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20250310
HKXCYHKEX(HKXCY)2025-03-11 15:35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香港交易所、蜜雪冰城、比亚迪、三一重工、宁德时代、阿里巴巴、腾讯、小米 - 行业:香港金融行业、科技互联网行业、生物医药科技行业、TMT 行业、金融行业、汽车新能源行业、消费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香港股市上涨因素 - 核心观点:香港股市上涨是题材、估值、资金和政策多重因素驱动,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2][3] - 论据:香港市场有科技互联网属性,叠加内地南下流动性、外资回流和中央政策支持;潘行长表示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港资产配置比例,吴清主席提出给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政策便利;一级市场活跃,蜜雪冰城超额认购、比亚迪闪电配售,三一重工、宁德时代等公布赴港上市计划 [3] 港交所股价与 ADT 关系 - 核心观点:港交所股价与 ADT 高度相关,ADT 是评估港交所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 [2][5] - 论据:2006 - 2024 年数据显示,当季归母净利润与当季 ADT 相关性高达 89%,预计 2025 年相关性将重新提升;历史数据表明,港交所股价与 ADT 总量高度同步,短期反弹期间表现明显 [5] ADT 影响因素 - 核心观点:ADT 变化短期内主要由平均 PE 和日均换手率决定,增量资金流入性质对换手率和估值有显著影响 [6] - 论据:ADT 可拆解为市场总市值乘以日均换手率,总市值由公司盈利能力和平均 PE 决定,公司基本面盈利能力是慢变量;国际投资者和内地投资者对港股投资受不同因素影响,内地投资者换手率高,对换手率影响更大;2019 年至今,新经济市值增加使科技行业对整体估值中枢影响更明显 [6][7] 南向资金对港股影响 - 核心观点:2024 年南向资金对港股配置主动性提升,对市场活跃度产生重要影响 [2] - 论据:2024 年港股通 ADT 回升至 482 亿港元,占比提升至 18%,Q4 贡献突出;截至 2025 年 3 月 7 日,南向资金 ADT 达 1,049 亿港元,占比 22%创历史新高;内地假期期间,港股通占比与换手率和 ADT 下调幅度差异大,显示南向资金对活跃资金池作用显著 [10] 港股市场现状 - 核心观点:当前港股日均换手率处于历史高位,市场活跃度高,估值略高于历史中枢,主要由换手率驱动估值修复 [2][10] - 论据:截至 2025 年 2 月,日均换手率约为千 76,历史中枢约为千 35,单日换手率常突破 1%;2025 年 2 月平均 PE 修复到 14 倍,历史估值中枢约 13.3 倍,新经济重塑后降至 13.1 倍,与 2021 年 2 月峰值相比仍处初期阶段;截至 2025 年 2 月 ADT 创历史新高,为 2,973 亿港币,截至 3 月 7 日,今年 ADT 已达 2,334 亿,维持在 3,000 亿上下 [10] 港交所上涨空间和可持续性 - 核心观点:港交所上涨空间和可持续性依赖战略地位和政策红利,本轮行情较为持续 [12] - 论据:2016 年和 2020 年政策红利推动作用显著;2018 年上市机制改革后,港股市场产业结构变化,科技股市值占比有望提升;红利低波策略和头部平台公司表现良好,头部公司成交额占比提升;高股息策略带来估值修复逻辑是长期趋势;南向资金流入银行、传媒等板块;新经济占比高,有 123 家潜在 IPO 公司,生物医药科技和 TMT 公司占比较大 [12][13] 港交所 2025 年业绩预测 - 核心观点:预计港交所 2025 年归母净利润约 143 亿港币,同比增 10%,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419 港币 [4][14] - 论据:采用保守假设,2025 年 ADT 在 1,698 - 1,700 亿左右,税率预计调整至 15%左右;每增加 100 亿 ADT 对应收入增速约五亿多港币,对应归母净利润增厚约 4.5 亿港币;预测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3、154 和 166 亿港币,参考估值中枢 37 倍 PE 给出目标价 [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0 年以来,港交所市场行情受恒指科技股波动影响,与恒生指数出现一定程度脱钩 [9] - 2021 - 2023 年南向资金 ADT 绝对值呈下降趋势,但占比从 13%提升至 15% [9] - 过去三年 PE 估值中枢下滑,一方面因港股市场流动性低迷,另一方面因美债利率提升导致 3%的股息率吸引力下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