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提及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将从宽松序曲走向实质性宽松,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优先目标过渡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呈现结构和总量工具双重发力状态 [2] - 论据 - 外部因素:美联储可能 6 月再次降息,减轻中美利差压力,使中国有调降政策利率空间 [5] - 内部因素:美国加征关税冲击出口,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加;需配合财政部加快政府债券发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 [5][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货币政策框架: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是内外兼顾的相机抉择体系,实行多目标制,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币值稳定、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不同阶段目标有优先排序并根据内外环境调整,如 2024 年 7 - 12 月聚焦经济增长,2025 年 1 月后切换至金融稳定和汇率稳定 [1][3] - 当前货币宽松进展:3 月末 MLF 时隔一年重新净投放,4 月 MLF 续作净投放 5000 亿元,3 月央行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表明流动性掠过最紧张时刻;市场利率 DR007 从 1、2 月 2%以上降至 4 月 24、25 日 1.63 左右,表明流动性逐步充裕但未达全面降息实质性宽松状态 [1][9][10] - 未来货币政策宽松路径 - 数量型工具:二季度 MLF 和买断式逆回购继续净投放,央行可能再次开启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 [11] - 降准:政治局会议后降准有望落地,幅度 25 - 50 个基点,提供中长期流动性,支持信贷扩张,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11] - 降息:全面降息大概率二季度落地,时间窗口可能在美联储 6 月再次降息后确认,或保持政策利率不变单独引导 LPR 下行 [4][15] - 新型政策工具 - 工具内容:政治局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科技、消费和外贸领域,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缺口,推动信用扩张 [4][12] - 历史经验:2022 年央行推出类似金融工具,规模 6000 亿元,推动信用扩张,促进人民币贷款和广义货币 M2 增速上行,预计二季度新工具继续推动稳健信用扩张 [14]
银河宏观|离降准降息还有多远?
2025-04-27 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