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虹美菱20250415
000521长虹美菱(000521)2025-04-16 11:03

纪要涉及的公司 长虹美菱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治理:2023 年底柳江任四川长虹董事长推动主体活力释放,2024 年底汤永道任长虹美菱总裁统筹全品类经营;中国区围绕渠道改革深化,国际区依托电商转型和 ODM 代工扩大规模,连续两年超预期高增长[2][3][4] - 市场表现:出口比例 35%且无美国收入敞口,受关税冲击影响小,股价回调是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问题导致的误伤;一季度中山长虹空调出口产量同比增 54%,冰箱冷柜订单增 10%,洗衣机增 25%;账面净现金 81 亿元,市值低于净现金价值,股息率超 5%,抄底性价比高[2][5] - 未来发展因素:受益国家补贴政策,美菱冰洗及空调内销净利率有提升空间;推动 C2M 模式和电商转型,加强仓储物流协同;作为小米供应链伙伴,小米空调目标产量 1000 万台助其实现规模效应;外销净利率提升,冰洗达 5.5%,空调达 3%;海外市场品牌占比低,多品类协同有望高增长;2024 年四季度存货叠加准备或在 2025 年冲回;预计 2025 年利润 8 亿多元,业绩增长近 20%,估值仅九倍市盈率[2][6][7] - 发展历程和战略:2009 年注入空调资产,2015 年注入小家电和厨电资产,2016 年成立中科美菱并于 2022 年上市;2017 年至今品牌出海和 ODM 双轮驱动;四川长虹直接和间接持股约 27%;2023 年 12 月人事变动,设盈利目标,坚持三条发展主线[8] - 中国区渠道改革:2019 年以智易家为销售平台,2022 年取消分段经营,转变营销部门职能,精简部门加强协同;2025 年深化改革以数字化和新零售为主,如民生物流统配、C 加三订单制,与京东五星合作渠道下沉[9] - 海外市场策略:2017 年加速品牌推广,成立国际区,全球有五大生产基地;通过品类协同,在欧洲用电视渠道反哺白电渠道;期待股权激励和降费提效优化治理结构[10] - 2025 年新变化:唐永道任总裁关注盈利能力,要求收入和盈利双增长;提升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业绩出现拐点;消费升级下,冰箱和洗衣机差异化产品表现好,冰箱研发投入大[11] - 产品结构和均价:2023 年起推出差异化产品拉动结构,2019 - 2024 年线上线下均价复合增长率约 7%;线下均价约为行业八折,线上稍高于行业平均,价格提升空间大[12] - 洗衣机产业:进入较晚但近年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长率约 20%[13] - 冰箱内销利润率:海尔约 10%,海信约 4%,长虹美菱仅约 1%,提升空间大[14] - 小米空调业务影响:2024 年带动 450 万台销量,2025 年预计冲击 1000 万台,800 万台代工,长虹美菱受益;预计 2026 年销量 1300 - 1400 万台,仍需依赖代工[15] - 空调业务利润率:给小米代工规模效应使内销利润率达 2%左右,外销约 3%;与海信销量差距大但净利率相当[16] - 长虹品牌空调销售: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区,四川外市占率 2%;2024 年拓展川渝外市场,上半年新增网点超 400 家;产品性价比高[17][18] - 长虹外销业务:白电产能向中国转移,关税对家电出口影响有限;北美市场占比低,外销主要面向新兴市场[19] - 海外订单及电商转型:22 - 24 年外销增速翻倍,K 系数 50%;国际营销总部加强协同,品牌业务在多地增长超 30%;中山长虹深耕拓展市场提升影响力[20] - 国际市场历史和现状:1999 年进入印尼,2006 年进入捷克,2016 年进入欧美;2022 年外销逐月高增长,空调和冰箱外销超 400 万台;2024 年欧洲同比增长 40% - 50%,收入占比约 20%;国际区将通过多种方式赋能公司[21][22] - 盈利预测和业务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2025 年空调业务增速 20%左右,冰箱冷柜未来三年复合增速 10%,洗衣机增速快,小家电和厨电稳定;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 15%、7%、7%,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约 19%,动态 PE 约九倍[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面临挑战与机遇:挑战包括 2026 年后空调产能可能瓶颈,需扩产应对;业绩需持续兑现超预期,公司治理体系需进一步改善;机遇在于期待更多股权激励举措推动发展和估值提升[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