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谈判和政策预期还在,反弹继续
2025-05-06 23:27

纪要涉及的行业 股票市场、科技股、新消费、军工、有色、银行、AI、机器人、TMT、半导体、信创、白酒、核心资产、新能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走势 - 市场处于反弹阶段,预计持续约一个月,目标高度达3400点附近,6 - 7月或更晚二次调整,回撤至3200点左右,难回4月初低点,反弹受政策预期和中美谈判可能性驱动[1][2][5] - 未来一两个季度继续反弹,收复3月底至4月初大部分跌幅,二次回撤后中国股票再入牛市节奏,今年晚些时候至2026年市场明显创新高,因国内经济和居民资金周期转牛[5] 2. 与2018 - 2019年对比 - 此次首次关税加征速度快,很快进入接触与谈判窗口期,过去有谈判可能就能抓反弹机会,不必等方案出台[4] - 当前经济状况改善,人民币汇率偏强、美元弱,资金回流资本市场;国内政策倾向稳杠杆甚至加杠杆;消费和成长产业盈利改善,制造业企稳[6] 3. 牛市判断 - 当前仍处牛市周期,关税冲击类似黑天鹅事件,市场有望修复3月中下旬至4月初跌幅,但因关税对盈利影响大,未来可能二次回调[1][7] 4. 二次回调幅度 - 无新增政策压力,市场波动幅度有限,涨至3400点后回调至3200点已是较大调整,时间从6月到8月约两到三个月;有极端变化可参考2020年3月中下旬疫情二次波动[8] 5. 市场机会与核心力量 - 市场结构性赚钱效应存在,自下而上热点增多,如AI、新消费和机器人等;牛市核心力量来自国内资金、经济和政策周期,多行业盈利触底回升,一季度利润增速超收入增速[1][9] 6. 配置策略 - 科技股短期内有修复性上涨,重点配置需等AI技术突变;看好新消费、军工、有色和银行,与国内经济周期相关,各有优势[10] 7. 牛市风格选择 - 长期可选择新消费、军工、有色和银行等具备成长性及稳定表现的方向长期持有[11] 8. 成长股牛市策略 - 当前成长股牛市与历史不同,应参考2013 - 2015年策略,进行成长股内部高低切换,阶段性配置价值类主题和热点板块应对波动性[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观察4月7号跌幅是否收复判断上涨结束有问题,涨跌幅受中长期力量影响,更应关注节奏和时间[2] - 2020 - 2021年新能源牛市业绩完美,波动性小,当前成长股牛市波动性更大,需优化投资组合[15] - 自4月9号以来市场反弹速度放慢甚至略有调整,因国内政策未超预期和季报影响,但未改变反弹方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