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碱、铟锗、锌——大宗商品热点解读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烧碱行业、铟行业、锗行业、锌行业 - 公司:百川银服、山东日科、民祥、亲力新材料、福建东南电化、云南夜胜、赤峰棕色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烧碱行业 - 政策影响:国家“临江一公里”政策接近尾声,2025 年后烧碱生产稳定性将更稳固;烧碱被列入限制类产品,新增产能受限,但 40%以上采用工业废盐的离子膜装置及个别单氰胺项目除外[2]。 - 产能产量:2020 - 2025 年烧碱产能稳步增长,2023 - 2025 年开工率水平强劲,2024 年开工率维持在 83%左右;2024 年新增产能投产脚步略有放缓;2024 年规模大于 100 万吨的烧碱企业新增一家,规模小于 30 大于 10 的企业增加但多为配套下游产业链;各省份产量大部分增长,江苏、四川、天津地区产量有所下滑,福建地区产量增长明显[3][4][5]。 - 价格走势:2022 年烧碱市场价格坚挺,2023 年开始下行,2024 年整体不温不火,10 月中下旬受氧化铝价格上涨支撑液碱价格持续上涨,年后下滑,3 月又小幅上涨;2024 年三二液碱市场均价较 2023 年下降,2025 年 1 - 2 月均价维持在 1036 元[6][7]。 - 供需情况:产能角度烧碱缺口量 342 万吨,供应余量 1400 万吨,净余量 1058 万吨;产量角度缺口量 279 万吨,供应余量 1288 万吨,净余量 1109 万吨;2025 年预计氧化铝需求量增长 131 万吨,前驱体增长 32 万吨,化纤增长 8.1%,造纸总产需求量 45 万吨,粘胶短纤预计 25 万吨;2025 年烧碱产能供给投产 251.5 万吨,需求端供给增长 241.1 万吨,供需较为平衡;2026 年投产项目 626.72 万吨,需求端供给 86 万吨[8][13][14]。 - 成本利润:成本端主要受原盐价格影响,波动较小;2024 年盈利情况较 2023 年放缓,受液氯市场拖拽;企业开工受利润端制约,2025 年液碱企业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5][16]。 - 出口市场:2024 年我国烧碱出口量较 2023 年明显增长,达 260.7 万吨,主要出口省份为山东、江苏、天津、福建,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为澳大利亚、印尼及中国台湾;2025 年预计东南亚氧化铝产能扩张,年底烧碱出口量或达 300 万吨以上,价格多维持在 400 - 450 美元/吨[17][18]。 - 后市预测:利空因素为经济预期缓慢复苏,中端下游开工率低;预计 2025 年三二碱价格市场均价维持在 980 元/吨,上半年山东地区价格 850 - 1000 元/吨,下半年 850 - 950 元/吨[18][19]。 铟行业 - 产业布局:中国铟产业链呈集群特征,广西、广东、湖南三地集中了全国 83%的铟生产企业,三省铟冶炼产能占全国 65%以上,加工产能集中在潮汕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北矿南铟”物流体系[20]。 - 价格走势:2023 年 8 月受镓者出口管制政策外溢影响,价格单月暴涨 42%后快速回落;2024 年第二季度原料端危机引发价格上涨,价格波动率从 12%骤升至 38%[21][22]。 - 供给特征:新增产能有限,2024 年仅云南夜胜 30 吨、赤峰棕色 22 吨两个项目投产,赤峰棕色项目未投放新产品;再生铟崛起,2024 年产量首次超过原生铟,占比达 59%[22]。 - 成本构成:每生产 1 千克铟,原料成本约 2385 元(占 68%),加工成本约 140 元(占 22%),金融溢价占 10%,综合总成本 2773 元/千克[23]。 - 进出口情况:进出口量呈季节性波动,进口量 2 月和 6 月较少,11 月达年度峰值;出口量 11 - 12 月达高峰,2 月降低;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香港、韩国、美国[24]。 - 后市预测:2025 年全球铟需求量预计 1800 吨左右,主要消费领域为 ITO 靶材、半导体、焊料和合金、光伏等;利多因素为下游需求增长、原料供应受限、政策和战略储备等;预计 2025 年中国铟市场均价维持在 2200 - 3700 元[25][26]。 锗行业 - 市场情况:2024 年锗产业链厂检修致物料供应下降 40%,氧化锗和金属锗供应短缺,下游军工刚需和地缘政治影响使需求增加,供需缺口扩大,价格上涨;国储局第二轮收储传言引发市场抢货,供应紧张,厂家以长单交易为主[27]。 - 产能格局:全球锗产业资源在美国,产能在中国,美国资源储量占 45%,中国占 38%;中国冶炼产能占 68%,比利时占 16%;国内产能集中在云南(红外级)和内蒙古(光纤级)[27]。 - 供需情况:2024 年受原料制约,产能利用率约 70%;国外新产能延迟投产,国内原料商减少;需求端光纤到户工厂拉动四氯化锗需求增长 35%,光纤用锗占比从 12%提升到 18%;印尼含锗低位物料将补充国内原料[28]。 - 下游应用: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红外光学(42%)、光纤(30%)等;2024 年需求增长主要在光纤和催化剂领域;重点关注光通信领域爆发式增长,中国移动计划 2025 年建成 1000 万个 5G 基站,对应年需求增量 3.4 万吨[29][30]。 - 政策影响:2024 年中国实施锗出口管制,进口量同比下降 42%,出口结构调整,俄罗斯从第一大买家滑落至第五,比利时跃升为最大出口目的地[31][32]。 - 后市预测:2025 年需关注钢合金 700 吨废料处理项目、纳米比亚矿开发进度及国内锗企业矿产品下降和原料供应情况;预计价格在 1.5 - 2 万元之间波动[32][33]。 锌行业 - 价格表现:2 月锌价下行,平均价格 23747 元,环比下降 3.3%,同比仍有增长;价格下滑是宏观与基本面利空共振结果,期货市场价差收敛,沪锌结构稍偏向 back 结构[35][36]。 - 生产情况:锌冶炼厂开工率上升,2 月产量偏低,因春节、检修和自然天数变化;预计 3 月产量比 2 月增加 6.7 万吨[36][37]。 - 库存情况:2 月锌现货库存处于春节累库状态,但远不及预期,同比有明显降幅;期货库存偏低,与产业链厂开工未恢复常态有关,产业链厂利润 2 月仍亏损[37]。 - 加工费情况:国产锌矿加工费上涨到 3000 - 3500 元,进口加工费恢复到正数,平均 4 - 5 美元;加工费上升与港口库存增加、锌金矿供应量增加对应[38][40]。 - 消费情况:2 - 3 月为消费淡季,镀锌板、镀锌管开工 2 月处于年内最低水平,3 月缓慢恢复;氧化锌、锌合金、锌粉开工水平春节后回升[39]。 - 供需矛盾:当前锌价和加工费增速不匹配,市场对锌矿是否宽松未形成定局;海外矿山受供应、运输、季节性等因素影响,产能释放缓慢;2025 年预计海外主流锌矿增量 55 万吨,国内锌精矿产量上升 4%,进口增速 9%,总供给量增长 6%,需求预计增长 4%;2024 年精炼锌紧缺 4.2 万吨,2025 年预计复产,总供给增速 4%,需求仅 1.5%,精炼锌将明显过剩[40][41][44][48][49]。 - 价格预测:3 月锌价保持相对高位,震荡下跌,价格区间 23000 - 25000 元;4 月价格波动不大;5 月震荡下跌;2025 年锌价中心下行,区间 21000 - 25000 元[49][50][51][5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百川银服:成立于 2007 年,是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信息供应商之一,其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在原有网页信息服务基础上升级,每日更新 20 万条数据信息,涵盖多方面数据,还包括 API 对接、研究报告、利润计算等个性化产品;登录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浏览器输入网址注册登录,二是登录万德系统,在万德系统上点击市场板块,找到三方数据界面,点击进入百川银服界面登录,也可通过快捷键一键直达[1][19][34]。 - 烧碱行业:未来关注烧碱行业中工业废盐综合利用项目情况;贵州地区从无碱状态进入有碱市场,广西地区新增投产能否补入当地缺口值得关注[2][13]。 - 铟行业:铟市场规模小,易受资本炒作影响,价格波动易脱离基本面;新兴技术应用速度、地缘冲突和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存在不确定性[26]。 - 锗行业:中国实施锗出口管制,虽缓解国内供应压力,但需警惕国际市场份额流失风险[32]。 - 锌行业:2025 年 Benchmark TC 市场猜测在 100 - 120 美元,反映海外市场可能不认可锌矿顺畅转向过剩;国内矿山如火烧云、赤峰银曼矿业、宇邦矿业等待投产,实际释放变数大;炼厂使用锌杂料和锌焙砂替换料情况会影响产量统计[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