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哪些领域AI渗透率可能提升-策略联合8大行业联合电话会议
-·2025-02-17 16:2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机器人、智能驾驶、AI办公、字节跳动产业链、通信、传媒、游戏、电子、医药、港股恒生科技板块等 - 公司:思佳讯、英伟达、SAP、奥多比、石头科技、九号公司、广和通、移远通信、智能一维通信、中兴通讯、禾川科技、宝信软件、深信服、深桑达、中科曙光、神州数码、浪潮信息、金山软件、科大讯飞、用友网络、金蝶国际、视频网络、生网科技、奥飞娱乐、汤姆猫、惠安科技、蓝色光标、易点天下、值得买、德盛教育、南方传媒、腾讯、网易、恺英网络、巨人网络、完美世界、吉比特、心动公司、创梦天地、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立讯精密、鹏鼎控股、领益智造、联想集团、奥士康、飞力达、恒玄科技、瑞芯微、全志科技、寒武纪、海光信息、欧陆通、华丰科技、泓博医药、药石科技、浩源医药、成都先导、辉瑞、罗氏、联颖、华大基因、美年健康、特斯拉、长安、比亚迪、阿里、腾讯、美团、快手、浪潮数字企业、美图、汇量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I渗透率提升对市场的影响 - 美股:2025年美股主要推动力或从估值转向盈利,思佳讯引发的新讨论或削弱美股AI巨头垄断优势,影响市场估值,若新逻辑验证,美股可能波动[2] - 国内市场:国产大模型Deepseek有望搅动全球AI局势,冲击传统硬件和算力投资逻辑,降低AI应用门槛,加速AI赋能时代到来,重塑科技股估值逻辑[2][3] 2. AI赋能对科技行业的意义:过去15年科技行业最强赋能来自云计算,未来是AI赋能新时代,“人工智能+”将成核心主线,在科技成长与消费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SAP拥抱AI后涨幅超奥多比[2][5] 3. 2025年重点关注行业:半导体、机器人、智能驾驶、AI办公、字节跳动产业链以及其他下游应用和终端产业链将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普及,有望显著增长[2][6] 4. 各行业AI应用情况及投资机会 - 家电:石头科技在扫地机器人产品中应用AI技术,算法RR Mention发展至12.0版本,新推出的G30 Space探索版朝着家庭服务机器人方向发展;九号公司深度融合DeepTech,推出真视通3.0系统,割草机器人也运用AI技术,在智能化水平及智能交互体验方面有竞争优势[7][8] - 通信:机会集中于端侧AI,包括通信模组、AI手机和机器人等方向。通信模组是首选落地场景,随着端侧AI发展,对其需求增加,广和通、移远通信等国内模组公司将率先受益;AI手机具有多种功能,可能成为手机行业下一个爆发点,推荐关注中兴通讯[2][10][12] - 计算机:腾讯云推出DPC21及其他云厂商接入DeepCode模型,推动C端和B端应用渗透率提升,大模型拉动推理侧算力市场增长,带动基础设施部署需求,建议关注深信服等基础设施公司以及金山软件等应用公司[13] - 传媒:AI在传媒行业各垂直领域有应用,如社交与虚拟陪伴、广告、电商、教育、游戏等,不同领域有不同推荐标的,AI渗透率提升将带来商业化机会[13][15] - 电子:AI技术影响消费电子终端应用,包括AI手机、AI PC和AIoT设备,评判渗透率提升指标是终端出货量。投资机会方面,关注苹果等品牌及其供应链,以及联想集团等公司,看好恒玄科技等SOC厂商和国产战略下的部分公司[16] - 医药:医药行业受益于AI技术渗透率提高,影响包括药物研发数据分析与预测、新药发现效率提升和个性化医疗方案制定。未来更多医药企业将加大AI投入,提升运营效率和附加值,具体应用包括AI制药、医疗影像、AI诊断等,相关公司积极布局[17][18] -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渗透率目前处于7 - 8%,预计2025年底超15 - 20%,迎来三倍以上增长,2025年是投资重要拐点,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驱动需求增长,推荐关注整车板块及其相关标的[2][19][20] - 港股:恒生科技板块有估值重估机会,中国有望在AI浪潮中实现产业趋势逆转。推荐关注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小米、联想等端侧AI入口公司,摄影光学、中芯国际等科技硬件制造公司,以及浪潮数字企业等AI软件应用公司[2][22][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手机可优化拍照效果并节省电量[12] - 苹果北美地区已开放部分AI功能,计划2024年中推出中文版,有望提升国内销量;AI PC因芯片成本高、量小,目前价格贵,渗透率未显著提升,新模型推出有望降低成本、提高渗透率;力鹏首款爆款眼镜月销量达10万件以上,计划实现300 - 500万年销量目标[16] - 自动驾驶渗透率从10%到50%提升阻力不大,高阶智能驾驶未来会成标配功能,天花板超90%;2025年特斯拉将在德州和加州推广无安全员robotaxi,计划2026年大规模量产推广,国内预计2025年发布相关产品,2026年小规模试点,2027年大规模推广;从2022年至今,自动驾驶系统成本下降超60%,国内市场竞争将推动配置价格下沉至20万元以内主流价位[19] - 阿里千问AI大模型能力和投入力度较强,云计算业务受益于开源模型带动算力需求提升,有望驱动增速加快并改善IT毛利率;小米四季度业绩超预期,小米15EQ发布是短期催化剂;联想端侧AI PC渗透率有望2025年下半年加快,迎来商业模式变革,小天智能助手可集成大模型或AI应用,开启软件付费分成模式,AI服务器将受益于字节、苹果等开PaaS上行周期[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