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液体食品装备行业、精酿啤酒行业 - 公司:乐会国际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乐会国际整体情况 - 看好后周期消费回暖及下半年内需发展,对乐会国际等公司做深度覆盖并将推出深度报告电话会 [1] - 公司经营装备和精酿两大业务板块,24年中报装备和精酿板块收入分别为6.0和0.8亿元,占比近90%和10%;两位创始人合计控制近50%股权,股权结构稳定 [2][3] 装备板块 - 基本面特征:业务靠合同驱动,不同合同执行时间、规模、毛利率差异大;大型总厂和单体系统工程合同价值高、建造期长,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分期确认收益;23 - 24年收入有明显波动,当前在手订单充足 [4] - 盈利能力:毛利率受多种因素影响,21 - 23年在22% - 24%左右,平均值较历史下滑3个百分点,主要受海外运费上升和国内合同结构影响;销售费用率相对较低,上市后在3%左右;22 - 23年信用减值损失率提高1.5个百分点,净利率在5 - 6%,较此前8%有所下滑 [5][6] - 行业空间与发展:2023年全球食品饮料加工设备市场规模达614亿美元,增速4.7%;国内啤酒CAPEX投入25年后下降,公司装备板块增长靠海外市场拓展和多元化布局;海外市场在亚非拉新兴国家份额稳定,持续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全球啤酒龙头企业capex虽有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新兴市场啤酒需求增长 [7][8][9] 精酿啤酒行业 - 美国市场:23年精酿啤酒销量和销售额渗透率分别达13.5%和24.7%,发展历程有两轮增长期和两轮调整期,行业格局头部分散、尾部长尾,龙一规模11%,CR3为25%,CR5为33%,CR10为44%;大型啤酒厂生产同质化淡啤,消费者对高品质差异化产品有需求;渠道方面,大型啤酒厂通过独家分销商掌控重要渠道资源,精酿啤酒厂争夺渠道资源有劣势 [11][12][13][14] - 中国市场:消费疲弱环境下,平价和大众化的渠道自有品牌发展占优,但长期空间受渠道扩张限制;将市场参与者分为四类,认为平价和大众化的渠道自有品牌与当前消费环境适配度最高;渠道自有品牌有规模优势,但规模受限制,24年面临收缩,盈利难度高;区域精酿品牌发展模式多元,有专营店或打酒站模式、与餐饮合作模式、OEM模式;精酿啤酒在一线城市或高线城市有一定接受度,K&M店内渗透率约2%,处于初级阶段 [15][16][17][18][20][21] 乐会国际精酿板块 - 业务情况:2021年提出“每座城市都有一座新鲜皮酒厂”战略,命名为“鲜皮30公里”,收入从21年的0.07亿元增长到23年的1.02亿元,目前处于投入和销售扩张阶段,尚未盈利 [22] - 盈利能力:产能利用率低拖累毛利表现,扣除固定成本的边际毛利率约65%,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无规模效应,23 - 24年拓展直营小酒馆增加成本 [23] - 渠道发展:小酒馆渠道24年关闭部分低效直营小酒馆,转为加盟模式,未来以轻资产加盟模式运营,有望减小对利润端的拖累;25年重点拓展经销渠道,公司精酿啤酒能给经销商提供更高利润水平,经销商分啤酒、有冷链能力的快消品、白酒三类,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部分餐馆对精酿啤酒有一定接受度;KA渠道销售较好,与麦德龙、山姆、大润发、永辉等合作顺利 [24][25][26][27] 公司整体展望 - 装备板块盈利能力较稳健,净利率约4% - 6%,未来靠海外市场拓展和多元化布局弥补国内啤酒CAPEX下降,有望稳健增长 [28] - 精酿板块处于探索和调整阶段,小酒馆业务清理包袱后轻资产运营有望减小对利润端的拖累,25年重点发展经销业务,具体执行情况需后续跟踪观察;目前公司精酿板块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对盈利能力有拖累,预计25年小酒馆有望扭亏为盈,给予公司25年约55倍PE估值 [29][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分析美国头部精酿酒厂波士顿啤酒的盈利模型 [14] - 分析小酒馆品牌京A在被收购前的业绩表现,预估行业中有部分高效率精酿酒吧能实现盈利,但当前环境有压力 [19]
乐惠国际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