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医药20250328
601607上海医药(601607)2025-03-31 10:4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医药流通行业 - 公司:上海医药集团、美熙健康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上海医药集团业绩表现 - 2024 年再次入选财富世界 500 强,排名升至第 411 位,获多项荣誉 [3] - 实现营业收入 2752.51 亿元,同比增长 5.75%;归母净利润 45.53 亿元,同比增长 20.8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0.65 亿元,同比增长 13.04%;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58.27 亿元,同比增长 11.39% [3][4] - 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237.3 亿元,同比下降 9.62%;医药商业销售收入 2515.20 亿元,同比增长 7.47% [3] 研发创新 - 2024 年研发投入 28.18 亿元,研发费用 23.94 亿元,同比增长 8.64% [5] - 依托上海前沿打造设立“一张桌机制”,园区入驻 15 家生态伙伴和创新企业 [5] - 推进研发管理组织架构优化,组建科学委员会、产业创新理事会,双聘院长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 [5] - 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参与设立上海生物医药转化基金二期 [5] 产品规划与开发 - 新设产品规划部,布局重点疾病领域 [6] - 2024 年工业销售收入过亿产品 44 个,过 10 亿产品 2 个;60 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 1373 亿元,同比增长 1.43% [6] - 新药管线 54 项,其中创新 10 项(含一项美国临床二期),改良型新 14 项 [6] - 中药板块 2024 年实现工业收入 95.71 亿元,大品种循证医学研究取得进展 [6] 罕见病治疗领域 - 51 个产品种覆盖 67 个适应症 [7] - 上瑞尔一类新 CCRB4,610 完成国内二期临床试验并提交三期申请,获美国 FDA 孤儿认定 [7] - 自主研发的全球创新 CD20 抗体 B001 与 B007 开展多个罕见病研究,部分进入关键临床或二期临床 [7] 国际业务拓展 - 在东南亚与中东地区多国完成业务布局,在泰国、菲律宾、阿联酋取得阶段性进展 [8] - 2024 年海外销售收入 39.67 亿元,同比增长 24.53%,新增海外产品注册申报 18 个 [8] 营销模式转型与技术升级 - 组建新销售公司推动营销模式转型,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技术升级降本增效 [9] - 旗下信谊、新亚获科技进步奖,推进原料制剂一体化布局,完成多个基地整合投产及转移工作 [9] - 全年完成精益项目 161 个,荣获多个专利奖项 [9] 全国重点实验室 - 通过联合上海交大及其医学院科研成果孵化,在中央研究院转化,子公司落地生产,实现产业化 [9] - 升级中央研究院,形成全链条创新研发体系 [9] 新药研发目标和定位 - 落实健康中国 2030 战略,支持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10] - 聚焦中国人高发疾病研发新药,提高治愈率,满足临床需求 [10] - 夯实研究基础,发展核心技术,建设一流平台,提高国际竞争力 [10] AI 赋能新药研发 - 与神思电子及人工智能浦江实验室合作,布局 AI 算法模型库 [12] - 加速新产品开发,提高整体效率 [13] 全链条研发措施 - 建立一体化高效灵活高品质平台,符合国际国内标准,推动新产品上市 [14] - 构建创新平台,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形成协同开源生态圈 [14] 知识产权管理 - 建立系统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全程参与并运营知识产权布局 [15] - 确保项目得到充分保护,推动新产品开发并维护公司利益 [15] 产品布局 - 在创新、改良、中草、罕见病、儿童用药四个方面齐头并进 [16] - IND 申请阶段有七个项目,一期八个、二期十九个、三期五个,一个 NEBAG 递交 [16] - 多个项目有进展,如 01 项目预计今年获批,001 自主 CD206 抗体国内最快等 [16]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 五个主要创新药物项目处于不同研发阶段,部分项目有独特优势 [17] 过去两年创新布局及成果 - 进行组织架构和运营体系优化调整,任命新研究院长 [18] - 40 个创新药处于不同研发阶段,注重早期发现团队研究 [18] - 开展全球项目研发,扩大漏斗式研发体系 [18] 2025 年期待成果 - 心血管新药进入 NDA 审批阶段,有望获批商业化 [19] - 多个三期临床试验项目预计完成并申报 NDA,多个二期和一期临床试验推进 [19] - 注重外部合作与引进成熟产品,结合自身研发与 BD 引擎实现成果落地 [19] 未来发展目标 - 依托现有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究,构建开放合作生态 [20] - 拓展管线、升级技术平台,提高制度灵活性与平台前沿性 [20] - 突破国际技术壁垒,推动原创疗法,成为一流创新企业 [20] 医药产品研发战略 - 围绕自身研发体系与科研院所紧密结合 [21] - 研究院与转化部门团队定期交流互动,保障项目合作和上游管线扩充 [21] 现金使用与外延并购 - 拥有 350 多亿元现金,用于投资并购和业务扩展 [24] - 围绕创新药、中药、传统化学制剂领域投资 [24] AI 技术应用布局 - 重视 AI 在新药研发中的推动作用,与外部 AI 公司合作 [25] - 研究院系统性利用 AI 赋能业务发展,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质量 [25] 化药领域并购和投资策略 - 专注六大治疗领域,通过并购加强基础 [26] - 