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中国宏观经济、房地产、服务业、制造业、消费等行业,以及美国宏观经济、贸易等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经济 - 宏观趋势:2025 年宏观主线由需求向供给转变,供给侧堵点疏通包括消费供给侧恢复、服务业基建投资扩大、房地产企业主动补库存政策优化,有望释放积压需求和超额储蓄;全年经济结构与去年相反,出口和制造业投资下降,消费类基建、地产销售、消费表现可能回补,经济总体略好于去年[3][4] - 出口:外需走弱对中国出口构成显著影响,发达国家进口增速回落,即使美国经济保持韧性,中国出口仍将面临下行压力,需警惕出口下滑风险[3][5] - 制造业投资:2025 年制造业投资面临下滑风险,自然更新周期力量减弱,设备更新政策影响有限,需关注其对经济的潜在拖累[3][6] - 房地产市场:主要问题在于供给政策引发的调整和竣工风险导致的需求递延,优化房地产企业补库存政策和严控住宅增量有助于稳定房价和释放刚需;保障房建设能缓解库存压力,改善企业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稳定市场价格[3][8][11] - 服务消费:受供给约束,服务业投资下滑,两会提出扩大服务消费供给和加大服务业投资,旨在缓解供给侧对消费的拖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服务消费有恢复迹象,未来弹性可能更大[3][10][18] - 财政政策:2025 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通过扩大融资实现支出增速逆周期调节,重点支持科学技术、债务付息和国防开支等领域,并注重转向消费和民生保障;财政支出节奏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上半年力度更大,下半年视情况而定[3][28][34] - 促消费政策:近年来中国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重视度提升,实施了多轮促消费政策,但各地实施面临地方财力和产业结构差异等挑战;当前促销费政策效果显著,但需长期制度改革维持长效,长期制度改革方向包括消费补贴、社保制度完善和服务业投资支持[36][37][40] 美国经济 - 宏观政策: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从高增长、高利率、高赤字转向对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面临内部矛盾、法律挑战、货币政策平衡难题、财政削减赤字压力、强美元与弱美元难以调和等问题;通过贸易战 2.0 策略实施关税措施,包括短期和长期关税,以应对国内问题[48][50][51] - 关税影响:加征关税可增加美国财政收入,但也带来高昂经济成本,导致 GDP 下降、PCE 通胀上升;美国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现状及进一步提升关税对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同,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可能性较低[56][58][59] - 汇率走势:2025 年美元汇率整体疲软,人民币汇率展现一定韧性;美德利差收窄、日元套息交易反转等因素导致美元走弱,但未来美元指数有反弹可能性;美元走势影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外部压力缓解后反攻[60][63][75] - 债券收益率:美债收益率持续下行源于衰退交易和市场对降息预期升温;欧债收益率上行是由于欧洲财政政策转向;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债收益率提升[61][62][6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居民过去四年积累了 13 万亿超额储蓄,部分资金将在未来逐步释放,为内需提供支持[7] - 2024 年下半年广义的消费类基建投资出现明显下滑,政府在两会上提出扩大服务业投资和部署消费类基建投资,今年投资空间预计较大[13] - 从 2024 年底以来,政府驱动型服务业的投资出现明显反弹,单月增长达 7 个百分点[14] - 中西部限额以上零售增长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大型商场、高铁站点等设施建设使中西部成为重要的跨区消费目的地,影响整体经济格局[19] - 预计 2025 年第三季度经济触底企稳,第四季度及 2026 年积极改善,上修全年 GDP 增速预测至 5.0%左右[20] - 2025 年上半年经济稳定性增强,下半年可能有额外增量财政措施对冲风险,财政政策导致需求结构变化和资产配置选择不同[21] - 过去两年消费疲软或内需不足,外需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内外需不平衡,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运行受阻,房地产信贷增速下降[22] - 财政收入不足主要原因是税收收入偏弱和土地出让金减少,去年名义 GDP 增速为 4.2%,但税收收入为 -3.4%,土地出让金从 8.7 万亿降至约 5 万亿[23] -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受关注,财政政策强调严肃性,今年核心问题是破解堵点,若突破障碍,财政政策积极程度可能达过去三四年来最强[24] - 2025 年财政预算隐含名义 GDP 增速约为 4.9%,与实际 GDP 增速目标 5%接近,对民营经济增速预测更谨慎[25][26] - 2025 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目标设定为 0.11%,若房地产销售延续去年四季度趋势,土地出让金降幅可能收窄[27] - 2025 年广义财政政策积极,赤字率 4%,赤字规模 5.66 万亿,安排 1.3 万亿创伤率,四本账合计支出增速预计达 8.7%[28] - 2025 年财政预算加大支出强度并加快支出进度,要求加快债券资金落实,1、2 月份政府债务融资高于历史均值,若趋势持续将支持经济增长[29] - 2025 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分别达到 6 万亿到 7 万亿有可能,财政支出增速可能先上后下,二季度财政政策对经济支撑力度增强[30] - 2025 年财政支出预算重点在科学技术、债务付息和国防开支等领域,基建投资优先级较低,财政政策更注重推动消费[31] - 2025 年以旧换新政策从去年 1500 亿元扩展到 3000 亿元,服务性消费仍有缺口,人均差距接近 2000 元,后续政策将发力教育文化娱乐和生活用品及服务领域[32] - 政府对失业人群采取兜底措施,去年失业金支出增速达 30%,今年一月份同比增长 27%[33] - 历史上首轮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对耐用品消费提振明显,成功因素包括补贴力度与领域、基础设施完善、长期制度改革、经济刺激计划[38]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财产现金收入和转移现金收入落后,政府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改善财产现金收入,提振消费[43][44] - 中长期加强社会保障支出可改善收入分配,一老一小补贴政策对中西部地区提振力度更大[45][46] - 出生率上升推动食品类消费增长,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使医疗保健领域受益,未来可能有针对 20 到 40 岁人群的财政支持[47] - 美国贸易战 2.0 策略包括作为谈判工具、增加关税收入、解决不公平贸易,以谈判工具为意图推进最快[50] - 美国为阻止出口转移可能对单一商品加征全球普遍性关税[52] - 对等关税针对印度、欧洲,可能考虑增值税,国别赋额参考 2018 年形式,以 301 条款落地,可能建立分层赋额体系[53][55] - 学术研究表明美国关税最优水平一般在 13% - 60%之间,经济对关税变化更敏感[57] - 欧洲经济复苏面临俄乌冲突停火协议不确定、乌克兰重建困难、德国修宪受阻等挑战[69] - 2024 年 7 - 9 月份日元套利交易反转主要由美国宏观因素驱动,仅靠日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不一定引发大幅反转[70] - 美国经济面临失业率上升、股市与消费负向循环、财政紧缩等风险点,可能迫使美联储下半年快速转向[73] - 中国央行采取调节跨境融资审慎参数、使用逆周期因子、发行央票等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强调增强外汇市场韧性[76]
坚定信心、相信未来——申万宏源2025资本市场春季策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