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am Research(LRCX)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拉姆研究拉姆研究(US:LRCX)2025-04-24 09:4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3月季度营收47.2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8% [25] - 3月季度递延收入余额20亿美元,与12月季度基本持平,其中预付款呈下降趋势,递延余额的其他组成部分呈上升趋势 [25] - 3月季度毛利润率为49%,处于指引区间高端,高于12月季度的47.5% [34] - 3月季度运营费用7.63亿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7.35亿美元,主要是由于与正在进行的路线图差异化相关的研发活动增加 [35] - 3月季度运营利润率为32.8%,高于12月季度的30.7%,接近指引区间高端 [36] - 3月季度非GAAP税率为13.3%,符合预期,预计2025年6月季度税率将处于个位数区间,之后预计全年税率将处于低至中个位数区间 [36] - 3月季度其他收入支出为700万美元费用,而12月季度为1100万美元收入,主要是由于股权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降低 [37] - 3月季度公司分配3.47亿美元用于公开市场股票回购,并支付2.96亿美元股息,返还了63%的自由现金流 [38] - 3月季度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04美元,摊薄后股份数量约为12.9亿股,与12月季度基本持平 [39] - 3月季度末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55亿美元,略低于12月季度末的57亿美元 [40] - 3月季度末总债务降至45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减少5亿美元 [41] - 3月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2天,低于12月季度的69天 [41] - 3月季度末库存总额为45亿美元,较12月季度略有增加,库存周转率为2.2次,高于上一季度的2.1次 [41] - 3月季度非现金费用包括8700万美元股权薪酬、8300万美元折旧和1400万美元摊销 [42] - 3月季度资本支出为2.88亿美元,较12月季度增加1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在印度购买土地用于实验室扩建 [43] - 预计2025年6月季度营收在50亿美元左右,上下浮动3亿美元;毛利润率为49.5%,上下浮动1个百分点;运营利润率为33.5%,上下浮动1个百分点;每股收益在1.20美元左右,上下浮动0.10美元,基于约12.8亿股的股份数量 [45][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客户支持业务集团(CSBG) - 3月季度CSBG收入约为17亿美元,较12月季度略有下降,但比2024年同期增长21%,环比下降归因于Reliant Systems收入降低,部分被创纪录的升级收入所抵消 [33][34] 系统业务 - 3月季度内存业务系统收入占比43%,低于上一季度的50%,其中非易失性内存(NAND)占系统收入的20%,低于上一季度的24%,DRAM占系统收入的23%,低于上一季度的26% [26][28] - 3月季度代工业务(Foundry)系统收入占比48%,高于12月季度的35%,创历史新高 [29] - 3月季度逻辑及其他业务系统收入占比9%,低于上一季度的15%,主要是由于前沿支出减少 [3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地区收入占比31%,与上一季度持平,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国内客户 [32] - 台湾和韩国收入各占24%,台湾收入创历史新高 [3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重点是交付新产品、先进服务和数字化转型举措,以实现2月投资者日设定的增长和盈利表现目标 [11] - 公司认为三个关键驱动因素将支撑其在未来几年超越整体晶圆厂设备(WFE)增长:一是随着半导体器件复杂性增加,沉积和蚀刻强度上升,公司预计可服务市场(SAM)将比WFE更快扩张;二是凭借公司历史上最强的产品组合,针对如环绕栅极(Gate All Around)、背面电源分配、先进封装和干式极紫外光刻胶处理等十亿美元以上的技术拐点,预计将获得市场份额;三是随着客户寻求公司的升级、自动化和设备智能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率和执行力,预计CSBG收入将比公司已安装基础更快增长 [11][12]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WFE支出在1000亿美元左右 [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当前关税和全球经济环境动态变化,但目前尚未看到客户计划有任何重大变化,公司正与客户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密切监测情况,近年来发展的灵活制造和供应链能力使公司能够减轻关税的直接影响 [10] - 管理层对公司执行2月投资者日制定的超越表现战略充满信心,包括新产品势头、关键客户赢单、已安装基础业务创造价值以及设备智能和虚拟工艺开发创新等方面 [20] - 公司短期内将采取措施减轻关税的直接影响,并密切监测需求变化的长期指标,优先继续提供技术创新和世界级支持,使客户能够更快、更高效、更经济地扩大半导体制造规模 [2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沉积业务方面,原子层沉积(ALD)产品取得强劲进展,Stryker Spark ALD工具在领先代工企业的间隔器应用中获得多个关键订单,Altus Halo系统可实现无阻挡层的钼原子层沉积,其钼工艺在领先3D NAND客户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3][14] - 公司在蚀刻业务方面,新的ACARA系统开局良好,巩固并扩大了其在导体蚀刻市场的领先地位,除了领先代工逻辑业务,还在一家主要DRAM制造商中赢得多个关键蚀刻应用订单 [15] - 公司在特种技术方面,取代竞争对手并交付多个用于碳化硅基宽带隙功率器件制造的200毫米PCBD工具,脉冲激光沉积解决方案扩展到更多应用场景,今年将为先进内存应用交付最新工具 [18][19] - 公司的半虚拟解决方案(semi - verse)能力通过应用先进建模、模拟、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提高设备性能和缩短工艺优化时间,最近与三家大客户签署了虚拟制造平台Simulator 3D的新许可协议 [19][20]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NAND升级在6月季度之后的可持续性、支出是否会扩大、工具与CSPG升级的占比以及公司在升级市场的份额变化 - 公司认为行业中约三分之二的NAND位仍处于1XX层,有大量位需要升级到2XX层以上,公司在升级自身工具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占据大量升级支出份额,随着层数增加,除了现有工具升级,还需要新增如牺牲碳间隙填充、背面沉积工具和ALD间隙填充等新工具,其中钼工艺具有强劲势头,预计最终将被所有客户采用 [54][55][57] 问题2:台湾地区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对下半年工具发货量的影响 - 公司表示过去几年一直投资于新工具以增加对前沿代工逻辑的业务覆盖,台湾地区收入增长得益于公司在新产品路线图上的执行,如ACARA导体蚀刻工具和Spark ALD等,以及先进包装等技术拐点。管理层认为这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主要基于环绕栅极节点、先进包装等技术趋势 [59][60][63] 问题3: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轻关税影响 - 公司表示过去几年努力建立了灵活的制造供应链运营,中心围绕美国业务以及亚洲业务,靠近客户和供应链,公司会根据环境和客户情况优化全球各地的能力,以最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向客户交付工具,公司在全球多地拥有工厂,这种广泛的布局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 [68][69][71] 问题4:公司业务收入是否仍呈现上半年偏重的情况 - 公司确认今年业务仍呈现上半年偏重的情况,去年预计的约7亿美元原本计划在下半年实现的业务因部分中国客户受限而流失,所以这种上半年偏重的情况仍然合理 [74][75] 问题5:如果互惠关税问题未解决或仍有残余关税,公司在美国的制造能力是否足以服务在美国积极建设工厂的前沿客户 - 公司认为长期战略是将制造能力靠近客户,过去在应对疫情时已展现出制造和供应链的灵活性,若美国投资增加,公司在美国仍有重要的制造能力和布局,会根据各地区的增长情况重新评估当地制造需求 [80][81] 问题6:公司是否有来自中国的基本材料供应,关税是否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影响 - 公司表示拥有全球供应链和制造布局,有能力根据规则变化做出响应,但未具体说明是否有来自中国的基本材料供应以及关税对成本的影响 [85] 问题7:中国收入在下半年是否会下降,以及对毛利率可持续性的影响 - 公司预计中国收入占比同比将下降,但未提供季度具体细节,毛利率会因客户组合、产品组合和整体收入水平等因素而波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91][92] 问题8:服务(CFPG)收入是否仍预计全年持平 - 公司表示服务收入预计“大致持平”,Reliant业务会面临一些逆风,但升级业务的顺风将部分抵消这些影响 [99] 问题9:公司能否通过海外制造基地满足非美国客户的需求 - 公司未提供具体细节,但表示不会在每个工厂生产所有工具,有足够的提前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104] 