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ZIM Integrated Shipping Services .(ZIM)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净收入22亿美元,收入84亿美元,调整后EBITDA为37亿美元,调整后EBIT为25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44%,调整后EBIT利润率为30%,年末总流动性为31.4亿美元 [7][8] - 2024年公司宣布每股3.17美元的股息,总计3.82亿美元,加上2024年12月支付的特别股息,2024年总股息支付为每股7.98美元或9.61亿美元,约占2024年年度净收入的45% [9][10] - 2024年公司营收84亿美元,较去年增长63%,平均每TEU运费率为1888美元,比2023年高57%;第四季度平均每TEU运费率为1886美元,同比增长71%,但较第三季度的2480美元下降24% [30] - 2024年非集装箱货物(主要是汽车运输服务)的货运收入总计4.97亿美元,而2023年为5.35亿美元,下降原因是2024年收入类型的部分重新分类 [31] - 2024年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总计11亿美元,而2023年第四季度为1.28亿美元;2024年自由现金流总计36亿美元,而2023年为9.19亿美元 [32] - 与上一年末相比,总债务增加了10亿美元,主要是由于新接收的更大船只和更长的租约期限的净影响 [32] - 2024年全年净收入为22亿美元,而2023年净亏损27亿美元(2023年第三季度记录了21亿美元的非现金减值费用);2024年调整后EBITDA为37亿美元,而2023年为11亿美元;2024年调整后EBITDA和EBIT利润率分别为44%和30%,显著高于去年 [37] - 2024年调整后EBITDA为36.9亿美元,转化为3750万美元的经营活动现金流;2024年股息支付为5.79亿美元,债务偿还(主要是租赁负债偿还)为2.55亿美元 [39] - 2025年公司预计调整后EBITDA在16亿 - 22亿美元之间,调整后EBIT在3.5亿 - 9.5亿美元之间,预计上半年表现好于下半年 [11][4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运载98万TEU,同比增长25%,而该季度市场增长为5.3%;全年运载380万TEU,较2023年增长14%,而整体市场仅增长5.6%;跨太平洋业务量在2024年增长27%,预计2025年凭借扩大的运力保持市场份额增长 [38] - 2024年公司在拉丁美洲提供新服务,该地区业务量同比增长77% [3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近期货运费率急剧下降,不确定是由于典型季节性因素还是由于运力过剩威胁导致价格走势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 [13] - 近期公司与长期客户就跨太平洋航线上的合同货物进行谈判,目前从客户处得到的反馈较为积极,没有明显的需求疲软迹象 [100][101] - 近期市场在农历新年后,货运量有所回升,但速度不如往年,市场对美中关税政策的最终影响仍持观望态度 [63] - 未来供应过剩的风险不变,目前订单与船队的比例约为27%,即850万TEU,其中约200万计划在2025年交付,其余将分散到2029年交付 [4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5年公司的重点是继续提升作为灵活集装箱航运参与者的战略地位,拥有具有成本竞争力和燃油效率的现代船队,商业战略与对船队、设备和技术的持续审慎投资将推动公司业务的韧性 [19][20] - 公司将保持运营能力的灵活性,2025年和2026年分别有约9.4万TEU和8万TEU可根据市场条件或商业战略选择归还给船东 [22] - 公司在跨太平洋贸易中的地位强劲且不断增长,已成功确保业务涉及从中国到不同终端市场的贸易,同时扩大了在亚洲其他增长市场(如越南、泰国和印度)以及亚洲到南美的业务 [22] -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是战略的核心,致力于提供一流的客户体验,持续投资于技术和数字工具,如加速推出干集装箱的先进跟踪系统,在冷藏船队提供ZIMonitor解决方案 [23][25][26] - 公司有选择地投资于开发与核心航运活动和可持续性相关的颠覆性技术的公司,最近投资了ZutaCore [26][27] - 公司与MSC在亚洲到美国东海岸贸易的运营合作已启动并按计划进行,与其他运营商的合作体现了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广泛服务和提高效率的承诺 [17] - 行业内运营商可通过慢速航行、空白航行、闲置船只和拆解旧船等方式管理过剩运力,行业的脱碳议程和满足碳排放目标及客户期望也将推动船队更新和拆解 [44][4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是公司财务和运营方面非凡的一年,取得了除新冠疫情期间外的最佳业绩 [6] - 2025年公司业务环境受到地缘政治、政治动态、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不确定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议对中国造船只征收新的港口费用、美中贸易战、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时间不确定等 [12] - 