提升技术水平,形成专利壁垒,推动早期发现和临床端发展 [26] AI 技术赋能医药研发 - 采取成熟一块部署一块原则,在早研、转化平台、临床板块落实 AI 赋能 [27] - 构建自己的平台并与业内企业合作,形成专利壁垒,加快研发进程 [27] - 在临床端利用 AI 进行患者筛选、数据驱动决策等 [27] 2025 年流通板块影响 - 2024 年行业负增长,受经济放缓、财政压力、医保延缓支付和带量采购影响 [28] - 2025 年上半年仍面临集采压力,但新增国产产品将放量 [29] - 国家医保局要求及时支付医保资金,利好流通业,预计年底 85%以上地区执行 [29] 中药板块发展策略及表现 - 围绕大品种和大品牌发展,开展真实事件研究证实产品安全性 [30] - 重点品种表现良好,与黄整合进展顺利 [30] - 2024 年胃药“胃部村”销售额超八亿元,“养心室”取得阳性结果 [31] 上海医药与何黄合作 - 2024 年底达成交易协议,正在安排最后实施阶段 [32] - 何黄旗下麝香保心丸市场规模接近 30 亿元,合作将提升上海医药上游产品发展 [32] 工业和商业业务战略调整 - 商业业务布局 SPD、CSO - DTP、多元支付等项目,结算系统推向市场,提高集中度但有挑战 [33] - 工业业务进行中央研究院升级及研发体系调整,整合五大营销中心 [33] 中国流通行业挑战 - 2018 年以来采购政策造成双重打击,销售规模减少,利润受损 [34] - 经济放缓影响流通市场,支付端增长乏力,运营成本高企 [34] 流通板块持续健康发展因素 - 支付端增量,如多元支付方式、医保支付“全药保”计划 [35] - 集采政策优化 [35] - 中国经济回暖 [35] - 调整结构,如 SPD、CSO 模式创新 [35] 决策创造确定性结果 - 工业领域优化研发和营销,确保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价值 [36] - 商业领域创新业务模式,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36] 医药行业市场营销体系 - 需要强大体系,包括医学、市场、转入团队及营销管理等 [38] - 改变工业营销现状,临床三期引入外部营销,实现临床价值 [38] 解禁股与市值管理 - 三年前战略投资定增四月初到期,未收到股份处置方案通知 [39] - 出台市值管理制度,通过提高业绩、回报投资者、加强沟通等稳定提升市值 [39] 保健品及创新药领域规划 - 保健品提升 ROE 和利润率,2025 年计划在规划内将中药及保健品做到一定规模 [40] - 创新药未来考虑 BD in license、新模式等实现突破 [40] 院外市场销售策略 - 院内市场销售能力强,院外市场技术和经验少,但产品丰富 [41] - 组建专业团队拓展院外市场,线上线下结合,如去年线上销售微生态产品达五亿多元 [41] 自身免疫、神经精神及心脑血管领域布局 - 依托传统优势,关注这些领域,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品,关注新机制和靶点 [43] - 早期布局五十多个项目,希望推出新一代产品 [43] 国际化业务布局及战略方向 - 国际化增长率超 20%,总量不大,分为澳洲保健类和东南亚产品注册推广两部分 [44] - 去年澳洲业务增长良好,东南亚今年预计贡献更好业绩,在多地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销售 [44] 商业在线业务与创新药商业化 - 2024 年 CFC 业务发展显著,2025 年延续态势 [45] - 创新药商业化布局九年,形成一体化营销体系,覆盖全国头部四万多家医院 [45] - 2025 年 I001 创新药进入三期有望商业化,发挥流通企业准入优势开发医院网络 [45] 2025 年业务新举措 - 注重 0 到 1 产品开发,推出指利达(瑞舒伐他汀)和巴尔鼻喷 [46] 2024 年成绩与 2025 年预期 - 2024 年因赛诺菲项目实现 60 亿元规模增长,2025 年难再现大规模增长,但签约项目不少 [47] - 继续与跨国企业合作,依靠合规体系建立核心竞争力 [47] 应对行业新形势和挑战 - 洞悉行业趋势,以筑牢底盘、做强核心、创新突破为主线,推进三横三纵发展体系 [49] - 保持战略定力和战术敏捷,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工业研发和商业创新 [49] 研发创新具体措施 - 打造“一院四所”和“大 BD”相结合的研发体系 [50] - 依托重点实验室领军人才双聘机制等提升自研核心能力,建设专业技术研究所 [50] 商业创新服务布局 - 参与行业变革,在 CSO、SPD 等领域领先,拓展数据业务和多元化支付体系 [51] - 完善三横三纵发展体系,优化营销组织和产业布局 [51] 利用 AI 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 - 在研发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等领域应用数字和 AI 技术 [52] - 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竞争力 [52] 未来发展愿景 -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制药企业,打造“创新上药”、“绿色上药” [53] - 提升核心竞争力,回报股东投资者,为上海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做贡献 [53] 美熙健康进展 - 2018 年成立,在多元支付特别是创新药商业保险方面布局 [22] - 2024 年推出惠民保业务,全国 153 个城市 1 亿人投保,节省 18.5 亿元药费,为药企开辟新销售途径 [22] - 联合中天发布中国多元支付白皮书,预计三年后多元支付为创新药带来 2500 亿元增量 [22] - 2025 年计划启动港股 IPO 推动创新板块发展 [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小分子、新型甲酸降解剂、抗体及 ADC 疗法、细胞疗法及微生态疗法等有创新技术平台 [11] - 联合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和人工智能浦江实验室建设小核酸平台 [11] - 公司研究院系统性利用 AI 赋能业务发展,在早研领域、转化平台建设以及临床板块落实 AI 赋能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