问题10:对中国市场的可见性以及是否会出现类似过去三年的需求惊喜 - 公司认为每个客户都会沟通其计划和路线图,中国市场与其他地区并无不同 [107] 问题11:代工逻辑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 - 公司认为代工逻辑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环绕栅极节点、背面电源分配、先进包装和干式极紫外光刻胶处理等技术拐点,公司在这些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先进包装在代工逻辑业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公司在相关步骤如TSV蚀刻、铜电镀和介电沉积膜等方面具有领先地位 [113][114][115] 问题12:公司对WFE增长的预期以及自身的超越表现水平 - 公司未具体量化超越表现的水平,但表示有信心超越整体WFE增长,这取决于市场组合、支出方向以及公司在先进技术领域的服务市场扩张和份额增长等因素 [118][119] 问题13:公司是否考虑了某北美客户重组对逻辑客户支出的影响 - 公司表示已提前了解客户情况,并在市场整体情况中考虑了这些因素 [123] 问题14:6月季度展望中不认为有未来季度订单提前拉动的依据 - 公司表示客户计划在很早之前就已确定,目前环境中未看到任何变化,尽管存在关税和经济放缓等潜在风险,但目前尚未对业务产生影响 [125][126][127] 问题15:为什么下半年销售不能达到或超过上半年水平,以及非受限客户或终端市场是否会在下半年下降 - 公司认为市场整体情况决定了业务呈现上半年偏重的特点,并非单个或少数客户的原因,部分原本计划在下半年的中国客户业务因受限而流失,影响了下半年的业务表现 [131][132][134] 问题16:CSPG业务变化对毛利率的影响以及是否有达到50%毛利率的预期 - 公司认为CSPG业务变化对毛利率的影响不大,过去几年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靠近客户的战略,与2022年相比,在相似的收入水平和地理组合下,毛利率有所提高 [139][140][142] 问题17:公司与客户就关税问题的沟通情况以及客户的想法 - 公司表示与客户进行了多次沟通,但在关税实施的近两个月内,客户尚未考虑需求变化,这些项目是多年投资,客户更多是从技术定位角度考虑,为了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需要继续在前沿技术领域投资 [149][150][152] 问题18:6月季度毛利率指引是否考虑了关税影响以及能否量化 - 公司表示毛利率指引考虑了关税影响,但未量化具体影响 [155][157] 问题19:如何看待WFE的战略投资、技术升级和维护,以及晶圆产能增加的影响 - 公司认为从公司角度看,短期和长期最重要的是产品与客户和行业关键技术路线图的契合度,公司在2月投资者日描述了在服务市场扩张和份额增长方面超越行业的机会,目前公司对执行情况感到满意,更关注为未来超越表现播种,而不是WFE的短期波动 [164][165] 问题20:6月季度运营利润率高是否反映了过去几年的投资成果,以及如何看待利润率的可持续性 - 公司表示正在增加研发投入,因为看到了在沉积和蚀刻强度增长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可服务市场和获得份额的机会,目前的运营利润率是公司历史最高水平,对当前表现感到满意,并将继续投资以维持这种表现 [168][169] 问题21:CSBG业务各子细分市场的排名、Reliant业务规模以及中国限制对服务备件业务的影响 - 公司表示由于部分客户受限,无法再提供服务和备件,这影响了Reliant业务,中国业务占比同比下降,Reliant业务中很多工具销往中国;升级业务在NAND领域表现强劲,备件业务是CSBG中最大的单项业务,目前利用率同比提高,对备件和服务业务有利 [177][178] 问题22:Reliant业务中翻新工具业务的情况 - 公司表示目前Reliant业务中仍主要是新工具,行业内翻新业务很少,公司更多提及特种技术在成熟工厂的新应用 [183][184] 问题23:NAND业务在升级和新设备投入方面的增长时间以及与替换业务的关系 - 公司认为难以确定NAND业务在升级方面的增长时间,分析师日曾给出一个范围,可能是几年到更久,这取决于市场情况,重要的是将NAND技术提升到能在AI数据中心和企业固态硬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平,公司认为不仅有升级机会,还有新工具需求带来的服务市场扩张和份额增长机会 [191][192][194] 问题24:客户产能利用率下降与升级意愿之间的关系 - 公司认为一般情况下两者呈反周期关系,当利用率下降时,下一个上升周期通常会在不同技术节点出现,意味着会有升级需求,公司将从中获得收入,但上一次NAND下行周期中,工具闲置时间比预期长 [197] 问题25:CSBG业务中备件业务的情况、设备利用率以及NAND升级机会在升级销售和原始设备销售之间的分配 - 公司表示备件业务表现良好,利用率呈有利趋势,推动备件业务发展;随着时间推移,NAND升级机会将在升级销售和新设备销售之间更加平衡,目前已经是两者的混合,未来随着客户对需求有更清晰的预期,可能会开始建设新工厂,新设备销售也将增加 [20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