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主要为比亚迪公司(BYD Company Limited),包括比亚迪 A 股(002594 CH)和 H 股(1211 HK),同时还提及吉利(Geely)、小鹏(XPeng)、长城汽车(Great Wall Motor)、东风汽车(Dongfeng Motor)、广汽集团(GAC)、蔚来(NIO)、理想汽车(Li Auto)、零跑汽车(Zhejiang Leapmotor)等汽车行业相关公司 [1][4][3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核心观点:基于比亚迪有望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丰田”,将其 A 股目标价上调至 560 元人民币(2026 年 6 月),H 股目标价上调至 600 港元(2026 年 6 月),重申长期“增持”(OW)评级 [1][5]。 - 论据:过去一周与近 200 名投资者交流后,认为投资者对比亚迪在国内外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愈发有信心;评估了比亚迪在不同假设下的长期股价上行空间,目标价基于长期目标价区间(约 515 - 685 港元)的中间值设定;目标价对应 2025 年/2026 年预期市销率为 1.7 倍/1.5 倍,而小米汽车业务 2026 年预期市销率超 3 - 4 倍 [1][32][43]。 市场竞争格局 - 核心观点:比亚迪与其他推出类似 L2 + 功能产品的中国同行之间并非“零和游戏”,大众市场的外国品牌将面临更大的市场份额流失压力;中国汽车市场将出现 L2 + NOA 渗透率快速提升和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加速增长两大结构性趋势 [7]。 - 论据:比亚迪计划为几乎所有未来新车型配备先进的高速公路或城市级 NOA 或 L2 + AD 功能,吉利计划在 3 月初举办类似产品发布会,小鹏计划在 5 月或上海车展前后推出具备城市级 NOA 功能的车型;预计未来几年 L2 + NOA 渗透率将从约 7 - 8% 提升至 15 - 20%,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将从 2024 年的 65% 提升至 2030 年的约 80%;比亚迪拥有全面的产品组合和广泛的分销渠道,能够真正推动 L2 + 功能在中国的普及 [6][7]。 自动驾驶技术 - 核心观点:中国汽车品牌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上可分为两类,比亚迪可能旨在开发垂直整合解决方案,包括为其自动驾驶产品开发传感器和芯片 [8]。 - 论据:小鹏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制造商中的领导者,能够开发内部算法解决方案;大多数中国品牌采用系统集成方法,与关键行业供应商合作,同时努力开发内部解决方案;比亚迪目前从速腾聚创采购激光雷达,从英伟达和地平线采购芯片,并与 Momenta 建立了合作关系 [9]。 成本与利润 - 核心观点:尽管新车型配备 NOA 解决方案可能增加成本,但比亚迪能够
BYD- H&A_ Lift PTs to HK$600_Rmb560 on expectations that BYD will become the 'Toyota' of the global EV marketplace. Thu Feb 20 2025
2025-02-23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