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虚拟电厂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2023 - 2024年虚拟电厂作为新业态进入中国产业模式,引发资本追捧,如国能日星等标的企业股价迅猛上涨;我国虚拟电厂目前处于试点示范向规模化发展过渡阶段,专业模式单一,多数通过需求响应获取收益;全国虚拟电厂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但广东、山东、山西等省份发展较快,深圳等地民营企业成为投资运营主力 [1][2][4] - 市场空间预测:假设年度巅峰负荷市场为50小时,需求响应补偿力度为度电3 - 5元,对应需求侧响应运营收益为30 - 50亿元,预计2027年虚拟电厂市场空间为130 - 250亿元左右 [3] - 政策支持与发展要求:国家印发相关方案,提出建设虚拟电厂、明确参与系统调节方案;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方案,加快培育主体,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丰富商业模式,建立健全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提升资源组合水平;从明确准入条件、健全电能量市场机制、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和优化需求响应机制四个方面为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提供路径和规范 [2][4][5] - 负荷调节需求:中电联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我国最大电力负荷将分别达到16.3亿千瓦和20.1亿千瓦,若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求,虚拟电厂可调节负荷资源需求将分别达到0.8亿千瓦和1亿千瓦 [5] - 基础创新与政策落实:基础创新使虚拟电厂可参与多类型、多时间尺度、多空间尺度市场,发挥灵活可调特性;意见提出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信用担保、绿色债券支持,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 [6] - 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双碳推进,装机侧风电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发展,需求侧对虚拟电厂业态参与度不断提升,虚拟电厂将打通上游供给侧、中游电网侧和下游需求侧 [7][8] - 企业优势分析:绿电运营商在功率预测、风光资源预测方面有先天优势;传统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在负荷侧需求判断上有优势;同时具有火电和绿电装机量较大的企业在调度响应和用户资源获取上具有先天优势 [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2012年国内已有降能效虚拟电厂项目,主要集中在需求侧调度,当时供给侧结合和储能处于新发展状态,定义相对狭隘;拉基法典是适合虚拟电厂小电网小电源分布式的商业模式 [7][11]
虚拟电厂首获国家顶层设计
2025-04-15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