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对港股电子影响分析
2025-05-06 23: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电子、汽车电子、激光雷达、机器人、半导体、港股硬科技 - 公司:联想集团、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舜宇光学科技、丘钛科技、苹果、三星、戴尔、惠普、华硕、红旗、小米集团、特斯拉、高伟电子、速腾、禾赛、优必选、越疆、中芯国际、华虹微电子、华虹新技、地平线机器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对消费电子出口的影响 - 部分产品获豁免:2025年4月11日,美国豁免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20类电子产品对等关税,4月5日生效,但无线耳机仍需加征,且5 - 6月或针对半导体出台具体措施[1][3][4] - 安卓手机产业链:国产安卓手机品牌对美销售比例近零,不受直接影响;三星和联想2024年销往美国占比分别为12.7%和21.7%,上游零部件公司受较大影响[1][5] - PC行业:苹果和戴尔销往美国占比最高,分别为41.1%和40.4%,可加大东南亚、美洲及墨西哥产能投放应对关税,提升AI PC销量稀释成本;联想集团受中国关税影响,单季度利润减少2000 - 3000万美金(约10%),可通过高端化产品组合减轻负担[1][6] - AI服务器:墨西哥对美出口GPU成品AI服务器享受零关税,利好产能迁移;光模块等组网产品因原产中国大陆,受较大关税冲击[1][10] 2025年消费电子市场表现及预期 - 第一季度出货量: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苹果出货量同比增长10%;全球前五大PC品牌销量同比增速在高个位数到10%左右[7] - 第二季度及下半年预期:第二季度苹果手机和各大PC品牌出货量预计同比表现不错;下半年若关税政策落地且全球经济衰退,可能进入库存消化阶段,出货量转弱;若关税缓和,销量可能不会太差[1][8] 2024年汽车电子市场表现 - 全球汽车销量8900万辆,同比增长2%;中国乘用车销量2327万辆,同比增长7.8%,占全球总销量约25%;中国对美汽车出口仅11.6万辆,自主品牌几乎无对美销售,关税对中国车企影响较低;特斯拉全球销量178.9万辆,中国市场销售65.7万辆,占上海超级工厂产能40%[9] 港股消费电子公司应对措施及性价比 - 应对措施:联想集团扩充墨西哥和美国工厂产能;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舜宇光学科技等增加东南亚越南本地产能投放;目前未收到美国客户订单或价格调整需求,后续可能调整全球产能布局[3][11] - 性价比公司:丘钛科技对美市场风险敞口约4% - 5%,业绩增速预计超50%,估值约15倍;联想集团估值倍数约10倍,处于历史中位数向上一点位置[3][13] 部分公司在关税影响下的表现 - 顺宇光学和瑞声科技:光学赛道表现强劲,预计2025年业绩增速较高;估值约20倍,仅反映EPS下修;若经济衰退,高端手机销售减少,可能进一步下挫;若关税影响低于预期,反弹力度可能更高[14] - 比亚迪电子和弘腾精密:考虑关税敞口,利润归零,估值倍数处于历史中位数偏下水平;主营业务或短期缺乏催化剂,逻辑较弱,关税缓和反弹行情中表现可能更弱[15] - 苹果及其供应链:苹果业务模式使其成为关税政策冲击典型承载体;不同关税情景下,苹果营收、毛利率等受不同程度影响;若获关税豁免,对苹果及其供应链影响较小[16][17][18] - 高伟电子:苹果敞口最大,股价反应过于悲观;乐观情况不受影响;悲观情况净利润预计为1.3亿美金,对应PE为20倍;中性假设净利润预计为1.6亿美金,对应PE为15倍,有一定安全边际[19] 小米集团表现及预期 - 业绩情况:一季度业绩乐观,对美敞口极低;手机和大家电出货及营收贡献增长良好,中国地区十年后重回国内市占率第一;汽车方面,小米苏7系列新订单维持在7000 - 8000左右,今年销量预计超40万辆[20] - 市值估算:2025 - 2026年核心利润预计分别达400亿和475亿;2025年市值预计安全边际1.08万亿港币,中性1.5万亿港币,乐观向上1.9万亿港币;一季度营收预计创新高,超千亿人民币,调整后净利润约百亿人民币,汽车业务一季度基本扭亏[21] 激光雷达行业公司表现 - 禾赛:全球首家全年盈利且经营净现金流为正的上市公司;预计中国15万元价格带激光雷达渗透率从2024年的25%提升至40%;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120万颗,机器人应用交付20万台以上,全年度净利润预计2 - 3亿元;可能回港上市增加流动性[22] - 