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要涉及的公司 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Haidilao International),2001年成立,2018年9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目标为中高端火锅市场,2022年12月分拆大中华区以外业务并以“Super Hi”之名单独上市 [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28亿人民币,净利润47.08亿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3%和5%;下半年营收21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净利润2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下半年营收低于预期5%,主要因自营海底捞门店净新开数量少于预期;下半年净利润超出预期5%,得益于金融资产一次性收益、门店从自营转加盟,以及下半年毛利率达63.2%(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高于预期2.2个百分点),不过被销售及行政开支比率48.4%(高于预期1.6个百分点)部分抵消;下半年净利率达12.5%,为2018年以来最高;2024年股息支付率为95%,与上半年持平 [1][5]。 - 运营亮点 - 2024年平均翻台率提升至4.1次/天(2023年为3.8次/天),下半年为4.0次/天,低于23H2的4.3次/天和24H1的4.2次/天,主要受9 - 12月压力影响 [2][5]。 - 2024年人均消费97.5元,较2023年的99.1元略有下降,下半年较上半年略有改善;管理层表示未来将维持人均消费稳定,并根据位置和时段实施差异化策略 [2][5]。 - 2024年新开62家门店(59家自营店和3家加盟店),关闭70家门店;截至2024年有13家加盟店,其中10家由自营店转换而来,3家为新开业;70%的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或城镇 [2][5]。 - 多品牌战略方面,截至2024年运营11个小品牌共74家门店;超40家延庆烧烤餐厅月均单店销售额80万元,多数盈利;管理层称还有几个品牌有增加门店的潜力 [2][5]。 - 公司展望 - 管理层维持2025年开设MSD%新海底捞门店的指引,截至2月已签订41家新门店合同 [3][5]。 - 估值调整 - 基于DCF的目标价从19.35港元上调至20.66港元,原因是将估值基础向前滚动一年,不过部分被下调2025 - 2026年净利润预测2 - 4%所抵消;评级为“买入” [4][5]。 - 风险提示 - 行业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因素恶化影响消费者支出、商品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食品安全事件 [13]。 - 公司下行风险包括激进扩张策略导致餐厅间的相互竞争、来自当地火锅店和火锅超市的竞争、不适应外卖业务 [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交易数据和关键指标:2025年3月26日股价17.62港元,52周股价范围为20.40 - 11.80港元,市值982亿港元/126亿美元,已发行股份55.74亿股,自由流通股占比7%,日均成交量2461.2万股,日均成交额3.904亿港元,2025年12月预期普通股股东权益112亿人民币,市净率8.0倍,净债务与EBITDA比率为NM [5][6]。 - 盈利预测调整:2025 - 2027年摊薄后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下调2%、4%、6% [5][7]。 - 预测回报:预测价格升值17.3%,预测股息收益率5.6%,预测股票回报率22.8%,市场回报假设11.1%,预测超额回报11.7% [11]。 - 分析师信息:Samuel Wang、Christine Peng、Viola Yang为报告分析师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