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互联网行业、智能驾驶和新能源车行业 - 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小米、快手、美图、第四范式、哔哩哔哩、汇量科技、心动公司、创梦天地、商汤科技、富国集团、阅文集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港股互联网板块 - 表现及上涨支撑:最近港股互联网板块表现良好,1月14日至2月13日,恒生指数上涨15.6个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3.5个点;上涨有基本面支撑,AI技术带来机会,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AI价值重估信心大增,中国在底座模型、算力供给等方面取得进展 [1][2] - 外资影响:一月份腾讯军工清单事件后外资撤退,留下买入空间;美股调整使全球市场关注港股AI应用领域;港股整体行业平均估值约14 - 16倍,以腾讯为估值锚定约15倍,相对便宜,预计2024 - 2026年EPS增速可达15% [1][2] 阿里巴巴 - 推荐逻辑:被推荐为年度金股,基于低估值、高价值和高成长性;战略聚焦主业,智能云业务增长超预期,电商业务组织和运营改善,受益于消费复苏 [1][3][4] - 盈利预测:2025财年和2026财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600亿和1807亿人民币,高出彭博一致预期约5%和8.6%;聚焦主业使淘宝天猫份额与货币化率趋于稳健,组织架构改革提高毛利弹性;人工智能模型能力及智能云业务增长参考北美云厂商趋势实现超预期增长 [4][5] - 组织架构改革:从一加6加N模式聚焦到云计算、电商业务和菜鸟物流四块核心事业群,将大文娱与本地生活划分为非核心业务;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释放利润弹性,推动未来收入稳定增长并提供高回报 [6] - 收入和利润结构:淘天业务收入占比42.8%,核心业务收入占比超73%,淘天集团贡献112%的利润;剥离非核心业务有望提升毛利率 [7] - 淘宝和天猫表现:GMV份额趋于稳定,连续四个季度增速超上年,连续六个季度GMV份额保持在37%以上;淘宝70%收入来自客户管理收入,取决于GMV和货币化率 [8] - 应对流量冲击措施:淘宝改变流量分配规则吸引中小商家回流,提供投流工具,对用户补贴,为88VIP会员提供全场无限次退货包运费权益;短视频平台流量红利见顶有助于稳定市场份额 [9] - 蒋凡回归影响:蒋凡2024年底回归统管淘宝天猫集团,过去负责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实现约30%年复合增长率,回归被认为是电商业务向好信号 [10] - 股东回报:通过股票回购和分红方式提供高股东回报,目前综合股东回报约为4% [10] - 智能云业务发展:因DeepSeek R1表现良好,国际影响力提升;千问系列模型在Hugging Face榜单表现出色,开源大模型榜单中位列第一,智能云业务获得重估 [12] - 毛利率变化:过去毛利率下滑因新零售、本地生活和大文娱业务投入增加;随着剥离非核心业务,预计毛利率将回升,但过程较长期 [13] - 资本开支周期:处于新旧两轮资本开支周期交替期间,过去五年折旧费用占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比值快速下降,短期内折旧费用压力不会显著增加 [14] - 业务收入增长预测:2027财年淘宝业务GMV增速分别为5%、4%和3.8%,货币化率分别为3.92%、4.0%和4.05%,整体收入增速分别为1.64%和4.6%;智能云业务增速从2025财年的10%提升到2026、2027年的18%,毛利从2025财年的38.6%上升到2027财年的39.6%;non - GAAP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将在26、27财年达到12.7%和11.6% [14][15][17] - 目标价及上涨空间:中信证券目标价134港币,买入评级,相比当前约有10%上涨空间;乐观假设下目标价可能达150港币以上,约30%上涨空间;SOTP估值法下目标价134港币;智能云提速至海外水平可使市值增加5000亿人民币 [18] 腾讯 - 核心业务和增长潜力:具有高业绩稳定性、高股东回报和低估值黄金组合;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7%、9%和9%,经调整净利润增速为45%、15%和13%;游戏业务用户活跃度回升,广告业务增长空间大,企业服务受益于市民号电商与云服务有望超预期;预计2025年分红与回购总额超1500亿元,回报率约4%,年化回报率约20%;极端情况下2025年市值有10% - 15%下行空间,有利条件下有40% - 50%上升空间 [1][21][23] 其他公司 - 小米:在智能硬件领域持续创新,在端侧AI方面表现出色,具备强大产品力、充足资金和实力投入底层算力,人车生态、新零售等布局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19][20] - 理想、小鹏:理想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布局处于国内新势力第一梯队,数据积累和算力水平领先,预计新车型发布后交付数据改善带来戴维斯双击效应;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具备投资潜力 [3][19][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基于千万蒸馏模型与阿拉莫模型对比:基于深万蒸馏的32B模型在多个维度上表现优于阿拉莫的70B模型 [12] - 海外与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差异:海外云厂商2023年第一季度到2024年第四季度云业务收入增长加速,反映对AI基础设施需求快速提升;国内云厂商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开始增加资本开支,受客户对AI基础设施需求上升推动 [12] - 风险因素:除宏观经济波动及业绩不及预期外,需关注AI技术发展尤其是应用层面结合;新能源领域有20% - 30%估值挖掘空间 [24]
长风已至-全面看多中国互联网资产价值重估
-·2025-02-17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