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新能源行业、钠电池行业 - 公司:普利特、海思达、中科海钠、小松公司、沃尔德、风帆、骆驼、巨江、沃达丰、大通、中联重科、广东海思达钠新技术有限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普利特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4 年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明显增长,利润接近 5 亿元,但受新能源板块影响业绩受一定程度影响,原因包括行业整体影响、方形电池储能毛利率低、历史存货减值约 1.6 亿元、新投生产线未完全释放产能、管理费用上升及约 4000 万元商誉减值[2] - 预计 2025 年新产能投放及钠电和半固态电池布局使新能源板块快速触底反弹,主营业务保持 10%以上增长,利润同比 2024 年显著提升,一季度报告预测主营业务继续增长,新能源板块环比改善并接近盈亏平衡[2] - 未来战略布局包括新产能投入和新市场开拓,车用感应材料稳步增长,机器人领域逐步释放订单,LCC 板块 2025 年有较好订单落地,重点布局脑机接口应用项目,预计 2026 - 2027 年完成验证后量产[28] 海思达钠电业务进展 - 研发进展:2022 年 8 月普利特进入新能源板块后与中科海钠合作研发钠电产品,2024 年初从晨阳体系转向巨鹰体系,已推出层状氧化物体系产品,开展磷酸盐复合磷酸盐、硫酸盐、普鲁士蓝等不同体系研发[4][10] - 产业化进程:2024 年加快产业化,推出大圆柱及方形电池产品,2025 年重点实现更大规模产业化,推广 160 安时 2VPP 体系,材料端不含贵金属元素,半年内材料 BOM 成本显著降低[11] - 市场订单:在储能类、启停电源及特种车辆等领域订单已超过吉瓦时级别,位居国内前列[1][4] - 应用场景及优势 - 起停市场:倍率性能优于铅酸电池,低温表现出色,无过放问题,中国起停市场需求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每年约 1.15 亿支,已与部分国内供应商签署长期合作[5] - 通信备电领域:能适应极端温度条件,已与沃达丰等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2024 年下半年开始批量供货[6] - 特种车辆领域:2025 年初发布全球首辆搭载钠离子技术的叉车,国内叉车保有量约 100 万台,替代 20%市场规模可观,高寒地区需求大[7] - 储能系统及备用电源系统:2025 年 5 月初或中旬将发布两个 20 兆瓦时示范项目,推进多个储能系统项目获客户积极反馈[8] - 数据中心:研发高倍率钠离子电池产品,循环寿命达 1 万次,通过针刺和热扩散测试,NFPP 系列能量密度达 110 - 120Wh/kg,处于业内较高水平,项目处于示范阶段[20] 海思达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与小松公司合作:2024 年 5 月 12 日开始合作,小松公司使用方形电芯组装模块用于日本市场车辆,客户反馈良好,2025 年预计大规模应用于几十万辆车[3][14][15] - 与中科、中联重科合作:在特种车辆领域合作,2024 年中联重科使用产品反馈积极,国内叉车仍以铅酸为主,渗透率低,2025 年开始试用新品并下半年放量生产[16] - 海外市场布局:通过马来西亚和泰国基地建设减弱美国关税影响,圆柱型小动力业务出口 40%至美国,方形储能业务主要出口欧盟[17] 海思达未来规划与目标 - 产品规划:目前主推 NIPPI 系列钠电池产品,计划推出硫酸盐、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以及钒化合物等其他体系产品,并进行市场调查确定适配场景[13] - 出货量与营收目标:2025 年投入两条产线,2026 年开发 400 安时以上大方形产品,预计 2027 年实现 15 亿至 20 亿营收,对应约 6G 瓦时产能[23][25] - 价格预测:预计三年内钠电价格与目前处于历史最低期的锂电价格基本平衡,依据是钠电成本持续下降且无资源问题,锂电价格未来可能波动大[23][24] 钠电池行业情况 - 产业化阶段:刚刚处于初期阶段,规模技术成熟度与磷酸铁锂相比有很大提升空间,2024 年下半年出现万吨产线[27] - 应用领域分布:6G 瓦时容量中,启停系统占 30%左右、通信备份占 25%、特种车辆占 25%左右、数据中心占 10% - 15%,其余 5% - 10%分布在其他泛铅改钠市场,储能系统是 2025 年重点开发市场[27] - 正极材料技术路线:钠电池会形成多体系,每种体系有优势和短板,需扬长避短,如 IMPP 体系适用于特种车辆,磷酸钒钠适用于对成本压力小且综合指标要求高的场景,层状氧化物能量密度高但成本高,普鲁士蓝材料推广将加速[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巨能离子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倍率特性,适合数据中心备份需求,能提供稳定可靠且快速响应的备用能源解决方案[18] - 钠电池成本结构与锂电池有差异,正极和负极材料达设计要求,电解液价格有压缩空间,目前锂电池电解液约每千克 10 - 19 元,钠电池约 30 元,希望一到两年内降低制造成本,中试线钠电制造成本约每支 0.2 元,量产预计降至 0.1 元左右[26] - 海思达成立广东海思达钠新技术有限公司,将钠离子电池作为独立业务板块发展,广东省新能源应用场景广泛、政策支持力度大,目前生产线已满产[21]
普利特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