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可转债、光伏、电子、化工、装备制造、计算机、电力设备、生物医药、建筑装饰、科创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可转债评级框架 - 综合考量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评估侧重历史数据(2023 年 20%,2024 年 30%)及未来预算(2025 年 50%),并纳入 ESG 和流动性评估等外部因素[1][2] - 不同行业评级侧重点各异,光伏制造关注订单保障,电子行业关注产业链完整度,化工行业重视技术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财务角度关注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1][2] 可转债与信用债评级区别 - 可转债类似信用债,但更关注股性因素和外部支持(股东及政府),支持意愿和能力是关键考量因素[1][3] - 2023 - 2024 年可转债到期兑付金额显著增加,转股难度加大,清偿债务或成常态,预计 2027 - 2028 年到期金额将达 1500 - 2000 亿[1][6] 可转债跟踪评级 - 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定期跟踪集中在 5 - 6 月,不定期跟踪由重大事项触发,如经营范围变化、大额诉讼、安全事故等[1][7][8] 可转债评级调整 - 上调需长期观察经营实力、现金流和偿债能力显著好转,以及政府股东增资等因素,短期业绩好转难以轻易上调评级[1][10][11] - 下调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和一二级市场风险、业务和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公司治理问题、行业相关风险[13] 光伏行业现状 - 长期向好,但面临阶段性供需错配和普遍亏损,需关注减值风险、开工率及自由现金流覆盖情况,这些是 2025 年评级调整的重要依据[2][16][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ESG 调整针对企业是否存在严重安全生产事故或公司治理问题,流动性评估考察企业资金来源及其覆盖情况[4] - 外部支持从股东和政府两个维度评估,包括支持意愿和支持能力,影响企业获得外部资源的能力[5] - 发布关注公告涉及企业业绩预告,需明确对企业未来偿债能力和信用等级变化的影响;列入观察名单涉及控制权变化等不明朗因素[9] - 科创企业有专门评级方法,与传统行业不同[14] - 2024 年监管机构暂无窗口指导,初始评级已考虑新兴生产力和大国重器等因素[15] - 公司可能尝试更换评级公司以避免下调评级,但情况不常见,且操作复杂、时间长[19] - 2025 年转债市场频繁下调评级可能性较小,市场情绪企稳,预计不会出现极端风险偏好释放情况[20][21][22]
从框架到实战:信评专家详解转债评级逻辑
2025-04-25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