公司对2025年的战略和行业竞争地位充满信心,尽管面临不确定性,但凭借转型后的现代、成本和燃油高效的船队,公司有能力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11][10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已接收了2021年和2022年订购的46艘新造集装箱船中的最后4艘,其中包括28艘LNG动力船,2025年公司50%的运力为新造船,40%的运力为LNG动力,公司是唯一从亚洲向美国东海岸部署LNG运力的运营商 [14][15] - 公司目前运营143艘船只,包括128艘集装箱船(总容量约78.4万TEU)和15艘汽车运输船,与2024年11月的145艘船只相比,交付了7艘集装箱船和1艘汽车运输船,并接收了6艘船只 [33][34] - 2025年剩余时间内有26艘船只租约到期,2026年有23艘船只租约到期,公司计划在2025年保持与2024年相当的运营能力,但也有缩减规模的选择权,典型租约期限预计为1 - 5年 [34][35] - 公司最近获得了4艘8000 TEU船只,将于2026年末和2027年交付,并收购了2艘已租赁的8500 TEU船只 [3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2025年业绩指导中红海重新开放时间的假设,以及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议对中国造船只征收港口费用的应对和公司相关运力占比,还有对管理层收购传闻的评论 - 公司认为红海今年重新开放的可能性较大,业绩指导的下限假设红海早期重新开放,上限假设红海较晚(接近2025年底)重新开放 [50] - 公司正在密切关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提议,目前处于咨询期,公司运营的中国造运力占比在25% - 50%之间,若该提议实施,公司将尽量减少额外成本的影响,可能会调整航线和网络,但最终仍会有额外成本,需寻找方法弥补 [50][52][53] - 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的政策是不评论市场传闻,管理层将继续专注于执行既定战略,为公司建立长期韧性、释放股东价值并回报股东 [55] 问题2: 关于2025年业绩指导中上半年和下半年EBIT情况,以及船队续约的时间安排和资本支出范围假设 - 公司不提供季度业绩指导,但认为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好于下半年,主要是因为2024年和2025年初的良好市场条件持续,农历新年后货运量虽有回升但速度不如往年,市场对美中关税政策仍持观望态度 [61][63] - 2025年初公司运营的128艘集装箱船总容量为78万TEU,其中三分之二(52万TEU)为长期租约或自有船只,短期租约的三分之一(约26万TEU)中有不到10万TEU的运力将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续约,公司的基本情景假设是续约和放弃各占50%,但会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64][65] - 2024年的资本支出主要是集装箱、设备和一些IT相关支出,2025年收购2艘8500 TEU船只的交易总额不到1亿美元;2024年债务偿还(包括租赁负债偿还)总额在25亿 - 26亿美元之间,其中包括一次性支付的4.4亿美元,2025年这部分费用将减少,一方面是一次性费用不再发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放弃了一些较昂贵的运力,若续约部分船只,租约费率可能低于当前水平 [68][69] 问题3: 关于2025年租赁付款的大致金额,接近400万TEU年运输量的假设依据,以及面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议公司未来战略和是否考虑多元化业务 - 2025年租赁付款将明显低于20亿美元,但具体是否为1.7亿 - 1.8亿美元尚不确定 [75] - 2024年公司运营运力从年初的64万TEU增加到年末的78万TEU,增加了14万TEU,使得公司2024年货运量比2023年增长14%;2025年起始运力为78万TEU,即使放弃所有待续约的约9万TEU运力,年末运营运力仍高于2024年初,因此公司有信心继续增加货运量 [77][78] - 公司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将自己定位为具有竞争力的海洋运输参与者,在关键贸易航线上拥有重要市场份额,如在亚洲 - 美国东海岸贸易中市场份额接近12%;公司通过更新船队、与其他运营商合作和推广LNG动力船等方式提升竞争力;尽管面临不确定性,但公司认为这些因素不会使公司偏离核心航运业务,同时会继续关注数字领域的投资和多元化活动 [81][82][85] 问题4: 关于2月现货费率大幅下降的原因和未来12个月费率走势,船队是否考虑回到更短租约期限和在何种情况下考虑缩减资产基础,以及资本分配中选择支付股息而非购买更多船只的原因 - 目前处于农历新年后和淡季结束阶段,同时存在关税不确定性,货运量虽有回升但速度不如预期,现在判断是否为趋势还为时过早;公司已开始与长期客户就跨太平洋航线的合同货物进行谈判,目前客户反馈积极,没有明显的需求疲软迹象 [99][100][101] - 公司在IPO时主要依赖短期租约市场,但新冠疫情后市场和行业格局发生变化,为确保长期核心运力、实现规模经济和成本可见性,公司改变了船队战略,目前三分之二的运力为长期租约或自有船只;选择长期租约而非购买船只的原因是为了避免LNG技术的残值风险,同时在交付时支付的前期款项也是一种投资方式 [93][94][97] - 公司预计2025年运营能力与2024年相当或略低,即使放弃所有待续约的船只,2025年运营的运力仍将多于2024年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