客和波音新增订单多交付少,手持订单可支撑十年交付 [18] 航空发动机领域发展现状 - 核心观点:领域高度集中,龙头公司保障行业发展 - 论据:主要由 GE Aviation、罗尔斯·罗伊斯和普惠三家提供商业飞机发动机配套 [19] 国内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现状 - 核心观点:以 LEAP 系列为主,需求旺盛 - 论据:LEAP 系列配套窄体飞机,占窄体科技配套动力来源 75%左右;2023 年新增订单 2000 - 2500 台,交付 1500 多台 [20] 国内航空制造企业外贸业务发展 - 核心观点:外贸业务增长显著,有成本优势 - 论据:2020 - 2023 年航宇科技和航亚科技钛合金部件外贸业务增长;航亚科技外贸毛利率维持 40%左右 [21] 国内主要航空主机厂发展路径及前景 - 核心观点:目前以国内军品为主,未来外贸转包或军转民有成长空间 - 论据:中航西飞和航发动力外贸业务较大,中航西飞超 16 亿元,航发动力接近 20 亿元 [22] 中游配套环节公司国际供应链地位 - 核心观点:受益于供应链转移,外贸业务增长迅速 - 论据:中航重机等公司客户包括国际巨头;21 - 23 年中航重机复合增速近 40%,派克新材增速超 200% [23] 上游材料类公司发展情况及前景 - 核心观点:有成长空间,有望提升全球竞争力 - 论据:能源材料类配套受俄乌冲突影响后抢占份额;复合材料领域进行验证和国产替代,中简科技向商飞交付产品 [24] 国内航空制造业各环节发展阶段及潜力 - 核心观点:各环节处于早期,成长天花板高 - 论据:中间环节率先突破国际市场,上游先国内后全球竞争 [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际航空主机厂对供应商准入壁垒高,进入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配套体系需通过 Nadcap 认证,还需获客户工艺批准,周期 6 - 10 年 [13][14] - 中国与海外龙头航空公司签订合同涉及国际转包贸易补偿机制,外国主机厂向中国销售飞机或发动机时,中国需承担不低于 20%零部件生产 [15]
航空制造业长久期浅析-国际转包与自主可控双循环
-·2025-02-16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