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全球同店销售额下降1%,剔除闰日影响后基本持平;美国同店销售额下降3.6%;国际运营市场部门同店销售额下降1%;国际发展许可市场部门同店销售额增长3.5% [7][15][16][18][21] -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67美元,其中包括0.04美元的外汇换算逆风因素;经汇率调整后,调整后每股收益较上年增长1% [23] - 本季度餐厅利润率超过33亿美元,调整后运营利润率约为45.5% [23] - 预计2025年外汇换算将为每股收益带来约0.05美元的顺风因素,此前预计为每股0.20 - 0.30美元的逆风因素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美国业务 - 同店销售额下降3.6%,主要反映了广泛的消费者挑战,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 [16] - 可比客单数下降,但与大多数近邻竞争对手相比,实现了正的可比客单数差距,得益于McValue平台的推出 [16] - 客户满意度得分升至历史新高 [17] 国际运营市场业务 - 同店销售额下降1%,各市场结果不一,英国出现负同店销售额 [18] - 在大多数最大市场中,与大多数近邻竞争对手相比,实现了正的可比客单数差距 [18] - 在几乎所有国际运营市场,客户满意度得分升至历史新高 [18] 国际发展许可市场业务 - 同店销售额增长3.5%,主要受中东和日本的积极业绩推动 [21] - 中国业务表现稳定,得益于外卖份额的增加、Big Vites超值套餐的成功以及鸡肉产品的强劲表现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美国市场 - QSR行业整体流量下降,低收入消费者群体流量下降近两位数,中等收入消费者流量也下降近两位数,高收入消费者群体流量保持稳定 [7][8] 国际市场 - 国际运营市场QSR行业流量增长仅在两个五大市场中为正 [18] - 法国:实现正的市场份额增长,得益于超值套餐的成功,如4欧元的开心乐园餐和与法甲联赛的超值套餐合作;3月推出新的EDAP菜单,价格低于3欧元;近期推出Big Arch汉堡,取得积极成果 [19] - 德国:QSR行业流量在第一季度继续收缩,但公司实现了正的可比客单数差距,并增加了市场份额,得益于新的综合超值套餐McSmart Snacks [19] - 加拿大:QSR行业流量在第一季度增加,公司实现了正的可比销售额和客单数表现,部分得益于1美元咖啡套餐和曲棍球对决限时促销活动 [20] - 英国:QSR行业流量较上年同期下降,公司尚未获得市场份额,需要改进执行 [73] - 澳大利亚:尽管QSR行业流量下降,但公司取得了进展 [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在当前环境下,价值和可负担性的领导地位至关重要,因此一直在扩大和完善其价值主张,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特别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国际家庭的需求 [9] - 推出McValue平台,类似于英国的省钱菜单和澳大利亚的零钱菜单,以吸引消费者 [9] - 开展与《我的世界》电影的营销活动,结合独家数字应用和游戏体验以及店内收藏品,以吸引消费者 [10] - 推出新的菜单项目,如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推出McCrispy鸡肉条,以促进销售增长 [11] - 成立麦当劳全球餐厅体验团队,以实现更快的执行速度和跨职能产品创新,同时引入专业专注的方法,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12] - 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与加盟商合作,在美国部分现有麦当劳餐厅开展饮料测试,以探索新的饮料类别和消费者定制偏好 [1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对QSR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时期,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给消费者带来压力,影响了消费者情绪 [6] - 麦当劳有能力应对这些困难条件,预计将通过利用品牌优势和全球规模优势超越竞争对手,但也并非不受行业波动和消费者压力的影响 [6] - 公司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流量和市场份额表现将从第一季度的低点有所改善,得益于对强大价值和可负担性执行的重视 [10] - 尽管行业面临持续的逆风,但麦当劳凭借其业务的弹性和整体财务实力,处于有利地位,有信心实现长期盈利增长,并为股东创造价值 [25] 其他重要信息 - 麦当劳全球餐厅体验团队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实现更快的执行速度和跨职能产品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并增加对各个垂直领域的问责制和洞察力 [12] - 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模式使其能够与当地社区建立紧密联系,为当地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并优先从当地农民和供应商采购优质食材 [2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如何看待美国近期的销售轨迹和未来几个季度的潜在增长动力? - 公司认为今年的发展符合预期,第一季度是最艰难的季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将看到销售势头增强。