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机构:国泰海通电新徐强团队外骨骼最早落地的机器人形态外骨骼机器人-20250506
未知机构·2025-05-06 09:40
纪要涉及的行业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产业趋势:从军用到民用、工业到C端消费级发展;从刚性/机械外骨骼往柔性外骨骼轻量化发展;往可穿戴式智能装备进阶如脑机接口技术的外骨骼机器人[1] - 政策支持: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发布文件,提到在行动障碍人群中开展外骨骼机器人试点示范;同年国务院将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作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1] - 产业阶段:处于从0到1,从工业级到消费级迅速扩展前夕,应用领域包括医院、工业领域、消费级(中老年助行、户外运动)[2] - 市场空间:售价从几十万到几千元,目前估计年出货量10万套;中国有30万名残障人士,65岁以上老年人2亿,户外人群4亿(80后90后占比6成)[2] - 产业链构成:整机企业、核心零部件与相关设备[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核心零部件:芯片、控制算法、陀螺仪、传感器(气压)、碳纤维、树脂、工业塑料、电机、脑机接口[3] - 整机标的:EKSO BIONICS(美股市值7000万元、PB0.84,1.3亿营收,毛利率50%,亏损8000万)、振江股份(7成控股子公司海普曼机器人从事外骨骼业务)、探路者(和迈宝智能联合研发下肢外骨骼用于行走辅助)、电广传媒(参股程天科技)、福光股份(持股傲鲨智能19.65%)、信隆健康(持续招募团队自研外骨骼等产品)、新兴装备(军用)、伟思医疗(康复机器人)[3] - 零部件企业:美湖股份(外骨骼电机及模组量产配套)、中超控股(在研外骨骼机器人用信号传输电缆)、光大同创(碳纤维应用延伸至外骨骼)、苏州固锝(IM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