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行业 - 公司:奥比中光、00光、敏芯微电子、奇邑、安培龙、汉威科技、禾盛新材、颗粒传感器、福莱新材、中农联合、华依科技、米新、芯鼎、东方电热、维科科技、小元新材、高侨导航、芯动联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传感器在机器人行业的重要性和应用:传感器在机器人行业尤其人形机器人领域极其重要,应用广泛,包括视觉、触觉、力、听觉传感器及惯性测量单元(IMU)等,竞争格局相对较好,细分环节玩家固定,技术路线不断演变,如视觉传感器有结构光、ToF相机和激光雷达等技术路线,触觉传感器涵盖电子皮肤等新兴方向[1][2] - 受关注的传感器类型及价格价值量:市场上最受关注且价格较高的是六维力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MU)占有一定份额,触觉传感器包括电子皮肤等细分方向未来价值量和变化潜力被广泛看好,视觉方面不同厂商解决方案影响视觉算法及其相关价值量[1][3][4] - 视觉和听觉领域值得关注的公司或技术路线:视觉领域奥比中光在3D视觉传感技术方面卡位较好,机器视觉标的00光也值得关注;听觉方面主流方案是MEMS麦克风,敏芯微电子从麦克风声学起家并扩展到压力和惯性传感领域[1][5] - 力与触觉领域发展现状:力与触觉是当前最具价值且变化潜力最大的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受关注,国内奇邑、安培龙进行降本测试,国际上ATI占主导;触觉方面汉威科技、禾盛新材等公司取得进展,应用场景广泛,前景广阔[1][6] - 机器人行业值得关注的细分环节和标的:应持续关注3D视觉(奥比中光)、六维力与触觉(奇邑、安培龙、汉威科技)、听觉(敏芯微电子)等细分环节,这些企业在各自市场有领先优势和发展潜力[1][7] - 触觉传感器与力传感器区别及新兴企业突破:触觉传感器模式和内部弹性体种类相对固定,力传感器国内企业大多用传统压缩式数据传感器,产业链早期;福莱、汉威等是新标的,汉威科技通过子公司恩纳研发并发布新电子皮肤模块,东方电热、维科科技、小元新材等也有布局,电子皮肤模块价值量不亚于六个亿[7] - 电子皮肤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面临高柔性、高弹性、与其他系统结合扰动、降本和生产壁垒等挑战,未来技术端、合作端及新玩家将推动领域持续发展,新兴标的有颗粒传感器、安培龙、汉威科技和福莱新材等[3][8] - 惯性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及优势公司:用于采集机器人自身参数,应用梯度大,机器人领域对参数要求不高,路径相对固定,用量变化不大;中农联合在芯片级惯性传感器方面卡位最好且技术最强,模组级公司如华依科技、高侨导航等有进展,高性能惯导产品如芯鼎有降维应用潜力但需市场催化[9][10] - 值得关注的传感器类型及发展前景:听觉、视觉及电子皮肤机电技术路径变化多,关注旧技术路径演变及新玩家业务;听觉及IMU惯性关注老玩家新进展;奥比中光、芯动联科卡位好但股价高,6亿及有突破潜力新标记、触觉相关新标记值得关注并跟踪行业动态调整投资策略[1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声学方案迭代速度较慢,但MEMS麦克风仍是市场主要选择[5] - 炒新不炒旧是市场特点,除非企业有明确突破[8] - 惯性传感器(IMU)构成相对固定,包括陀螺仪、加速计和磁力计[9]
传感器-人形机器人感知交互基础-重视技术路线变化及产业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