《我的世界》促销活动的反应超出预期,McCrispy鸡肉条的销售情况也不错。关键在于执行,要在价值计划、营销和菜单创新方面超越竞争对手 [35] 问题:国际运营市场的消费者经济动态和麦当劳的价值认知与美国有何不同? - 欧洲市场情况因国家而异,总体而言,公司对五大市场的价值计划感到满意。欧洲面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特别是牛肉价格上涨,而美国的食品和包装通货膨胀为个位数。中国业务已经稳定,拉丁美洲表现尚可,日本业务表现稳健。美国低收入消费者的流量下降近两位数,是与其他地区相比最显著的特点 [41][43][44] 问题:美国McValue平台的当前架构在当前环境下的运作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调整? - McValue平台旨在具有灵活性,公司对5美元套餐的表现感到满意,该套餐将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继续提供。买一赠一1美元套餐的表现尚可,但推动的增量不如5美元套餐。公司认为需要与美国团队和加盟商讨论该套餐是否是最佳的边际美元投资 [51][52][53] 问题:美国菜单定价的上涨与价值平台之间的差距是否会成为问题,是否会导致负面的混合转移,以及如何在中长期内应对这种动态? - 公司认为需要谨慎对待菜单定价和价值平台之间的关系,要将强大的价值和可负担性计划与全面的营销和菜单创新相结合。同时,要对定价进行严格控制,与加盟商密切合作,确保定价合理,并通过测试和建模来确保整体利润表的可行性 [57][58] 问题:2025年美国同店销售增长的预期是否仍然适用,以及对2025年美国MCOPCO利润率的预期如何? - 公司预计美国MCOPCO利润率在百分比基础上与2024年相比将略有上升,但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对美国业务的活动安排感到满意,认为利润率增长最终将取决于强劲的销售增长 [66][67] 问题:英国市场是否正在获得市场份额,以及美国QSR流量下降是否是由于消费者转向其他细分市场? - 英国市场尚未获得市场份额,问题在于执行,而不是新的竞争对手。美国QSR流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减少了光顾频率,而不是转向其他细分市场 [73][74][75] 问题:饮料测试的机会如何,加盟商是否需要在设备方面进行投资,以及如何定位该平台? - 公司认为饮料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预计饮料将是行业利润池增长的重要领域。通过CosMICS测试,公司了解到消费者对饮料的定制需求并非无限,且消费者希望在购买饮料时搭配食物。公司将继续测试和学习,以确定最终的投资需求,并致力于在饮料领域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82][84][85] 问题:核心菜单价格的不确定性是机会还是风险,以及对McCrispy的成功预期如何? - 定价是基于每个餐厅的交易区域做出的本地决策,公司的重点是在竞争区域内提供强大的价值。随着通货膨胀的下降,核心菜单价格的波动将减少。公司对McCrispy平台感到兴奋,认为它将带来光环效应,并为菜单增添新的选择 [91][92][93] 问题:美国不同收入群体的市场份额情况如何,以及McValue是否导致价值组合增加? - 美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消费者面临压力,高收入消费者支出仍然稳定。公司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消费者中的份额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这些消费者的疲软对公司造成了压力。第一季度,公司的可比客单数差距与大多数近邻竞争对手相比为正,表明公司在流量方面表现优于行业 [97][98] 问题:价值推出后,通过移动应用使用价值的情况如何,是否符合预期? - 难以一概而论,因为应用内既有本地价值也有全国价值。拥有广泛的价值平台如McValue很重要,因为不能仅依赖应用作为主要的价值来源。数字优惠可能有所下降,但不清楚是由于减少了数字优惠还是McValue平台更具吸引力。消费者的选择会随着公司的优惠变化而变化 [102][103] 问题:是否看到国际抵制对业务的影响,哪些市场受到的压力最大,以及公司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来保护品牌? - 公司进行了三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麦当劳品牌的看法没有变化,尽管对美国品牌的抵制情绪有所上升,但对麦当劳业务没有影响。抵制情绪在北欧和加拿大最为明显,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影响较小 [106][107][108] 问题:第一季度是否缺乏能够推动可持续销售增长的营销和创新,以及公司在这方面的管道是否足够? - 公司对美国和其他市场的营销和创新计划感到兴奋,认为有一系列的菜单创新和营销计划将在今年持续推出。这些计划将与强大的营销相结合,不仅能在短期内带来好处,还能改善基线销售 [112] 问题:公司如何应对新的菜单和营销活动对餐厅运营速度的影响,以及如何与专注于单一产品线的竞争对手竞争? - 美国业务通过简化菜单和专注于核心菜单,在执行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客户满意度得分达到历史新高。公司认为McCrispy是一个平台,将继续投资以加强其产品权益,并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菜单架构研究。公司成立了类别团队,以确保在各个产品垂直领域取得胜利,同时在国家层面保持对整体市场份额的关注 [123][124][125]
McDonald's(MCD)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