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拟电厂:收益机制有望拓展,加速成长
2025-04-17 23:41

纪要涉及的行业 虚拟电厂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推动虚拟电厂发展:新政策明确虚拟电厂商业模式,首次从官方层面界定其定义,设定发展目标,使其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国家规划到2027年调节能力达2000万千瓦,2030年达5000万千瓦,实际建设规模可能超预期[1][2][5] - 盈利模式拓展:盈利模式从单一需求侧响应扩展至辅助服务、电能量及现货市场,实现稳定盈利。调度机构按日前市场价格补偿辅助服务[1][6][9] - 市场需求增加:尖峰负荷逐年提升,2024年达14.5亿千瓦,同比增长7.4%,预计2025年达15.5亿千瓦,对虚拟电厂调节资源需求增加[3][11] - 电力市场变化利好:电力市场改革、需求侧响应、分时电价完善及峰谷价差扩大,多数省份峰谷价差在0.3 - 1元之间,广东、海南超过1元,为工商用户降低成本和获利提供空间[1][3][12] - 用电量结构变化利好:2024年第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5.2%和9.9%,这些高增长行业用户数字化程度高,对能源数据需求强烈,利好虚拟电厂发展[1][10] - 电网发展催生需求:电网鼓励工商用户优化用电,催生计量终端和企业能管理需求,工商储能可利用峰谷价差套利,广东现货市场日间最高与最低价格差异大于0.76元的天数占比66.1%[3][13] - 建设成本与市场空间:虚拟电厂单位投资成本约为200 - 400元/千瓦,含储能的200万千瓦虚拟电厂成本约5.4亿元,不含储能约2.9亿元,投资回收期约五年。2030年市场空间或达240 - 420亿元[3][17][18][19][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需求侧响应机制:是过去主要盈利方式,以邀约响应和实时响应为主,结算方式有按出力多少结算和按容量结算两种,邀约型流程由运营机构向负荷集成商或大用户发布前一天通知[7] - 虚拟电厂建设情况:冀北、广州和深圳已建成虚拟管理平台,但更多作为调度工具而非盈利实体[14] - 所需平台和设备:管理平台需要大型软件平台和集成商或负荷聚合商;工商业用户在负荷侧需要企业微电网或企业用电管理平台及相关设备[15][16] - 进入市场节奏:各省份将陆续出台细则,已建成虚拟电厂预计2025年下半年参与辅助服务和现货市场,2026年参与中长期交易[5][21] - 推荐投资标的:电网侧关注国网南瑞、东方电子、南网科技;负荷侧关注安科瑞、国能日新、特锐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