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冠盛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布局与市场占比:海外业务占比超 90%,欧洲市场占比约 40%,北美市场占比超 20%,美国市场约 17%;在全球三大汽车保有量区域(中国、美国、欧洲)均有基础设施布局[1][2]。 2. 核心竞争力:拥有近 20 年海外市场经验,建立全球仓网系统和本土化团队,解决国内外信息不对称问题;海外品牌 GSP 在发达国家定位于中高端,通过全球销售渠道和网络推广[1][3]。 3. 业务模式:在美国以分销渠道为主,通过仓网直发提高毛利;在欧洲主要与工业型大客户合作,分销渠道占比约 20%[4]。 4. 关税影响与应对: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约 70%汽车零部件品类获得豁免对等关税,下游弹性大,受冲击不大;通过自有品牌和基础设施,在复杂供应链管理方面表现出色,拥有定价权和需求端把控能力[2][4][9]。 5. 产能布局:两三年前提出全球买全球卖战略,在马来西亚柔佛建厂并稳定交付,在波兰、德国汉堡、北美、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设有流通加工中心和仓储中心[2][10]。 6. 价格调整与成本压力:由于刚性消费特性,下游弹性更大,向上游溢价难度远高于向下游涨价难度;具体调整幅度和成本压力需根据实际市场变化动态评估[11]。 7. 制造端和消费端影响:制造端未受显著影响,中国供应链完备;消费端有涨价能力,工业型客户采用成本加成模型,自有品牌到终端有更大溢价空间[12]。 8. 发货节奏与下游需求:按单生产,发货节奏基本不受影响,下游需求也未受明显影响[13]。 9. 竞争者情况:国内企业更像合作贸易伙伴;拥有丰富海外供应链布局、基础设施以及本土化团队,产品需求刚性且价格弹性大的企业可能在贸易战中受益[14]。 10. 出口报价与费用承担:对美出口报价中 FOB 条款约占一半,美国仓网直发比例超 60%,部分由公司承担费用[15]。 11. 运费与清关情况:对运费不敏感,更关注运力和航线周期;美国本土清关速度有所加快,提前储备的库存增值,具备一定涨价能力[16][18]。 12. 客户倾向与价格传导:客户希望货物从非中国地区发货以降低成本;价格传导周期较短,预计约半年左右逐步传导[19][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关税对终端客户议价能力有影响,越靠近终端,加价弹性越大,终端加价绝对值比成本端更高,K 客户赚得更多[2][8]。 2. 2018 年 301 关税时所有品类被加征 25%关税,但北美仍是增长最快、毛利最高的市场[4]。 3. 中国车龄较短,整体后市场规模尚未完全起来;美国是统一大市场,汽车保有量巨大;欧洲因国家分散形成多个区域性市场[5]。 4. 美国人工成本高,总成化配件更换比例增加,公司通过逆向开发新产品并以低成本供应链进入本土市场[5]。 5. 公司跟踪贸易关税影响,根据实际市场变化动态评估终端价格调整幅度和成本压力,确保公司和消费者利益最大化[11]。 6. 尽管存在中美完全脱钩的极端情况,但发生概率极低,公司可通过海外复杂供应链满足美国本土需求[12]。 7. 中国医用针头即使关税达到 240%仍不影响销售,因其是刚需,美国生产成本高且终端售价远超成本[14]。
冠盛股份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