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何看科技板块持续性及当前参与思路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2025-02-17 16:2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行业为泛科技板块,尤其是TMT板块,还提及红利资产、军工、文化出海、卫星互联网、医疗设备、端侧硬件、机器人、智能驾驶、算力和云计算等行业;涉及公司有腾讯、德固特、华为云、金山云、阿里云、汉王科技、360、中际旭创等 [1][3][4][6]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TMT板块行情特点:本轮TMT行情与以往不同,过去一两个月TMT整体成交额维持中等偏高水平,源于TMT内部高低切换,非其他板块资金流入,如从去年11月炒作东曹及字节跳动产业链到AIDC及上游电源管理,再到春节后DeepSeek概念,概念股多处于低位,与前期高位股不重合,内部高低切换使成交额重复计算,表观读数高但实际拥挤度风险未显著增加,仅从成交额占比推测TMT调整风险较片面 [4] - 大级别题材演绎阶段:分为主升连板阶段(约7至10天,小市值个股和概念股大面积涨停,不论基本面是否兑现,能蹭概念就被炒作,如近期DPC相关概念股)、横盘震荡阶段(约半个月至3周,市场交易规则限制起作用,核心票横盘震荡或滞涨,资金寻找低位轮动补涨机会)、二轮行情(核心票横盘震荡消化完毕后,具备强劲基本面且符合机构审美的细分方向或个股被集中交易,通过兑现业绩消化高估值形成趋势性上涨,如2023年初AI行情中的汉王科技、360和中际旭创分别代表三个阶段) [6] - 科技板块关注机会:关注具备实质基本面的细分方向或个股,通过业绩兑现消化估值获机构青睐;观察主升连板阶段小市值概念股和横盘震荡期间低位轮动补涨机会;注意市场交易规则对核心票走势影响以调整投资策略 [5] - TMT内部交易思路:一是挖掘低位题材补涨,如腾讯广告链;二是趋势性低吸有基本面兑现潜力的细分方向,如推理芯片、端侧应用和云服务厂商,关注2025年上半年增量,避免参与已被定价较高位置 [3][7] - 红利策略:红利策略不会分流TMT资金,参与成分不同,2025年科技TMT板块由回流资金、公募及部分外资主导,红利资产增量资金大概率来自险资,险资偏好长久期、低波动资产,对TMT投资偏好低,在利差损扩大背景下,2025年可能加大对红利资产投资,提供胜率较高投资机会 [8] - 红利资产投资机会:2025年红利资产有确定性投资机会,险资在高利差损背景下全年增配红利逻辑不变,监管鼓励长期投资者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2024年险资整体OCI比例较2025年提高,表明险资倾向长期持有,红利资产2024年波动收敛,预计2025年一季度是较低位置,可趋势性增配 [9] - 春节后市场情况:春节后处于春季躁动窗口期,不确定性因素落地,产业催化剂推动,春节到两会期间市场表现好,历史数据显示小盘指数春节后上涨概率100%,平均上涨持续31个交易日,2025年市场弹性好,已持续8个交易日,目前无需过度担心行情结束或窗口关闭 [10] - TMT板块挑战与机遇:TMT板块面临成交集中度阶段性失效问题,市场关注该指标变化,AI爆发后局部公司订单和业绩超预期,但整体产业层面业绩爆发信号未显现,中长期有望迎来基本面兑现阶段,相对于主板重新占优,港股科技公司上涨反映外资对中资科技股重新估值,中资科技股有望吸引更多资金关注 [11] - TMT板块潜在投资方向:一是低位分支,如军工、文化出海、卫星互联网、医疗设备等;二是2025年有业绩兑现潜力的领域,如端侧硬件、机器人、智能驾驶、算力和云计算等,这些领域有订单增长和渗透率变化带来的业绩想象空间,是机构布局成长类资产重要考虑方向 [12] - 市场风险偏好和波动情况:两会前风险偏好预计维持较高水平,看好春季躁动持续性,过去15年数据分析显示四个指数在四月中旬至下旬约两周内通常会调整,与四月决断期、业绩窗口期及两会等因素有关,2025年四月中旬可能是风险回落时间点,政府财政预算、PPI企稳、企业盈利预期及美中谈判等因素会影响市场表现 [13] - 信贷开门红和节后复工情况:2025年信贷开门红和节后复工情况总体正常,但因产能压力和需求恢复速度慢等因素,目前主要是结构性亮点,一些公司给出积极信号,整体需关注制约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企业市值管理:很多企业在2025年财报中披露相关计划,但对于具体实施工具如回购或股权激励等,多企业仍聚焦主业经营和优化报表,对新市值管理方式仍在探索中 [15] - 广发研究团队调研活动:春节后组织六条调研路线,聚焦长期扩建公司市值管理计划及春季旺季开工情况,本周完成华东地区两条线路调研,接下来两周围绕华北和华中调研路线,调研重点包括银行层面及制造业层面的信贷开门红与复工情况,以及各公司对提升估值新规响应与实际推动措施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