速腾:2024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排名第一;2025年机器人方面激光雷达出货10万台;因毛利率低且研发投入大,预计2026年盈亏转正;与禾赛有望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22] 机器人领域公司发展前景 - 优必选:进入多家知名车企开展人形机器人实训并取得实质进展,今明两年客户订单将贡献业绩增量;作为稀缺人形机器人整机标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进展领先,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逻辑演绎[24] - 越疆:全球协作机器人龙头,定位符合美国关税政策目标,有助于制造业回流;具备成本优势,订单获取优势明显;自研大模型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已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预计2025年营收增长30%以上,对应营收约5亿元;股价对应PS为54倍,相比韩国斗山机器人有向上空间[24] 港股半导体行业影响及发展 - 影响:中美关税影响利好与利空并存,防御属性较强,不确定因素是贸易摩擦对半导体周期需求衰退的后续影响;美国占比低,各类产品出口美国比例基本低于3%,整体风险可控[25][26] - 利好因素:推动中国科技自主可控,加速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美国半导体关税可能持续,推高美国半导体价格,利好中国芯片厂商;中国芯片和终端厂商考虑供应链安全,加速转向中国供应链;海外芯片公司有转向中国生产或代工趋势,对成熟制程领域有利[28] - 企业表现:中芯国际和华虹微电子海外客户占比仅8.9%,主要基于“local for local”概念,直接和间接影响均相对可控;华虹微电子受益于“China for China”战略,2025年计划扩产,预计营收增长2 - 3亿美金,业绩同比增长超20%,利润上修30%;华虹新技预计业绩接近指引上限,毛利率预计为12%,环比增长0.6个百分点;中芯国际长期看好,2025年预计同比增长25%,实现100亿美金,2026年同比增长24%,实现125亿美金,但一季度业绩可能受出货节奏影响[27][30][33] 地平线机器人情况 - 关税影响:目前无海外收入,未受关税影响;2026年起借助TL - One平台一体机解决方案出货海外,美国关税影响较小[34] - 成长性: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视ADAS系统市场份额第一,独立第三方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排名第二;预计2025年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万件,中高阶智驾芯片出货量突破200万片;25Q3 - 26年,高阶智驾方案HSD和G6P将成看点;中长期有多个合作项目和产品放量;已拆分机器人业务,构建智能生态系统,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供应链;预测25 - 27年营收分别为36亿、54亿和79亿人民币,复合增速50%[34][35] 港股电子板块表现及投资建议 - 表现:虽中美关税有缓解迹象,但仍受情绪冲击;消费电子领域中长期存在不确定性;科技赛道自主可控趋势不可逆转,晶圆代工、半导体芯片及机器人领域将成资金追逐热点[36] - 投资建议:关注消费电子、PC手机产业链上估值安全边际高、风险敞口小的公司;在自主可控方向综合考虑公司基本面和向上空间进行合理配置;保持谨慎客观态度投资配置,关注相关标的抓住潜在机会[36][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近期港股电子科技股表现强劲原因:中国表露谈判信号缓解贸易紧张担忧;美国几大科技巨头财报良好,增加AI投入缓解担忧;美国非农数据缓解经济衰退担忧,提升市场风险偏好[2] - 2024年11月起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峰值后,12月至2025年3、4月数据小幅回落,长期来看,中美关税摩擦带来不确定性,但国产替代及“China for China”战略对晶圆代工板块有防御属性[31] - 地平线机器人近期限售股解禁对股价支撑强劲,符合纳入港股通条件,将于今年月底纳入,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后权重将在六月底调整时上调,被动资金如ETF将注入流动性[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