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新周刊-第16期2025
2025-05-07 09:52

行业研究 服务业 - 核心观点:服务业持续开放是经济转型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题中之义,当前服务业开放正在提速加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抓手 [5][6][7]。 - 论据: - 中国服务业规模多年稳居三大产业之首,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攀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吸纳就业人数也不断提升,已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6]。 - 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板,新一轮试点举措既瞄准外资看重的市场,也针对当前服务业的堵点和痛点 [7]。 - 服务业开放能满足公众需求,带来国际高水平医疗资源,丰富国内医疗服务供给,还能推动制度型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7][8]。 矿业 - 核心观点:“四大矿山”(必和必拓、力拓集团、淡水河谷、福德士河集团)在电气化时代面临挑战,需抓住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趋势,聚焦产品配置、生产效率及成本竞争力,实现多元化发展 [12][15][26]。 - 论据: - “四大矿山”均以铁矿石为主要业务,但铁矿石价格受需求拖累下跌,而铜价、铝价因供需趋紧走高,多元化是必然趋势 [21]。 - 各矿山在未来金属选择上有共识也有差异,如都看好铜需求,必和必拓规划未来15年铜产量翻番,力拓加大锂业投资,淡水河谷规划十年内铜产能翻番,福德士河寻找铜、锂及稀土等开发机会 [27][30][33][34]。 - 全球最大铁矿石需求国中国已到达钢铁及铁矿石需求平台期,未来铁矿石市场可能供过于求,成本是核心竞争力,“四大矿山”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35][36][37]。 - “四大矿山”关注中国矿业企业动向,在镍、钴、锂等矿产领域面临中国企业竞争,同时也在减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 [40][43]。 汽车业 - 核心观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汽车关税政策打乱全球汽车产业秩序,对跨国车企和美国本土车企都带来负面影响,全球汽车供应链面临重组 [51][53][66]。 - 论据: - 美国对进口汽车和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全球汽车产业迅速受到冲击,跨国车企采取暂停交付、转移产能、提高售价等措施应对 [53][54]。 - 美国汽车行业预感到零部件加征关税的压力,供应链成本抬升,美国汽车进口数据下降,市场增长预期放缓 [66][70]。 - 全球汽车供应链已现产能转移、格局重组趋势,中资车企可能更倾向迁往墨西哥,同时中欧重启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及产业投资合作讨论 [71][72][78]。 房地产业 - 核心观点:核心城市土拍“地王”频出,反映出核心城市价值重估、政府调控精准、房企投资战略趋同、市场预期修复等变化,但土地市场仍受楼市复苏可持续性影响 [85][86][87]。 - 论据: - 2025年一季度,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至少有26宗成交宅地加冕所属区域近十年来的单价“地王”,这些地块位于市内优质板块,适合打造改善型项目 [85][86]。 - 政策端利好为房地产市场注入积极情绪,热点城市房地产行情好转,形成“优质地块—高溢价成交—市场信心提振”的正向循环,但三、四线城市仍面临库存去化压力 [86][87]。 - 房企投资意愿取决于楼市复苏可持续性,若销售无法企稳,2025年土地市场可能呈现“前高后低”态势,销售端回暖与民企重启投资是土地市场回归正轨的主要动力 [87]。 法律服务业 - 核心观点: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快速转型,外国律所有的缩减或退出,有的则加码中国业务,其进退受地缘政治和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 [100][104][114]。 - 论据: - 2023年以来,十余家知名外国律师事务所缩减或退出在华业务,多数为美国律所,同时中国司法部批准15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华新设代表处,部分来自东南亚地区 [104]。 - 外国律所尤其是美国律所批量撤离中国内地,不能简单归因于地缘政治,还与业务导向、运营成本、市场竞争等因素有关,而东南亚律所落地中国与市场融合密切相关 [114][115][122]。 - 中国法律服务市场转型,新的商业模式和法律需求涌现,外国律所希望把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机遇,同时行业竞争加剧,人才流动成为趋势 [114][123]。 美债市场 - 核心观点:2025年4月以来,美国国债市场剧烈波动,收益率飙升,投资者对美债安全性和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的信心有所动摇,美债走势受特朗普关税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 [130][134]。 - 论据: - 4月7 - 11日,10年期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债券价格下跌,美元同步下跌,这一市场走势“极不寻常”,表明投资者开始回避美元资产,对美债安全性产生质疑 [130]。 - 美国国债总额庞大,2025年到期规模超GDP的30%,需完成债务展期操作,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对美债需求减少的担忧,导致长端美债收益率上行 [131][142]。 - 美债收益率变化速率是关键,此次美债收益率快速上升,出现股债双杀和“熊陡”现象,与以往表现不同,投资者操作变得谨慎 [138][140][142]。 - 不同投资者对美债投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美债仍具吸引力,也有人认为应从中长期逐步减少美债持有规模 [135][136]。 公司研究 特斯拉 - 核心观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和稀土出口管制等因素拖累特斯拉股价下跌,公司面临尴尬处境,业务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64][65]。 - 论据: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总统竞选期间支持特朗普,但因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和其自身在政府的强势作为引发舆论争议,拖累特斯拉股价2025年以来跌幅超四成 [64][65]。 - 中国宣布关税反制措施,特斯拉两款进口车型暂停在中国销售,其“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生产受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公司正在与中方合作获取稀土出口许可证 [64][65]。 必和必拓 - 核心观点:必和必拓作为全球最大矿业公司之一,发力面向未来的铜及钾肥业务,规划未来15年内铜产量翻番,成为全球重要的钾肥生产商之一 [12][27][29]。 - 论据: - 2024年1 - 12月,必和必拓铜产量近196万吨,居全球之首,在全球最大铜矿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中控股57.5%,该矿年产铜约120万吨 [27][28]。 - 必和必拓认为建筑、消费等传统用铜领域与能源转型、AI崛起能支撑铜需求,到2050年全球铜需求或将增长70%,公司规划未来15年铜产量翻番 [28]。 - 必和必拓关注钾肥市场,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规划投入约110亿美元打造钾矿矿区Jansen项目,分两期建成年产850万吨钾肥,一期计划2026年底投产 [29]。 力拓集团 - 核心观点:力拓集团在能源转型和人工智能趋势下,加大对锂业的投资,同时谋求多元化业务,在铜与铝领域也有布局 [15][30][32]。 - 论据: - 力拓集团CEO石道成认为AI、电动汽车等发展将带动铜、铝乃至锂需求量,公司预计到2035年电动汽车用电量占电力总需求的比例将上升,全球锂年需求量将大幅提升 [30]。 - 力拓在锂业加大投资,目标是到2028年将年产能提升至20万吨碳酸锂当量以上,通过收购和扩建项目推进锂业务发展 [30][31]。 - 力拓在铜业的主要发力点是蒙古国的奥尤陶勒盖金铜矿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Resolution项目,同时在铝业也有业务布局 [32]。 淡水河谷 - 核心观点:淡水河谷规划扩大铜产能,将铜产能从目前的每年35万吨用十年时间翻1倍至70万吨,同时在铁矿石业务和减碳方面也有举措 [33][39][44]。 - 论据: - 2024年,淡水河谷铜销量为32.7万吨,同比增长6.3%,公司计划加速铜产量增长,以满足可再生能源、电气化和绿色基础设施扩张带来的需求 [33]。 - 2025年2月启动“新卡拉加斯”计划,在2025 - 2030年在巴西卡拉加斯地区投资700亿雷亚尔(约合122亿美元),扩大铜产量、保持高品位铁矿石产量 [33][34]。 - 淡水河谷通过与中国晶科能源合作建设太阳能项目,实现巴西100%可再生能源供电,还推广“铁矿石压块”产品帮助用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4]。 福德士河集团 - 核心观点:福德士河集团在拓展金属业务的同时向绿色能源业务转型,加大在南美、加拿大、中亚的勘探力度,寻找铜、锂以及稀土等领域的开发机会,减碳目标比同行早10到20年 [20][21][34]。 - 论据: - 福德士河集团金属业务CEO狄诺介绍,公司正加大勘探力度,寻找开发机会,同时维持年产约2亿吨铁矿石的目标,丰富产品组合,扩展需求市场 [34][38]。 - 福德士河集团从名字、业务到组织架构都进行了调整,将业务重心放在绿色技术与能源的商业化,从能源、零碳、氢能系统三大板块部署绿色技术与能源业务 [45]。 - 福德士河计划到2030年实现澳大利亚铁矿石陆地运营的零排放,到2040年实现全产业链净零排放,目前已在扩展绿电使用并配套储能系统 [21][44]。 京东和美团 - 核心观点:京东和美团在新业态从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上采取不同举措,京东宣称要为全职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美团启动试点以提供补贴的方式帮助骑手参加所在地职工养老保险 [174][176]。 - 论据: - 中央高度重视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174]。 - 新业态从业人员与平台公司之间并非标准劳动合同,就业形态灵活,养老保险是政策讨论焦点问题,京东和美团分别采取措施保障骑手权益 [174][176]。