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卫龙美味[1] - 休闲食品行业、辣味休闲零食细分市场[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卫龙美味公司情况 - 市场表现与港股通情况:2022 年 12 月上市,2023 年业绩因改革未出色体现,2024 年 3 月从港股通退出致市场关注度下降,2024 年年中中报显示是食品饮料行业少数上调全年业绩预期企业之一,预计 2025 年重新进入港股通,恒生指数已将其纳入成分股[3] - 基本情况与业务:1999 年成立,2015 年重点发展品牌化和现代化,2023 年底收入 48.7 亿元、利润 8.8 亿元,预计 2024 年收入超 60 亿元、同比增长约 25%,核心业务为蔬菜制品和面制品,贡献超 95%收入,调味面制品是主要增长曲线,蔬菜制品是第二增长曲线[6] - 管理团队:创始人刘卫平、刘福平分别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CEO 孙总曾在可口可乐和银鹭任高管,供应链副总裁曾在亿滋国际任职,高管有丰富国际品牌运营经验[7] - 产能与销售网络:河南有五个工厂,产能储备充足,全国收入占比 97.8%、区域分布均衡,海外市场占 2.2%且在拓展,线下渠道收入占比约 90%、线上约 10%[8] - 经营表现:2018 - 2023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12.1%,2019 - 2020 年增速超 20%,2022 年营收下滑 6.8%,2023 年低单位数增长,2024 年上半年增速超 20%[9] - 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是品类品牌型公司,深化改革加强多方面能力,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强,蔬菜制品业务爆发、面制品业务恢复,是零食行业最具潜力企业之一[5] - 财务特征:呈现高毛利、高费用率和高净利率特征,高毛利反映品牌和渠道价值,高费用源于品牌投入,净利率领先因原材料易得及研发、营销投入[19] - 营销与渠道策略:营销瞄准年轻群体、致力于品牌年轻化;渠道 2022 年砍五毛钱包装冲击传统流通渠道,2023 年加大拥抱新兴渠道,实施辅销模式提升渠道能力和执行力[20][21] - 电商与海外市场发展:电商引入副总裁组建团队,抖音平台月度增速多数超 100%;海外已覆盖 40 个国家和地区,2023 年第一季度成立海外事业中心[23][24] - 研发表现:产品研究、新品推出等应用端及模块化研究突出,技术储备强,能引领细分品类发展和创新迭代[25] - 供应链管理:2023 年起建立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引入数字化系统,与量贩零食渠道合作验证了供应、库存、订单响应等能力[26] - 商业模式及增长点:建立全面渠道体系、维护客户、投入品牌建设积累影响力和议价权,增长点一是魔芋大单品增长享品牌红利,二是魔芋制品符合健康趋势受众广,通过丰富产品矩阵和市场规划推动发展[27] - 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6 年收入增速 15% - 16%,净利润维持在 18%以上,估值合理偏低,港股通进度有望加快,成长确定性较高[33] 行业情况 - 休闲食品行业:规模庞大,2017 - 2021 年市场规模 8000 多亿,行业高度分散,各细分类别占比小[10] - 辣味休闲零食细分市场:2016 - 2021 年平均增速高于整体,占比提升至 21%,卫龙市占率 6.2%排名第一,市场格局分散[10][11] - 零食行业渠道结构变化:线下量贩零食渠道和折扣超市崛起冲击传统商超和流通渠道,线上内容电商兴起影响传统电商,部分核心渠道话语权增强[12] - 渠道变化对上游企业挑战:零食行业价格体系下移、价格内卷化,新兴渠道要求供货价格折让,压缩产业链利润空间[13] - 头部零食品牌地位维持:乐事、奥利奥等头部品牌知名度高、品类代表性强、动销能力和自带流量特性强,被新兴渠道视为引流品,在产业链有较高话语权[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魔芋制品铺货率:2022 年末线下铺货率 27%左右,2024 年中升至 40%,低于辣条等调味面制品 80%的覆盖率,成长空间充足[28] - 调味面制品表现:已走出 2022 - 2023 年调整期进入恢复期,2024 年上半年收入正增长、下半年增速加快,新兴渠道布局弥补缺口,全渠道策略推动成长[29] - 新品推广举措:2023 年下半年在调味面制品领域推出麻辣口味系列和脆火系列新品,市场反馈良好,扩大消费群体、增加货架面积、扩展终端售点[30][31] - 产品研发创新策略:持续研发创新,推出原创性产品,选原材料易得、可加工性强产品,发挥调味技术优势,有望推出多增长曲线[32] - 风险因素:魔芋爽等大单品增速受市场竞争影响,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盈利能力,警惕港股资金波动放大及主要股东获利了结风险[34]
卫龙美味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