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互联网、日本视频游戏 - 公司:腾讯、美团、拼多多(PDD)、京东(JD)、网易(NTES)、阿里巴巴(BABA)、快手、哔哩哔哩、任天堂、卡普空、万代南梦宫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AI应用层发展更快 - 观点:AI应用层在中国的发展将比其他地区更快,尤其是在DeepSeek出现之后这种可能性更加明显 [12] - 论据: - 中国有13亿文化同质且长期在线的互联网用户,每天在线时长约70亿小时,可提供大量数据来支持AI数据飞轮 [13] - 中国互联网平台涵盖了各种商业意图,如电商、服务、旅游、食品、音乐、视频游戏等,腾讯通过微信收集了广泛的用户行为数据,有望在小程序生态系统中应用智能AI [13] - 与西方相比,中国对AI的乐观和信任程度更高,有助于新AI应用的推广;“996”文化也可能促进顶级AI应用的迭代速度 [13] 互联网平台角色变化不大 - 观点:到2035年,大型互联网平台仍将作为买家和卖家交易的场所,在交易中充当裁判角色,确保交易信任,并负责管理商品交付过程 [15] - 论据:就像电商平台是买家和卖家匹配方式的最新迭代一样,即使在AI驱动的世界里,这些核心功能仍然必要,例如在支付和交付存在时间差时需要平台建立信任 [15] 内容消费和IP价值变化 - 观点:AI发展可能导致内容消费增加,顶级IP价值重估,优质内容和IP所有者将继续繁荣 [8][21] - 论据: - 参考中国互联网时间的演变,随着AI能力的增强,用户可能会将更多时间分配到服务、体验和娱乐上,自2020年以来,更多时间花在了短视频上 [3] - 虽然AI可以加速内容生产,但大多数人不擅长创作原创内容,定制内容需要思考和努力,不符合“娱乐”的概念,因此顶级内容和IP的品牌关联将仍然重要 [21] 社会层面AI使用分布 - 观点:在社会层面,可能会出现1%的用户利用AI拓展人类知识边界,9%的用户创作内容以娱乐另外90%的用户的情况 [17] - 论据:未明确提及具体论据,但表示对此持开放态度 互联网公司分类 - 观点:即使在普遍采用AI的世界里,互联网公司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简化高意图搜索行为与购买决策之间的路径来节省用户时间,另一类是通过广告或转化为交易来占据用户注意力并实现时间货币化 [18][43] - 论据:中国已经有一些类似Perplexity的竞争者,字节跳动的豆包和腾讯的元宝有可能推动搜索行为和广告收入的重新调整,AI推荐算法的逻辑演变可能是根据用户历史主动推荐购买 [43] AI在物理消费领域应用需谨慎 - 观点:对AI在面向消费者的物理世界中的应用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是责任集中和大规模自动化的社会影响 [62] - 论据: - 自动驾驶技术虽接近实际应用,但即使微小的脱离和事故率乘以大量的车辆行驶里程,也可能导致引人注目的事故数量,可能引发社会或监管关注 [63] - 机器人出租车和送货机器人的应用可能会使约2000万滴滴司机和数百万美团骑手失业,引发就业和社会保险等问题 [6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评级和估值:提供了多家公司的评级、目标价格、收盘价、相对表现、调整后每股收益和调整后市盈率等信息,如腾讯、美团、拼多多等 [6] - AI模型排名:展示了中国大语言模型在开源排名中的表现,如DeepSeek - R1、Qwen2.5 - Max等在Chatbot Arena和OSWorld中的排名 [25][26] - 互联网时间变化:自2020年以来,中国互联网总时间以每年约6%的速度增长,增量时间主要用于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快手的总使用时间在2021 - 2024年以1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加上微信视频号后,短视频平台的总参与度在同期以2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40] - 媒体IP价值:任天堂、索尼、万代南梦宫、迪士尼、腾讯、三丽鸥等拥有一些全球最有价值的媒体IP,在AI生成内容充斥的世界里,IP的品牌关联和怀旧因素将仍然是强大的商业力量 [53][54] - 就业风险:列出了受AI破坏风险最高的前20个工作,如数据录入员、客户服务代表、制造业装配线工人等 [72] - 合规和风险披露:包括公司相关的合规信息、估值方法、风险、评级定义、利益冲突等内容,以及不同地区的分发和适用法律说明 [75 - 133]
科技未来:我,机器人——2035 年人工智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