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人形机器人感知交互基础,重视技术路线变化及产业进展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传感器、机器人 - 公司:奥比通光、灵光、戈尔维、明星、颗粒传感、ATI、雨利、昆为、潘佩龙、林俊元、Fly、汉威、能自达、两光、华语科技、米心、心动、希望玉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传感器作为机器人零部件必要性强,存在较多变化,值得持续关注;技术路径变化多的领域为听觉、视觉、电子皮肤及部分立场,机构变动可能来自机器人企业或新玩家;机构变动小的领域为听觉和IMU惯性,需关注老玩家新进展 [1][18] - 论据 - 视觉方向:3D视觉感知技术发展,奥比通光在该领域卡位较好,随着硬控迭代变化较多 [4][5] - 听觉方向:明星公司以声学为主,有MEMS技术及多类型传感器综合应用,市场有相关炒作 [6] - 力传感器方向:六维力传感器用途价值较高,国内企业在做降本并给机器人厂商测试,市场寻找名牌标的,标定等环节难度大 [7][8] - 触觉传感器方向:处于产业早期,国内企业多采用传统压阻式,Fly、汉威等有新产品推出,价值量不低于六维力,看好持续变化 [9][10][11] - IMU惯性传感器方向:构成相对固定,应用梯度大,用量不确定,芯片级公司联合卡位最好,模组级公司较多,心动若降维做有亮点 [12][13][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触觉传感器与力传感器模式、弹性体种类等有区别,触觉传感器目前有三种大致路线 [9] - IMU惯性传感器在不同场景有不同应用,从消费级到战略级,技术路线不完全固定 [13] - 推荐标记顺序可能随行情变化,不在传感器范畴内也有相关标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